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教父王义夫解甲归田 银牌比金牌有着更多故事

射击教父王义夫解甲归田 银牌比金牌有着更多故事
2021年03月15日 15:41 新浪体育综合

  [第一位参加过六届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王义夫是目前唯一参加过六届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从1984年到2004年,他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共夺得2金3银1铜,共6枚奖牌

  王义夫女儿曾就读清华大学公管学院,还攻读了硕士学位。毕业后,王她选择了留校,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担任国防教育主管一职

  (1996年7月20日,王义夫像是一名耗尽了体力和精力的马拉松选手,在冲线一刹那突然跌倒。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以及教练张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经尽了全力,大家认为你是好样的。”王义夫脸色苍白,喃喃自语:“我没有打好,最后一枪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几分钟后,他休克倒在场地上。)

  1960年出生的王义夫退休了,一段体育传奇就此落幕。

  2004年在雅典,44岁的王义夫第二次获得射击比赛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是中国体育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冠军,与其在巴塞罗那首次登顶已相隔12年。连续参加了六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在120多年的奥运史上屈指可数,能在其中五届都登上领奖台更是中国唯一,在世界范围内都凤毛麟角。

  13岁那年,父亲花了27元钱给王义夫买了支气步枪,从此,他便与射击结下了不解之缘。17岁进入辽阳市业余体校学射击,1977年进入辽宁省射击队,1979年入选了国家队,从1984年首次踏上奥运之旅,到2004年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再到2005年退役成为射击教练,射击对王义夫而言,就是自己的全部人生。

  “外向射击运动员必须花更多心思” 拿第一个冠军花了13年

  征战射击赛场20多年,王义夫赢得过一名射击选手所能赢得的几乎所有荣誉。但是,“一代枪神”也并非一开始就春风得意的。

  1984年,24岁的王义夫首登奥运赛场。男子手枪慢射,许海峰夺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冠军。王义夫虽没能拿出最佳发挥,但也射落一枚铜牌。新中国重返奥运后的首秀,赛场就同时升起了两面五星红旗。

  与王义夫相比,许海峰的比赛经历要顺畅很多。谈到当年夺冠,许海峰坦言:“实际上我拿奥运冠军的项目才练了1年多,1982年12月开始练的这个项目,1984年4月拿的世界冠军。”许海峰笑言自己是历史上练得时间最短的射击奥运冠军。他说,“那届奥运会是以王义夫为主,他是主力。他的教练去的,我的教练没去。但结果我就获得了第一名。”许海峰直言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合当射击运动员。而王义夫相对外向,所以拿第一个冠军花了十几年。“王义夫第一个世界冠军是1990年(世界杯慢射十米气步枪冠军),他1977年当运动员,我拿冠军用了不到两年,他13年。我的(内向)性格就适合射击,他的性格就不太适合射击,所以他花的时间就比别人更多一点。”

  在许海峰看来,性格内向的射击选手容易出成绩。他当教练选拔射击运动员的话完全不会考虑活泼的,碰到外向性格的直接淘汰就是了,省得浪费时间。“如果让我来选的话,就是大批量集训,从中筛选,首先可能从性格方面我们去筛一筛。碰到活泼的没啥好调教的,直接淘汰算了。换人呗,你费那劲干嘛。一个教练手上给你5到6个人员编制,你弄这么个(像王义夫)花十几年才弄出来,我才不费那劲呢。我就干脆淘汰,换一个新的来。我一眼看出来,他想拿冠军不可能,那你费那劲干什么?别误人子弟啊,你让人家早点去转行,去干点别的事,成天在这里从鸡叫练到鬼叫的,完了以后成天累得半死,以后什么成绩都出不来。你耽误人家干什么?回去,完了你把编制腾出来,赶快再进来一个人,是吧。”

  赛场收获爱情 女儿是清华学霸

  王义夫和妻子张秋萍相识于1983年中国射击队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集训期间。当年,张秋萍是中国射击队的一员,和王义夫是国家队队友,经常能在训练中碰面。当时,大家都在为洛杉矶奥运会的入场券做集训准备。

  在洛杉矶奥运会选拔赛中,王义夫一马当先,成功突围。而张秋萍则状态不佳,在选拔赛阶段就惨遭淘汰。得知结果后,张秋萍非常伤心,一个人躲在墙角痛哭流涕。王义夫无意中看到了这一幕,便第一时间跑去安慰了张秋萍。性格开朗的王义夫从各个层面开导张秋萍,两人也迅速从队友变成了恋人。1987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91年,女儿王威眑出生。

