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朱婷:当队长压力很大 时间带来质的转变

面对面|朱婷:当队长压力很大 时间带来质的转变
2020年06月02日 09:42 央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代表通道上讲述女排精神,提出推进教育关口前移的建议,展现了她作为排球巨星的另一面。会议间隙,朱婷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记者董倩的专访。

  出身农家的排球巨星 “遗传了父亲的坚韧性格”

  朱婷1994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郸城县一个农村家庭。姐妹五人,她排行老三。按照这里多数人的成长轨迹,朱婷很可能会像大姐二姐一样,去外地打工。但幸运的是,她在人生的第一个分叉路口,遇到了排球。2007年,13岁的朱婷已经长到1.78米,在老师的建议下,父亲将她送到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并被排球组选中。很快,表现出一定天赋的朱婷被举荐到河南省体校,开始系统的专业排球训练。

  朱婷:我那时候正处于长个儿的阶段,而且我特别特别瘦,每天要跑步,跑完后心脏感觉都是疼的,还要练习一些滚翻、倒地。我确实跟我父亲比较亲,偶尔想撒娇或者矫情一下,希望得到安慰,或者希望父母来看看我之类的。

  记者:但事实上呢?

  朱婷:没有。我妈说你去看看孩子,她一个人在郑州,才13岁,我爸说有时间就去看,但这个有时间在我父亲眼里好像就永远没有时间,就他一年下来顶多就来一次,别的孩子家长可能一个月就来一次。

  记者:他不疼你吗? 

  朱婷:我当时理解他不够疼我、不够爱我,但是后来其实长大了跟爸爸妈妈去聊这事,我爸说“你看到的是人家家长都过去了,但是人家孩子能像你现在这样吗?当时忍一下就过去了。如果我真的来看你了,那可能就会成为循环了”。我觉得我爸挺牛的,他能把我们每个孩子养这么好,特别牛!

  记者:他这个性格在多大程度上,遗传到你身上了?

  朱婷:我理解90%都有了,我爸坚韧这个性格我觉得很好地遗传到我身上了。

  “没有郎导就没有现在的朱婷,郎导是恩师、母亲、朋友”

  由于天分高,训练刻苦,朱婷很快成了训练队里拔尖的孩子,进而入选河南省女排,并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入选国家少年队和国家青年队。2013年4月,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将朱婷列入国家队大名单。遇见郎平是朱婷人生中又一个关键节点。

  2013年,朱婷的杀手锏是高点强攻,但扣球线路比较单一。作为主攻,一传和防守当时都是她的短板。郎平开始了对她的全方位打磨,从力量训练、进攻手段,到一传发球和拦网,一个都不能少。为了把朱婷打造成一个全面的攻手,2014年瑞士女排精英赛,郎平安排朱婷主接一传。无论当时朱婷的一传接得如何糟糕,郎平都没有换人或者改变一传体系的意思。

  朱婷: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郎导应该让我增强自己的强项,其实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郎导在帮助我,她的做法非常正确。现在我既能垫也能扣也能拦,大家不会再想起2014年朱婷那个时候一传环节还是很被动的,再次证明郎导的眼光和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记者:这件事情给你的影响有多大?

  朱婷:当时我确实觉得有困难,人在困难中会有逆反或者不开心的心理,但现在我觉得坚持过困难的那一段,可以让你更强大。

  郎平宁可不要成绩也要练兵的魄力,让朱婷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强大。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获得亚军,朱婷获得最佳主攻;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朱婷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称号;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朱婷获得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朱婷再次获得最佳主攻和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朱婷:郎导是我的恩师,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郎导,大家不会看到现在的朱婷。所以如果有困难或者有什么开心的事我都会跟郎导去分享、商量。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很多事情给郎导说完之后能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记者:恩师是第一层,还有其他关系吗?

  朱婷:我觉得更像父母,郎导的孩子浪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现在我们陪父母时间很少,一直在训练,所以也间接地表达了我们和郎导在一起待的时间非常多,这种感觉很像父母。

  记者:有朋友的关系吗?

  朱婷:有,比如我们买什么东西会分享,郎导有时候网购之类也会让我们去帮忙。

  记者:你在心里是怕她还是爱她还是依靠她?

