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金志扬。郭一江 |
孤独的金志扬。郭一江
同样的时机与场合,总勾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亲切。去年10月25日中甲末轮赛后,北京理工队总教练金志扬告诫弟子,“我们是今年唯一没得过红牌的球队……我们最大贡献是为中国足球创造了一种模式,这将成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
时隔一年,中国足球等来的希望不多,只留下满目疮痍、一地鸡毛。老金对反黑风暴不愿多聊,更愿意谈他的这支学生军的未来。从上赛季的第8名到如今的倒数第二,若非资金链断裂的南京有有垫底,学生军恐怕难以保住职业联赛的一席之地。无职业球员、无冠名赞助、无训练基地,这支职业联赛中的“三无”球队堪称另类异数。“可能这种模式不被大家理解,但必须走下去。”金志扬的语气很坚定。在他眼中,保住这支球队就是捍卫一种模式,保留了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
希望丰满,现实骨感。中国足球已经到了根基动摇、后继乏人的地步。北理工主教练张宁也是国少队主帅。在他的队伍中居然找不出北京、上海、天津这样大城市中的孩子,“这不是笑话吗?大城市里没人踢球,中国足球还能上来吗?”提起这些,老金很激动,在他看来,现在中国足球的基础,“比文革前还差,连越南都比不上!”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娃娃都不踢球,靠什么振兴中国足球?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论。如何改变现状?首先,要让城里的孩子有踢球的场地。老金诘问,北京有56片高尔夫球场,为什么不能造56个足球场,难道足球场的造价比高尔夫还高?
其次,要给踢球的孩子一个出路。从少体校到职业队,淘汰率高达90%,剩下的孩子无球可踢,无书可读,没文化、没学历、没能力,如何在社会立足?长此以往,家长没信心,孩子没未来,中国足球怎么不会后继乏人?
金志扬相信,“体教结合”能解决这些问题。全国有上千所大学、上千万大学生,就意味着有上千片场地,学生中有无尽的后备人才。学生是球员,球员是学生,踢得好往职业队输送,踢不好拿文凭找工作,解决了出路问题。
可这种看起来很美的模式坚守3年,无人跟进,无人效仿。老金承认,关键是校园里热爱足球的人太少。大学老师带不出球队,职业教练又不愿进大学。但他仍在苦撑,理由很简单:不能说路不顺就不去走,有理想总比没有强。
夕阳中,金志扬有些苍老。66岁的花甲老人,却有一个需要接力实现的心愿。但守望校园的老金,很孤独。本报记者赵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