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温州人集资玩足球像欧洲那样开始 试水后再定玩中超否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2:27 足球-劲体育
记者寒冰报道 8月21日,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朱和元也出现在温州体育中心。看了比赛,朱和元感慨地对温州市领导说:“你们温州做足球有基础,你们有经济啊!这么多有财力的企业老板支持这个球队,17个股东这样的足球俱乐部模式,实际上之前在欧洲已经得到了证明,确实是搞足球俱乐部最好的运作模式。” 集资筹办足球俱乐部,是现代足球俱乐部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扩散到全世界。进入二战以后,很多英国球队都开始发行内部股份,同样是集资的变相形式。进入1990年代,大量的独资收购成为足坛主要潮流,但仍有不少俱乐部坚持原始的会员集资模式。这一点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尤为常见。英格兰足球近来不断被独资的个体或者财团全盘收购,打破了传统。因此,很多反对外资和富豪收购的球迷转而寻求原始的集资方式。已经破产的温布尔登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英国,还有一家球迷网站,曾经发起每位球迷捐赠5镑,集资收购球队的运动。日前他们已经筹集了25万镑,即将完成对一家英丙球队的收购。 温州明日俱乐部的融资方式与欧洲职业联赛之初相同,可行性已经被欧洲证明,但在中国能否真的将这种会员制模式有效地发展下去,还是未知数。 留住财神 多家企业集资搞足球这样一个点子,实际上并不是温州人率先创造出来的,今年年初,范志毅在苏州也曾经玩过这一招,效果同样不错,短短几天之内,他的皇家·范足球沙龙就吸引了30家当地的企业家加盟。当然这个会员卡不是白给的,必须掏钱,而且价格不菲,一张卡在10万-20万之间。 完全相同的桥段,只不过参与的主角不一样,因为就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闻价值。这一次来的是温州人,这也是这条新闻的最大卖点。在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生活中,“温州人”这三个字与其他以地域概念划分的人群相比,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号称中国犹太的他们是天生的商业高手,只要有商业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出现。 “家家户户开发项目,家家户户研究管理,家家户户融通资金,家家户户开拓市场,家家户户承担风险,结果家家户户都有企业家。”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这样点评温州人。他幽默地说:“他们是在打一场市场经济的人民战争。” 这场人民战争的硝烟现在似乎又有被吹向职业足球领域的可能。对于联赛规模日渐萎缩,财力日渐衰落的职业联赛而言,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联赛需要温州财团的支持,问题的关键是温州人做生意向来以精明著称,他们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钱打水漂。如何维持温州人对于足球的热情,让他们能够长期留在联赛中间,这是联赛组织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总有一个瞬间会让我们怦然心动,然而一见钟情的结果是花好月圆,还是始乱终弃,恐怕现在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温州确实是职业足球的一块诱人处女地,但是再青春的处女,也有嫁人变成老菜皮的时候,你可以欺骗人家一个晚上,却很难欺骗人家一辈子。 所以我并不怀疑夏克拉、陈文达对于足球的热情,我所怀疑的只是这种热情能够燃烧多久。同样的热情十几年前王健林、潘苏通、李志民恐怕要比他们大得多。不过在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的盲目和冲动之后,他们大多数都选择洗净脚丫子上岸。王、潘二人在离开足球之后,在其产业上依然有着不错的发展,而李志民被盲目的足球热情彻底烧成了灰烬。 事实上,中国足球从来也不缺少热情,缺少的是脚踏实地的耐心和坚持。众所周知,这个领域最大的行业特点就是急功近利,几年前,上海中邦成立的时候,还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年三大步,争取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俱乐部,结果当年十月俱乐部就寿终正寝。 所以没有必要过早对于夏克拉、陈文达们的热情做出评价。作为媒体我们应该给予有条件的支持和冷静的对待。这个态度实际上就跟温州人投身足球的态度是一样的。他们不是拿不出200万,他们也不是玩不起中超,他们只是在试水。 一旦发现水势凶险,不宜冲浪,温州人会毫不留情的掉头而去,就像他们撩拨楼市和股市的神经时一样。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