  朱婷:我觉得更多的是尊敬。这个尊敬有爱的成分在里边。我并不怕郎导,我觉得她的严格在球场上,是因为她对我们有要求,对我们负责,也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运动员。

  谈“公众人物身份”:顶最大的压力 做“奔跑的前浪”

  如今,在中国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里,朱婷担任队长,也是当之无愧的场上核心。在很多的重要比赛中,朱婷经常能在球队处于困境的时候挺身而出,担当起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2019年世界杯,以朱婷作为队长的中国女排以11连胜夺得冠军。国庆节当天,女排姑娘们挂着金牌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不久前,朱婷刚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荣誉称号。

  朱婷:作为中国女排队长,再多困难你都要去顶,我会尽我现在所有能力去做,将所有的技术水平展现在场上,为中国女排作更多的贡献,赢更多的球,拿更多的冠军。

  朱婷:作为公众人物受到的关注确实比较多,但我觉得还是像郎导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排球运动员,我就需要在这个领域上做得更好、更出众,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个项目、关注这个集体。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静下心来,就像排球一样,有一个节奏性,有稳的心态,像打球一样很稳地展现给大家。

  虽然已经是体坛巨星,但朱婷内心深处,时刻都保持有危机意识。 

  记者:你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国家队一年的比赛任务结束了,你担心第二年集训还会不会有你,现在你在世界排球领域的位置已经这么稳固了,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

  朱婷:我不知道其他运动员怎样想的,但对我来说这种担心一直都有,我的这种担忧更多来自于伤病,还有年轻运动员带来的冲击。

  记者:你不是老队员,也不是新队员,你是当打之年的中生代运动员,如果用前浪和后浪定义,你更希望自己是前浪还是后浪?

  朱婷:我希望我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

  记者:怎么讲?

  朱婷:作为竞技体育,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如果要停止就可能会被超越,在自己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会稳稳地前进。

  记者: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后浪,你给自己的定义“奔跑的前浪”,我永远在运动中,我不仅不会让后浪超越,还要引领后浪怎么往前走。

  朱婷:对,做好传帮带,希望我们女排精神一代代传承到后面一代,借这个道理,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好。

  回忆里约奥运会 “把每个球当作最后一个球来打” 

  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朱婷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存在,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会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采访中,朱婷回忆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与东道主巴西队进行的四分之一决赛。当时,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出师不利,只获得小组第四名,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小组的第一名巴西队。而此前,中国女排对巴西的战绩胜少负多。

  朱婷:很揪心,如果我们不把这场球拿下来,我们就真的打铺盖卷回家了。赛前我们开准备会讲的就是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都要努力把这场球当成最后一个比赛来打。我们可以输这个球,但这种拼搏的精神不能输。我们平常训练怎样,就要把这种能力展现在球场上,至于输或赢我们就不管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训练时也说,你就把训练当成24∶23,要把每一个球都当成决胜局的定点球,你会是什么概念?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困难,但比赛的时间不会因为你开不开心、你身体状况好坏而定。那就要克服困难,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把每一个球当成最后一个球来打。 

  时间带来的是“质的转变” 

  此次会议期间,朱婷提出了推进体育教育关口前移,让体育教育从学前儿童抓起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建议的提出是基于朱婷在土耳其女排联赛三年的见闻和思考。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在郎平的帮助下,朱婷加盟土耳其瓦基弗银行俱乐部,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在土耳其的3个赛季,朱婷随队夺得了包括两次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冠军、两次欧冠冠军在内的8个冠军,4次当选最佳主攻,6次拿下最有价值球员。欧排联近日评选出过去20年欧冠联赛最佳非欧洲女排队员,只打了三个赛季的朱婷排名第一。

  记者:2013年你19岁,刚刚进入国家队,我还记得郎导把你拽到镜头前的样子,7年时间过去,你现在变得洒脱和自信。

  朱婷:第一点,奥运会让我心理上更成熟了;第二点,我走出国门去欧洲打球,开阔了我的眼界。因为大家也知道之前我很内向,不善表达。现在他们说我从国外回来后有很健谈,很愿意去表达了。因为我接触的环境都是很开放的,所以对我来说性格上的改变,也改变了我对排球的认知,接收了一些先进的理念。

  记者:你经历的这些对你打球、得分带来什么影响?

  朱婷:俗话说兜里有钱出去玩都不紧张,因为我在训练中见识过这个球,所以再碰到相应的球,自己内心会说没事。

  记者:时间对你来说是什么?

  朱婷:转变,一种质的转变。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