  由于夫妻俩工作繁忙,王威眑小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即便如此,父母的射击天赋被女儿完美继承。王威眑在母亲张秋萍的指导下学习之余接受了射击专业训练,在2007年亚锦赛中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青年组团体冠军,2008年亚洲中学生射击锦标赛上夺取银牌,2011年8月在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总成绩1187环帮助中国队夺得团体金牌。如此一来,一家三口都是冠军。

  除了在射击方面完美复刻了父母的优秀基因,王威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9年,王威眑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本科毕业后还就读了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担任国防教育主管一职。有女如此,王义夫夫妇倍感欣慰。

  银牌比金牌有着更多故事

  首次参加奥运会拿到铜牌后,王义夫四年后再赴奥运,闯进汉城奥运会手枪慢射决赛,却因求胜心切发挥不稳,仅列第八。王义夫后来说,失败原因主要是想法太多。比赛时其实自己已经瞄准了,还不敢扣扳机,老想瞄准些,再瞄准些,结果反而不准了。1992年奥运会,王义夫终于厚积薄发,一举夺得男子气手枪金牌和手枪慢射银牌。

  尽管从性格上不被看好,但王义夫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历久弥新,成为了我国射击界的常青树。1996年,第四次出征奥运的王义夫在10米气手枪的决赛中因体力不支晕倒,最终获得了一枚银牌。那年的男子气手枪资格赛上,王义夫刷新奥运纪录并排名第一。决赛,他继续高水平发挥,9枪后,王义夫已领先第二名3.8环,金牌近在咫尺,但最后一枪,他在扣动扳机后晕倒在赛场,而那一枪只有6.5环。最终,王义夫以0.1环的微弱差距痛失金牌。

  实际上,作为亚特兰大奥运会最大夺冠热门的王义夫饱受静脉血管萎缩症、颈椎病和头晕症的困扰。比赛那天气温很高,王义夫是在一阵阵眩晕中打出每颗子弹。就在他准备打最后一枪时,决赛场上突然停电了。那时,王义夫额头渗着虚汗,腿也在抖,于是就先摸着坐下了。等他支撑病体再次站到靶台前时,病情越发严重。后来医院给出的诊断是他颈部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供血不足。王义夫从医生那里得知,当时他就不应该坐下,一直站着的话兴许还不会晕倒。因为坐下并站起的时候,血液循环回流是要一个过程的。也许是命运的作弄,他最后一枪令人扼腕。王义夫回忆说,“除了击发的一刹那,我的脑海模模糊糊的,觉得自己马上就要站不住了。”举枪却又放下,再举再放,每次王义夫都意识到扣动扳机的艰难。第3次举起枪时,他已经看不见10米外的靶子,单凭直觉打了出去。只有6.5环,这竟然是奥运冠军的水平吗?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王义夫以0.1环之差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此时他再也支撑不下去,晕倒了,戴着氧气面罩被抬离赛场。王义夫比赛时与病魔的抗争全凭他那忘我的拼搏精神,虽败犹荣。

  接下去的几年,王义夫依然百折不挠,保持顶尖水准。2000年,40岁的王义夫第五次登上奥运赛场,资格赛破奥运纪录的他,决赛中还是与金牌擦肩而过。身经百战的他说自己有永争第一的雄心,也有坦然接受遗憾的平常心。终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王义夫再次夺得10米气手枪的金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老将潸然泪下。“我参加了六届奥运会,从来没流过泪。这是仅有的一次,因为这一次实在太不容易了。”

  2金3银1铜,王义夫用20年时间创下了奥运射击史上获得个人项目奖牌数纪录。不仅如此,多年的艰苦训练也伤害了神枪手的视力。王义夫的左眼视力只有0.1,右眼好些,但只有0.3。

  2005年,王义夫退役,担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兼手枪队教练,带队参加了此后的三届奥运会。2008年,王义夫率领中国射击队在北京奥运会获得5金2银1铜,共8枚奖牌;2012年,他率领中国射击队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2金2银3铜,共7枚奖牌;2016年,老帅率领中国射击队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1金2银4铜,共7枚奖牌。2017年,王义夫卸任中国射击队总教练,退居二线,成为中国奥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射击联合会副主席。今年,这位中国射击功勋名宿到龄退休。

  东方体育日报 记者 张立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