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军体艺马球-上

盛唐军体艺马球-上
2020年03月03日 10:58 新浪体育
唐代马球 唐代马球

  马球,世界上最古老的球类运动之一,曾在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时在全亚洲广泛流行。唐朝时期,马球成为了皇室贵族最喜爱的运动,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一时间,全国上下球场林立,打球成风。唐朝的多位皇帝都深爱这项运动,并且是马球高手,更有皇帝因打球而丧命。这种运动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又非常具有对抗性,既可以用来练兵,又可供平时娱乐,所以非常受欢迎。那么,古时的马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呢?它与我们当代的马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让我们从马球装备的角度一一探讨。

  (一)马

  既然是骑马打球,那么马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驾乘一匹好马,必然可以在相互争夺中占得先机相反的,如果所骑之马逊人一筹,那自然是在没有比赛之前就己经输掉一半了。

  但凡马上运动,无论赛马也好,马戏也好,都要求驾驭者能与马匹配合默契。马球需要骑手骑马持杖击球,这就更加要求骑手和马做到人马合一。所以,马球所用之马,首先要是“善解人意”的马,就是所谓的“马不鞭,蹄自急”。只有这样的马,才能使骑手在打球中更加自如的发挥技术。更有那种通人性的马,可以帮助骑手提高水平。如《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所说的“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当球滚到身边时,马儿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骑手不用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驱使它,必然会使击球的水平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挑选一匹有灵性的马对马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仅仅有灵性,善解人意还是不够的。马球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高对抗性的运动。这就要求所用的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格和良好的耐性,要能够在相互争抢碰撞中不落下风,还要能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的奔跑和不断变化行进的线路。《全唐文》中有一篇《进马状》写道:同州防御使供进乌马一匹,八岁,堪打球及猎……解击球者,每嘉其环回斗转,动可惬心。这位防御使进贡的马正是一匹壮年时期的马,能够适应“环回斗转”的强度,而且“动可惬心”。

  要说明的是,唐朝时期对马的重视是马球能够兴盛的重要条件。首先,唐朝政府非常重视马政建设并且大规模发展国家监牧养马。《唐六典》中记载:太仆寺: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十七人;吏三十四人;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一人;学生一百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从庞大的马政系统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唐朝政府对马匹的重视。其次,自魏晋至唐,北方汉族地区受到少数民族日益加深的影响,私人养马尚武的风气盛行。政府的马政建设和民间的养马盛行都为唐朝时期马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马匹方面的保证。

  虽然我们今天己不能确切的知道当时打马球对马匹的具体要求,但是从现存的唐墓壁画和出土文物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如章怀太子墓马球图,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打马球俑等等图、图。通过以上的分析并结合这些文物,唐代马球所用马的基本特征己浮现眼前体格强健,善于奔跑,较通人性,并且在比赛当中要剪短鬃毛,束起马尾。

  (二)球

  从体积上看,古代马球所用的球与蹴鞠所用的球不同,蹴鞠的球要远远大于马球用的球。这完全是两种运动不同的触球方式造成的蹴鞠用脚踢球,如果球太小就无法着力而马球是以球杖击球,球与球杖要大小相配,如果太大的话, 击打起来就会很吃力。所以,古代马球用的球“状小如拳”,这与现代马球的大小基本吻合。

  从制作材料上看,《汉书》中记载“鞠,以韦为之,实以物。蹴蹋之以为戏也”。这句话清楚的表明了蹴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皮。马球用的球则不同,虽然也称为“鞠”,但是却很有可能是木质的。唐朝诗人鱼玄机《打球作》诗中描述的球为“坚圆净滑一流星”,其中“坚”字说明马球所用的球一定不是“以韦为之,实以物”的软球。通常,马球用球的表面还要涂漆,或朱漆或彩漆图。沈佺期《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一诗中有“宛转萦香骑,飘飘拂画球”,又有武平一《幸梨园观打球应制》“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这种涂漆的做法,一是为了使球漂亮、美观二则是为了在激烈的比赛中使球更醒目。

  总体看来,马球用的球小而轻,质地坚硬,外有彩漆。当球被球杖击打时,旋转,跳跃,快速滚动,极富动感。所以唐诗中多将其比喻为流星,如“星从月下流中场”、“衔得流星入画门”等等。

  (文章内容来源于:龙之媒马文化)

蹴鞠马球唐代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