“留洋”,对中国足球来说并非一个陌生的话题。
从1954 年第一代国脚集体留学匈牙利,到上世纪80 年代不少国脚退役后到海外踢球,再到上世纪90 年代的“健力宝模式”,直到近10 年内的杨晨、孙继海、李铁、邵佳一、董方卓、郑智等人进入欧洲五大联赛。中国足球一直在“留洋”的道路上作着不懈的努力。近来,又有大批国内的足球少年通过各种方式,赴海外展开他们或长期、或短期的“学徒生涯”。我们姑且把那些海外“足球学徒”的经历名之曰“足球游学”。
公派游学 塑造职业球员
从上世纪80 年代沈祥福被足协派往支援日本,到90 年代健力宝青年队、云南红塔与上海申花的青年队留学巴西,之后本世纪初张晓彬游学英国、澳洲,还有足校或高校的足球交换生的留学,足球游学的公派模式,让国内的部分青少年球员,得以赴海外学习先进足球理念和技术。
游学成功者不乏其人,如广东日之泉的“海归”叶伟超,国青队的法甲青年球员张佳祺……七月,是万千中国学子期待与彷徨并存的时间。当千军万马同挤“高考”这条“独木桥”的时候,我们何不思考人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说,足球游学。
广州球员英伦寻梦
广州球员出现在英超赛场的日子或许还很遥远,但广州球员在英国“寻梦”的故事却已经发生。
2004年7月,广州市友好城市之一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的布里斯托尔流浪者队(Bristol Rovers)在天河体育东足球场与广州U17队进行了一场对抗选拔赛。英方教练通过观看比赛,最终选定了匡斌和蔡镜源两名队员。此后一年,匡斌和蔡镜源在菲尔顿学院所属的布里斯托尔足球学院接受足球训练,菲尔顿学院免除匡斌、蔡镜源两人的学杂费(两人在英期间的生活费自理)。
2005年9月,广州市足协经与赫浦伍德赫尔学院(Hopwood Hall College)来穗代表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协商,最后达成了合作意向,由该学院为叶伟超、朱鹏飞、黎嘉烨、刘俊宁4名球员提供为期两年的运动奖学金名额。该学院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就读相应级别的BTEC课程,与就读该校足球协会专业课程的学生一起接受所有足球训练课程、技术培训以及英语学习。
广州先后2批赴英国“游学”的6名广州球员如今命运如何?
翻版的“胡椒”:叶伟超
2009年6月27日,黄埔体育场,广东日之泉迎战徐根宝的“中国曼联”上海东亚队。作为中国足坛的教父级人物,徐根宝到哪都能引起一片骚动,不过显然这一天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另外一个人——叶伟超。新赛季首次首发出场打满全场,叶伟超就交上一份令人拍手叫绝的成绩单,新赛季首次破门便是梅开二度,并且还送出一次助攻。要不是运气欠佳,两脚打门被门柱拒绝,叶伟超完全可以四度敲开徐根宝的“中国曼联”的城门。
作为广东足坛冉冉升起的一颗希望之星,叶伟超可是广州市足协精心培养的“结晶”。2005年,年仅16岁的叶伟超、朱鹏飞、黎嘉烨和刘俊宁四人被广州市足协派往英格兰布里斯托港俱乐部学艺,为2006年省运会作准备。在英国的一年,叶伟超受到英国先进足球技术的洗礼,英国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他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脚下技术和速度出色,大局观也超越了同龄球员。在2006年省运会上,叶伟超用精彩表现向广州市足协“汇报”学习成绩。
省运会后,叶伟超进入曹阳率领的广东日之泉队,并一路打拼至今日中甲赛场。与上海东亚队比赛之前,叶伟超一直都是替补出场,未能取得进球,压力可想而知,不过一切都随着2009年6月27日的过去而趋于平静。叶伟超在这场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似乎也证明这么一句话:是金子总会闪光。
姓名 | 如今去向 |
叶伟超 | 广东日之泉队 |
朱鹏飞 | 广东日之泉队 |
刘俊宁 | 华南师范大学 |
黎嘉烨 | 广东外语学院 |
匡斌:海归投身五人制足球
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很多球员都圆了出国踢球的梦,也有的球员出国深造后,回到国内联赛打上职业联赛,其中广州仔匡斌就是典型的一个。
2004年,英格兰足球联赛榜上属英乙的布里斯托流浪者队到广州打比赛,年仅17岁的匡斌被布里斯托流浪者队的教练相中,获得了去英国接受训练的机会。在那里,他经过一年多的专业训练,并且在梯队打了不少比赛,锻炼了自己,让自己的踢球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当时和匡斌一起受训的都是来自全世界优秀的青少年球员,表现出色的他最终也并没有留下来。在这种状况下,匡斌选择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段道路,回国后投身校园继续学习,高考以足球项目体育特招的形式考入了广州体育学院,继续进行自己狂热的足球运动。
“身体素质相当好,控球能力也不错,值守中场的他传球视野很开阔”。提起海归匡斌,广州体院的教练张波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9年,广州体育学院代表队爱奇足球队报名参加了中国五人制足球职业甲级联赛,而匡斌也从此打上了职业联赛。
蔡镜源:从广州到布里斯托追寻职业球员的梦
2004年的秋天,17岁的广州男孩蔡镜源来到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布里斯托。镜源没有英语基础,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到英国来有两个想法,一是好好踢球,二是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蔡镜源先被送到菲尔顿学院(Filton College),一边学英语一边在学院队踢球。一年多后,同伴匡斌走了,蔡镜源被布里斯托流浪者队的教练看中,他先跟俱乐部的预备队踢,继而成为替补,然后参加了几场友谊赛。球踢得越来越好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为他拿的是学生签证,而在英国踢职业队需要有劳工证,非欧盟的外籍球员需要在本国国家队有75%的出场率才能办到劳工证,“我17岁就来英国,根本没有机会和国家队训练,更别说在国家队踢球了。” 蔡镜源很无奈。
烦恼过后只能自己寻找解决办法。镜源不想放弃踢球,所以找到布里斯托城郊的一个小镇队,继续练球踢球。他同时还在菲尔顿学院报了学制两年的National Certificate in Sports,希望能在明年拿到运动学方面的证书,毕业后可以找健身方面的教练等工作。
如今蔡镜源读书之余在一家高尔夫球场的酒吧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他对出国踢球也有了成熟的看法:“我觉得想到国外来踢球的人,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合同的细节问题,另外还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受得了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的寂寞,想明白了再出国。”
从集体留洋到个人游学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一共有健力宝青年队、红塔青年队和申花青年队先后四次以整队的形式前往巴西学习,参与的球员达百余人次,可以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后魄力非常的创举。到了2000年,年仅15岁的张晓彬从陕西国力租借到英甲斯托克港队,开始了他一个人的游学生涯。游学从集体到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健力宝:留洋巴西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