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层探知重建青少培训体制 力推体教结合强化选秀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11:28 足球-劲体育
伴随着职业化改革,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培训体制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的专业体制向市场化体制的转移。足球学校取代了体校,原本计划经济的体教结合被收费足球教育取代,造成的后果就是后备人才越来越少,“足球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重建我们的青少年发展体系,只有“祖国的花朵”得到精心培育,中国足球才有回升的希望。 育花计划1.足协变身青训中心 2005年,本报曾经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青少年调查,当时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青少年人口在逐步减少;二、青少年的注册体系不完善,不利于跟踪青少年的骨龄和转会;三、没有系统的青少年足球教育大纲,没有一支高水平的青少年教练队伍,青少年教练水平制约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四、没有解决好青少年球员的文化教育问题。缺少文化教育让大部分无法走上职业化道路的青少年球员出路成了问题,也是部分家长不想送孩子学踢球的主要顾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进行职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青少年发展体系的建立。 在专业化的体校逐渐解体之后,各地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足球学校,二是当地的职业俱乐部开办的足校和梯队。但两者都有各自的问题,足球学校的收费过高,教练水平也参差不齐;俱乐部方面,存在收费高,以及各家俱乐部对师资及配套设施投入不一的问题。中国足协虽然多次要求各家俱乐部必须健全自己俱乐部梯队建设,甚至把这一点纳入到了中超准入条例当中,但是大多数俱乐部对于梯队的建设投入有限,很多俱乐部的投资者只是短期投资行为,只重视发展一线队,对于发展青少年梯队的兴趣并不大。除了鲁能、申花等少数之外,大多数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已是名存实亡。 另一方面,各地的地方足协在职业化改革之后,职能越发单一,很多地方的地方足协只简单地成为联赛的一个赛区组织机构。而在英国等足球发达国家,地方足协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主力。 在现有的情况下,依靠足校和职业俱乐部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职业俱乐部和足校不应该再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主力军,未来在青少年足球发展里,中国足协和各地方足协应该担负主要作用。 具体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让参加中超和中甲的各家俱乐部每年向中国足协上交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发展基金(每年中超球队100万,中甲球队60万,可由联赛的分成当中直接扣除),以此要求作为俱乐部参加当年职业联赛的准入条件,而此后中国足协将不再强行规定各家俱乐部必须有梯队,只需保留预备队(即二队)的建制即可。培养青少年球员的任务交由中国足协和各地方足协负责,在基层的培养基本以免费或少交费为主,减少青少年学习足球的负担。 中国足协青少部负责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和训练营,进行青少年教练员的培训,负责将青少年发展基金按照各地发展情况划分给各地方足协,同时负责监督各地足协的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各地方足协则负责具体事务,包括与地方青少年足球活动“点”的协调、组织训练,各地的青少年球员注册、跟踪,青少年教练的管理,同时组织地区性的青少年比赛。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