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村是廉租房 装空调不光是钱的事儿

巴黎奥运村是廉租房 装空调不光是钱的事儿
2024年07月19日 11:31 新浪体育

  巴黎奥运村房间不装空调的事情,这两天又有新的发酵。

  中国香港代表团出征,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表达了对奥运村没空调的惊诧:“要自己带冷气(空调)这个挑战真的是第一次,我是想不到要自己带冷气。”

  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则给他吃了定心丸:“特区政府将会运送流动冷气机到巴黎的选手村。”

  中国奥运代表团相关人士也透露,已经购置移动空调,而美国媒体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代表团,也计划自备空调入住奥运村。

  但巴黎组委会方面的说法是,奥运村不装空调,靠其他办法降温,也够用。

  奥运村和残奥村村长洛朗-米肖介绍说,运动员房间地板下有水冷管道,可将房间温度降低6到10度。而且奥运村临近塞纳河,地理位置也有利于通风和降温……

  在空调的问题上,很多网友说,巴黎太穷了,太抠了。

  确实,这次办奥运会,法国人的核心理念是省钱,因为办奥运真的花钱如流水。

  2017年在申办奥运时,巴黎提交的计划预算为68亿欧元,2023年这一预计支出被上调至88亿欧元。而今年初,这一预算预估达到了118亿欧元。

  也就是说,距离奥运会越近,法国人越发现,花钱有点收不住了,所以能省就省。

  另外还有一个理念问题,环保是一方面,可持续性也是考量因素:光为10来天的奥运会花大钱有点浪费,还要考虑以后怎么利用。

  据法国媒体分析,这118亿欧元的支出分配大概是这样的:

  奥组委组织工作预算44亿欧,安保等额外开支为30亿欧,场馆基建等设施支出44亿欧。

  场馆建设支出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巴黎这次75%的场馆都将使用过往已有设施,20%为临时搭建,新建场馆只占5%。

  对比一下东京奥运,场馆支出高达73亿欧,接近巴黎的两倍,法国人认为花这钱没必要:老场馆能用就接着用,干嘛盖新的?

  甚至连这5%新盖的奥运场馆(奥运村和水上中心),其实也不是专为奥运而建的。

  位于巴黎北郊、塞纳河畔塞纳-圣但尼省的奥运村,按照规划,未来将作为廉租房交给当地,供6000名居民居住。

  这里是法国移民最多、最穷困的区域之一,把奥运村规划在这里,是希望借奥运契机,带动当地社区的改造提升。

  甚至可以这样说,长远来看,奥运村其实是给当地穷人设计的廉租房小区,奥运期间“顺便”接待一下运动员们。

  回到奥运预算的问题,巴黎办奥运的这118亿欧预算里,预估有66亿能由票务、赞助、周边等收入覆盖,还有52亿欧要靠公共财政支出。

  而按巴黎市政府的公开数据,他们在2022年财政赤字就达到了41.8亿欧,财力紧张,自然能省就省。

  历史上看,世界杯是赚钱生意,而办奥运则相反,基本是只赔不赚的。

  最近两届奥运,2016里约和2021东京都是亏钱办的。东京那一届的官方预算是142亿欧元,但后来花超了,实际砸出去185亿欧。

  更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让奥运回家”的雅典,预算46亿美元、最终花费据称高达150亿美元,滥用公共投资基金,被认为是09年希腊经济危机的诱因之一,成了办奥运拖垮国家经济的负面案例。

  有前车之鉴,巴黎想方设法省钱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省钱办奥运的理念下,中国网友看到了很多令他们感到“寒酸”的细节:

  巴黎奥运会总部里的地毯都是二手的;奥运村里一个套间最多要挤下9张床,9个运动员共用两个卫生间;床和凳子都是硬纸壳做的,利于今后拆卸回收;就连房间墙壁都是拼接板材,一股子装修味儿……

  地铁票价上也是能抠回一点是一点。

  奥运期间,巴黎地铁单次票价从2.1欧涨到4欧,10次票从16.9欧涨到32欧,这么一涨价,预计能带来2亿欧的额外收入。

  但是,持有月、季、年票和老年票的巴黎当地居民不受影响,地铁涨价,主要由各国观众和游客来买单做贡献。

  确实,在豪气惯了的中国网友眼里,巴黎种种做法真是“抠”,但真只是钱的事儿吗?

  恐怕还不完全是。

  就拿空调来说,装还是不装,这是个问题,问题背后还有思考出发点的不同。

  法国人的出发点是,不装空调,因为大部分时候不需要。

  一个可能让国人感到诧异的现象是,在欧洲,只有约5%的家庭安装了空调(国际能源署数据),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极为独特。

  在中国,空调的家庭安装率超过60%,城镇更接近100%(每百户保有量达148台、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在美国和日本,空调安装率分别是90%和89%。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欧洲家庭都不安空调呢?

