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谭恩德回望广州足球辉煌时期 职业暴富最该感谢一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10:55  体坛周报

  人常说,老了就喜欢回忆。

  我喜欢回忆,虽然我并不老。作为一名广州球员,这些年来,我经常会在梦里、在和朋友们的小聚中回忆自己和广州足球的点点滴滴。每一次路过越秀山体育场,每一次耳边传来“广州足球”几个字时,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10月6日,广州队在9年后重返顶级联赛,我不知为何那么兴奋。在家里看广州的电视转播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当年越秀山体育场的人山人海。

  那时半支国家队姓“广”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甚至记不清自己当时是几岁,反正还没上学,我便在街头踢野球了。后来到了广州市海珠北二小的足球场,这里就成了我的乐园,我的童年空余时间都是在足球场上度过的。那时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子都踢球,如果有小伙伴们不会那么几脚,还只会有人笑话。没办法,那个时候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后来踢着踢着,便去了少体校,慢慢地进入了广州白云山队、广州青年队。在实行职业化后,我随广州太阳神队一起征战甲A,从广州足球最辉煌的联赛亚军到最终的降级,我都经历过了。

  十多年前,广州的球员真是多于牛毛,当时的国家队几乎有一半球员来自广州。可现在?居然找不出一个广州的。最近一个入选国家队的广东籍球员,似乎是天津泰达的吴伟安。我想,最主要的还是球员的培养方面出了问题。当年,和我一拨的踢足球的年轻人太多了,一个班就能组成好几支有战斗力的球队,你说当时广州的足球能不好吗?不好才怪呢。如今,要是有人问我儿子以后会不会朝足球方面发展,我倒真是要认真考虑一下,踢球太累了,万一不能成材,以后还很麻烦。我想,以后以踢足球为业的人会越来越少。

  广州足球这些年来一直在滑坡,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后备力量培养不足,能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希望广州足球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再加把劲。在来年的中超联赛上,希望其他球队像看到当年的广州队一样有惧怕感。

  对于广州足球的未来,我惟有祝福。

  捉迷藏的张导

  要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球员最要感谢的人是谁?你猜猜看吧。

  我要说的是王俊生,他是最懂球的足协领导,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职业足球,让球员生活富裕了起来。我想,从专业队转化为职业队的运动员,特别是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的,一定不会忘记王俊生的。

  1994年之前,我在广州队效力,当时还是体工队时代,我的月工资只有三百多。当时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四百块钱是非常低的。足球职业化的春风仿佛如一夜春雨,第一年职业化我的工资就涨到2000多,赢球奖还是另计的。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我们都发现自己发财了,拿到厚厚的工资和奖金,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干些什么。这一年,广州队取得了历史上的最佳战绩:联赛第二名。

  我并不避讳说说球员的夜生活,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是说给广州的:吃在广州。广州的美食让很多人留连忘返,那时候,球员都喜欢去宵夜,去KTV唱歌也是很常见的事。于是乎,深夜爬围墙出去玩的球员并不是个例,当年在海埂,有的球员甚至冒着被看大门的狼狗咬的危险,翻墙出去泡吧,那就更不用说在广州了。

  不过,1995赛季开始后,各队都加大投入,而广州队还在原地踏步。在不断地和其他俱乐部队员交流中,我们发现自己的奖金和收入已经远远落后了,攀比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战斗力,而不停地更换主帅也造成了球队的人心涣散。1995年,球队请来了辽宁名帅张京天,这差事对年事已高的张导来说,绝对是折磨人的。从接手那天开始,张京天就开始了他的夜间和队员捉迷藏的生活。最后忍无可忍,他把队伍拉到了长洲岛去集训。他以为这样就可以睡觉个好觉了,可夜色中,还是有几个队员用小舢板悄然下水,漂到了对岸。

  到了1996年,广州竟然出现了3支甲A球队,达到了职业化以来的辉煌顶峰。但过于务实的广东足球这时却集体“慢了一拍”,太阳神队在引进内外援方面都没进一步举措,最终老帅冼迪雄只能把球队带到甲A第7名。那几年,广州球员频频地被北方球队挖走,队友彭伟国、胡志军在1997年相继离开了广州足球。我也想到过离开,但我打了两年的转会申请,最终都没有被俱乐部同意,1998年广州队降到甲B,2000年底我转会青岛,从此离开了广州足球。

  BP机被打爆的日子

  对我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全场球迷高呼“谭恩德”的名字时。那个时候,才真正地感觉到了踢足球的幸福。

  那是1996年6月2日,太阳神主场迎战吉林,我们队开球后迅速将球传到前场,我在跑动中一脚低射破网。这个进球从开赛到射门仅用了10秒,这个纪录到现在还没人打破。当然,这纪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球我毕生难忘,因为满场球迷都在喊我的名字。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足球氛围是无法和当时相提并论的。我举个例子,在当年的越秀山体育场,球队一般在比赛前一个半小时抵达球场,那时体育场已是人满为患了,入场时强烈的气浪让人热血沸腾。在这样的气氛中,每个球员都会兴奋,踢不好球才怪呢。在鼎盛时期的1994、95赛季,每个主场几乎都是爆满的。当时俱乐部给球员每人4张接待票,4张哪里够用啊?一到比赛日前两天,要票的电话就打爆了我的BP机,每个主场,我几乎都要拿出1000块去俱乐部购票分发给亲朋好友。这样的场景只持续了几年,1998年后,找我要票的人慢慢地少了,有时俱乐部分给我的几张票都没送出去。

  这只是广州足球衰落的一个缩影,就如同媒体,当年广州有几份体育报纸,稍老资格的球迷都知道,《足球》、《羊城体育》、《珠江体育》、《体育参考》、《南方体育》等,当时在广州的一个报摊上,据说能买到的体育报纸高达13份。那时球员稍有一个风吹草动,报纸就会很快跟进,而现在,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事情,已经没有多少人关心足球上面的新闻了。广州足球的没落,如同广州足球媒体的没落一样。也许这次广州队的升级,能改善一下这种境况。

  (谭恩德)

  新浪与奥运唯一指定实时数据提供商紧密合作

  13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