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少帅李晓:曾陪喝酒讨执教经验 喊冲超顺理成章(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09:06  东方体育日报

  管理 搞经营精打细算

  来到南昌后,李晓成为中国足坛总经理兼主教练的第一人。开中国足坛历史这样的先河当初是出于无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担任俱乐部总经理,俱乐部好多日常工作没法正常运作。”

  严格地说,球队的管理和俱乐部的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主教练的工作单一,指挥球队赢球就行;而总经理是运作整个俱乐部各项事务的船长,需要庞大的人脉资源,工作繁琐。而李晓是这样解释他的“兼任”的,“老板认为我头脑比较灵活,善于发现别人容易忽视的东西,或者说有点做管理工作的天赋吧,再加上有点知名度,公关能力比较强,就把我推到了总经理位置。但接任我的主教练不称职,连输五场,球队面临降级,临阵换帅又是大忌。于是,董事会决议让我又重拾哨子,兼了主教练。”

  作为总经理兼主教练,李晓已经开始规划冲超后如何立足于中超甚至是问鼎冠军。“中超的变数太多,所以要花几十倍的努力去面对。首先是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诸如完整的资金链、丰厚的球员储备、正常的俱乐部运营模式等。再有就是明确俱乐部的目的是当地政府的城市名片还是企业形象的公关工具。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每一阶段的预期目标必须得以实现。乙级联赛冠军我们得到了,今年尝试中甲冠军的滋味,接下来的几年就是朝中超皇冠的方向跑了。竞技运动就是这样:第二名就是失败!我们就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只要把俱乐部的各项运营工作做正常,立足中超不是难事。”

  他总结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从开始到现在的十多年期间许多球队解散的原因:“那些经常换老板的俱乐部几乎都是不能正常运营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五年来,我们从最初的每年一百万递增到去年的三百万元,今年因为找了比较好的外援又略微增加了些,说明搞足球俱乐部不是有了上亿的资金就肯定是‘百年豪门俱乐部’,关键是运作。”

  谈到具体的“运作经”,李晓拿今年的衡源队作为例子,“我们的外援都是直接去巴西挑选的,中间省了被国内外经纪人拿去的那部分费用。”而在李晓心中,合理的工资结构,完善的奖金管理条例,才是一个足球俱乐部长期稳定发展的方向,“急功近利花巨资买来名气非常大但不能同球队默契配合的外援,是将球队毁于一旦的自杀行为。俱乐部的财政是量出为入,而个人的财政是量入为出,如何把两者高度地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各无怨言,怎么把有限资源利用到尽善尽致,这就是当今国际上许多豪门俱乐部老板每天的必修课。我也在天天摸索精打细算的门道,因为,八一衡源俱乐部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私营俱乐部。”

  李晓感慨中国足球——少年不努力 老大不团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二十年的足球生涯,使李晓见证了中国足球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中国足球的现状也有自己的观点。

  如何评价目前中国足球一年不如一年的现状,这位前中国足坛的“快马前锋”认为这是青少年足球没有抓好。“你看,现在还有多少小孩在踢球啊?以前我们小时候,放学就在弄堂里踢。现在呢?小孩对足球没有兴趣了,只知道玩游戏机。而那些还在足球学校里踢球的小孩,基本技术都走样,太不正规了。这样的后备梯队,你叫足球怎么发展啊?”

  说完了踢球的孩子,李晓的话题又转到了踢球的成人,“中国足球现在不出前锋,联赛的球队几乎都是外援在前面。”现在的中国足球环境与李晓初出道时已完全不同,“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上海和广东专门出前锋队员,那时的中国足球队还可以打打国际比赛。现在的国家队,就是锋线无力。”

  此外,李晓认为各年龄层国字号的衔接不紧密也是中国足球水平下降的原因,“国家队的成年队、青年队和少年队之间,训练方法不连贯,各有一套训练模式,互相之间不衔接。少年队到了青年队、青年队到了国家队,就会不适应,从头再来,这怎么搞得好啊!”