  首先是地理气候因素。

  一般规律是,越靠北越凉快。欧洲整体的纬度更靠北,比如所谓“南欧”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纬度其实和中国的北方城市北京相近;德国首都柏林的纬度,都和东北的漠河差不多了。

  另外,大西洋这个恒温器,给欧洲带来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小,温和多雨,夏季高温持续的时间很短。

  在欧洲,即便是极端高温天气,一般也就只有那么几天。

  比如2022年7月19日,英国伦敦记录到历史最高的40.2度气温,但两天后就回落到27度,而整个7月伦敦的日平均最高气温是23.5度。

  新闻里说的欧洲热死人的高温,通常就是短短那几天或一周时间,其他大部分时候都很凉快。

  所以,就算在欧洲空调安装率最高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接近50%),其中24.1%的家庭也几乎从不使用空调,安了只是备用。

  来看中国天气网的预报,未来两周,巴黎的最高气温,有两天会达到30度以上,其他大部分天数在24度到28度之间徘徊,而最低气温则在14度左右。

  所以巴黎奥组委说,你看,天气本来就不热,加上水冷等自然降温措施,够用了。

  其次,欧洲的民用建筑,老旧房屋居多,比如英国1/6的住宅建于19世纪。

  一方面老房屋天然石材隔热效果更好,相比水泥混凝土建筑,夏季室内会更凉快。另一方面墙体表面和电力线路老旧,装空调既没必要,也有安装难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欧洲,装空调还真是一个性价比不高、还很麻烦的事情。

  普通分体式空调,在欧洲售价一般在600到1000欧元区间,但人工安装费用高昂,通常是买空调的两到三倍。大致相当于你花6千人民币买了台空调,安装费却要小两万元。

  不像在中国,买个空调一两千或几千块,人工安装费几百元就够了。

  在欧洲,就算你不差钱想装空调,审批手续也很麻烦。

  比如在法国巴黎,你想在墙外挂个空调外机,这就不是你一家的事情,而要申报居民区的业主委员会。

  这还只是第一步,业委会批准了,下一步是申报给市政部门和房屋管理局,进行市容环境评估,通过了才能装。

  现实情况是,这两步审批,基本会否决掉近90%的空调安装申请。

  中国网友对此可能完全没概念,我家安空调,关市容市政什么事?

  只能说,这就是某种公私领域的概念差异了。

  出于保护目的,欧洲很多城市对建筑改装有严格规定,外墙打洞更要严格审批。

  别说在墙上挂外机,在巴黎,你想在阳台上晾衣服都是不被允许的,不光会被邻居投诉,还可能被监管部门处罚。

  不光如此,车位停车朝向、楼道鞋架占地、阳台绿植的高度……都在市容市政以及社区管理条例的限制之下。

  所以,在欧洲,装空调实在是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事情,既贵,又难,而且热也就热那么几天,费那么大周章,不值当的。

  这大概也是巴黎奥组委在空调安装上的思考出发点了。

  当然,各国代表团显然有另外的思考出发点。

  运动员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这和他们休息情况与舒适度紧密相关,根据科学分析,人体睡眠的最舒适温度在25度上下,如果室温可控,当然是最放心的。

  就算巴黎大部分时候没那么热,可一旦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那几天,恰好是本国运动员的备战关键期,又该怎么办?

  随着全球变暖,欧洲平均气温是逐年上升的,去年巴黎就出现过极端热浪,一旦今年奥运期间出现超过40度的高温,就算只有一两天,没有空调能应付的来吗?

  所以,巴黎组委会想的是大部分时间里没问题,代表团想的则是特殊的那几天别有问题,还是出发点不同。

  有媒体认为,缺乏空调标配的情况,可能造成某种竞争不公。

  比如这次澳大利亚代表团为选手购买和安装空调的费用超过10万澳元(47万人民币),但这笔费用对于来自经济较差国家的代表团,可能就是一个较大负担。一旦出现高温天气,有空调和没空调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到选手的休息情况甚至状态。

  最后,就像装空调不光是花钱的事儿一样,巴黎奥组委想花钱,也有重重关卡要过。

  巴黎市长伊达尔戈说,“我希望巴黎奥运会成为环保典范”,这是明面上的漂亮话,可就算她想为奥运多砸钱,办得“有面子”一点,即使她有心,也会束手束脚。

  伊达尔戈只是巴黎市长,任何议案,都要提交巴黎市议会、法兰西岛大区议会层层投票通过才能生效。

  当年巴黎申奥,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都发话支持了,可申奥提案送到这两个议会,评估加投票,花了一个多月才通过。

  巴黎奥组委的预算计划,也要提交给审计委员会审批,再由奥运会董事会投票表决。预算审查前后共四次,包括预算调整、储备金预留、奥运遗产用途等方面,都要过审。

  所以,既是钱的事,但又不光是钱的事。

  有些人看到的是巴黎在公共支出上的层层把关,是巴黎的实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看到的则是巴黎的穷、巴黎的抠。

  还是出发点和角度不同的问题。

  1980年代,旅居法国的日本心理学家Hiroaki Ota,提出过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叫做“巴黎综合征(Syndrome de Paris)”。

  意思是一些首次来巴黎旅游的游客,原本期望看到一个梦幻之都,但发现现实与梦境相差甚远,难以接受梦碎带来的心理落差和精神冲击。这一现象,在日本游客中居多。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前了解到巴黎的实情,“巴黎综合征”渐渐减少,而当游客们依然愿意亲眼看看真实的巴黎时,也会为塞纳河畔的晚霞、卢浮宫的丰富华美而沉醉。

  这其实讲述的是某种人类共有的心理预期效应,一个人的幸福感,和内心的预期是紧密挂钩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反之则会惊喜连连。

  对事物的认知也是如此,无论是过分的崇拜仰望,还是自大的轻蔑俯视,都无法目睹到对象的真实。

  所以,想看到那个更真实的巴黎,也许要等到你能真正平视它的时候。(李普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