  对于国足,李晓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杜伊和福拉多生搬硬套外国的东西来调教中国队员是不行的。现在的中国球员有个普遍的毛病,那就是个人技术不出挑,整体配合还可以。中国人普遍比较内敛,不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但团结在一起力量就会变大。‘出头椽子容易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李晓看来,杜伊他们老是要求队员在场上充分发挥个人强行突破作用,强调队员的个人技术,而忽视了球队的整体配合,这直接导致了球队成绩不佳,“在这一点上,米卢就比杜伊、福拉多聪明,所以把中国队带到了世界杯上。”

  话题最后又回到了衡源队身上:“我们衡源队就是一个例子:人家淘汰下来的球员,能有什么突出的个人能力啊,只有多用点心根据不同的对手把这些球员重新排列组合,才能发挥出整体优势。” 

  《孙子兵法》教用兵

  在李晓房间里的沙发上,一本《图解孙子兵法》已经被翻阅得皱巴巴了,足见主人的用功程度。

  对《孙子兵法》的理解,李晓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我研究出来,这足球比赛就是道、天、地、将、法的斗智斗勇。道,就是民心所向,包括球市;天,现在就和后面的‘地’连在一起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我的理解中,‘地’还有场地和地域因素;将,就是我的作战部队;法,那就是我的指挥方法了,包括俱乐部的管理理念。把这五方面合理地运用,完成冲超任务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联赛是漫长的,李晓也将种种不可知的因素盘算了进去,“22场联赛,保不准会输球。冲超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关键是心态。”

  “那么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怎样面对媒体对你们冲超的舆论压力?”记者发问。他以眼下中国男足还有四场小组赛的前景为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很有道理!知道对手强大,那怎么才能让他不强大?十倍赢于对手,怎样劝降对方?‘不战而胜’,大造声势足以吓跑对方。‘恐韩症’就是现成的例子:‘恐韩’是媒体叫喊出来的,是种心理暗示,成了习惯性的恐惧心理。结果,中国队的队员还没上场,就先受‘恐韩症’的影响,进而影响场上发挥,孙子兵法就叫‘不战而怯’。”

  在李晓看来,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战术实力,提高自身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让这种自信心产生良性膨胀是有利于队员发挥的,“要把这种膨胀心理调整到一个适当的点上,再辅以心理疏导调整,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我常常跟队员说,中甲各支球队之间,实力不会像中超球队之间那样悬殊,所以在场上比赛的心态很重要,首先是要不怵对手,然后才是发挥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还没有打比赛,看见媒体上说对方如何了得,先怕了他,自信心全无,那这比赛还怎么打啊!”

  背井离乡收获多

  “你的生命之根,足球之根,家庭之根都在上海,来到南昌已经五年了,有失落感吗?”记者的问题触及了他的伤感。他沉吟了一会儿,长长地嘘了口气,缓缓地答道:“唉,儿子三岁时,我离开了上海。如今儿子已经八岁了,我还在外面漂泊。妻子劳累,父母年衰,我能不失落?”

  伤感过后,李晓认真地说道:“但我以为,上海足球土壤的原生态资源没有南昌这么丰富,上海没有了我李晓的立足之地,没有了我李晓施展拳脚的舞台。那我就到南昌来发展,不是挺好的吗?”

  对于在南昌的四年经历,李晓最大的收益就是丰富了人生阅历。“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给我搭建了一座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把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以及埋藏在心中的足球理念得以展现、实施,这是我最大的收益。这样的收益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也是所有中国足球教练都梦寐以求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在这样一笔“财富”面前,李晓的背井离乡变得十分值得,“在我身上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和个人执教能力的提升无可估量,这足以抵消我当初背井离乡时的失落感。”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落叶归根是常理,问他是否想到过要把主场迁回上海,他实事求是地回答说:“原来有,但现在情况变了。一方面,江西省和南昌市有关方面盛情挽留,为俱乐部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南昌球迷对我们的热情使我们无法离开这块革命福地,我们也没有道理把球队的主场再转移到其他地方。当初上海衡源队被南昌市人民的诚意打动而来,现在,壮大起来的南昌八一衡源依然被感动留在这里。”

  八一衡源队依然留在了南昌,而李晓,也注定要继续为“八一”燃烧他的足球信念的光和热。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颜燕德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