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3 从围棋看中国历史发展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3 从围棋看中国历史发展
2024年08月26日 10:25 新浪体育综合

  围棋与心理学的邂逅(三)

  相关阅读: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2 解读对弈时的心路历程  

作者:刘月明作者:刘月明

  中国古人早已发现,围棋棋盘、棋子的数字特征和内涵,与宇宙天文之数存在特殊的,内在的关联。最早提出这一特征与关联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弈旨》中运用阴阳、天文、地则等概念,分析解释围棋的独特征象与意旨: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黑白,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少朝政当局者通过下围棋,来发现,识别,选拔人才,特别是考察他们所关注或要任用的人。这里并不是指棋手,而是指要担当治国使命任务的人。围棋本身并不具有识人用人的机制和功能,但是围棋之道与识人用才之道相通。围棋特有的内涵,特征和过程,给当局者提供了一个客观,全面观察考评人才的特殊视角。围棋当然不会是全部尺度,但可以作为尺度之一来品评人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局棋,有时就是一堂综合考评课,或者是一场特殊的面试,在这一部分,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佳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历代各个朝代的帝王当权者,最高领导层。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呢?因为围棋博弈作为,才智争流,意志比拼的过程,还会有心灵的沟通。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心理学”这个名词罢了。

  围棋的对弈,可以使人的内心世界,人格品性和综合素质得到自然显现,充分显露。其中有些因素,在其他的场合是不易表现的。因此,通过围棋观察,识别人,有时候相当准确。

  通过围棋,看人究竟想要什么,志在何方。《南史。羊玄保传》记载,出身泰山羊氏名门的羊玄保“善弈围棋”,文帝亦好弈围棋,与赌郡,玄保胜,文帝令其为宣城太守。”看似宋文帝的做法有点儿拿典章制度当儿戏,但羊玄保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奏免除了前任所设的一道恶法,充分证明了文帝通过围棋的识人眼光。后来,文帝又先后让羊玄保去几个富庶之地做地方官,但他依然是,不营财利,产业俭薄。难得的是,每一任地方官做下来,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业绩,但他离开后,百姓总是怀念不已。文帝也感叹说:“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羊玄保能够被文帝想到,主要当然不是在运气,而是在宋文帝通过下围棋对他有了充分了解,对其心理承受力,逻辑思维力,遇事决断力,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

  按照科学界定,当代人工智能围棋的代表Al于2016年1月正式问世。到2017年5月,谷歌方面在乌镇宣布Al正式退出围棋比赛,前后不过16个月。这期间,Al打了一场与人类棋手争夺制胜地位的“解放战争”。这场“解放战争”也由“三大战役”组成,就是与李世石的首场人机大战、与世界顶尖棋手的集团式快棋大战、与当时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的巅峰之战,取得了压倒性胜利。16个月,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在围棋发展史上,却仿佛跨越了千年。它所带来的影响,可以用革命性和颠覆性来形容。对于这一场新的伟大变革,人们都在做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正在逐步的从最初的震惊和迷愜,过渡到客现、冷静、理智的境地。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智能时代围棋发展新的高峰期正在来临。

  当时,那一段时间,在完全看淡了胜负输赢,只是在单纯享受围棋相互交流所带来乐趣后。也开始考虑思考起了人生,又或者是思考起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究竟因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又或者是这个价值,需不需要是社会定义,还是完全真正的发展内心。内心欲望的起点,起心动念是什么,又或者什么才能让自己内心,感到平静,快乐与愉悦。如何去定位成功,我个人觉得那些各个王朝的开创者于,因该属于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了罢。于是我带着围棋中学到的思辨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起了历代王朝。发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创世君王,都在吸取前朝的教训,然而结果却常常不如人意,最终仍然是无一例外,走向灭亡。商朝因为将过多的军队派出去开荒,而忽略了部落的防御,最终被周部落一举偷了家。周王痛定思痛,怕同样的结局,落在自己身上,于是换了一种策略,让诸侯出去开荒,自己留守大本营。这样既形成了开疆拓土,又解决了守家。这样的做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前期是一帆风顺,然而随着诸侯分封越来越多,慢慢的诸侯便不满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开始了互相征伐,最后连周王室也不放在眼里了,最终秦国做大做强,不仅灭了周王朝,还统一了天下。秦接着反思,周朝的经验教训,揣摩了分封制度的弊端,最终选择了另辟蹊径,实行了一种前无仅有的中央集权制度,把权力掌控在中央,从而采取了中央分派,流官管理地方,这样就避免了地方官吏做大做强,看似天衣无缝,可他却突略了下面流官的忠诚,在帝国生死存亡之际。底下的流官纷纷倒戈投降。而做为流官出身的刘邦,进一步吸取了秦朝的经验,觉得自己都靠不住,还指望下面那一群人对你忠诚,于是就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觉得即便有一天天下大乱,不论谁赢,起码天下还在刘氏手中,可他低估了权利带来的欲望,权利过大皇权就受到威胁,权利过小,就容易把他们逼向造反,结果就爆发了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认为郡县制度很有必要,于是就大力推行,重用外戚,并将矛头一致对外,认为这样既解决了民众的归属感,又能开疆拓土,击垮外敌,可最终却被外戚窜了政权。到了东汉,此时皇帝谁也不信,认为最不可能造反的只有身边的太监,可太监掌权之后,更不让人省心,借权肆意妄为,将天下弄的鸡犬不宁,让天下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朝廷掌控不了局面,就将权利下放给地方自行解决。结果叛乱是解决了,地方又做大了,就连皇帝也成了军阀手中的玩物,各路军阀一顿征战,最终被司马家族偷了家,曹操要是知道了,怕是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司马家族再次汲取了曹魏的经验教训,他们认为曹魏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皇族太过于衰弱,魏文帝大肆打压自己家族的势力,最终才给了其他人偷家的机会,于是晋朝就冒天下之大不讳,大肆分封自己的家族成员以壮大实力,其实也就相当于回到了分封制度。结果很快报应就来了,八王之乱大肆降低了晋朝的实力,最终被外族偷家灭国,自此形成了南北朝对立局面,而隋最终一统天下。隋朝又一次汲取了前面的经验教训,认为很多的朝代灭亡,就在于世家大族权力过大,于是便决定削除老牌贵族势力,进而诞生了科举制度,通过选举有能者居之,然而这种做法,极大削弱了老牌贵族的势力,于是在世家大族的推动下,加上隋炀帝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隋朝内部很快民怨沸腾,最终被唐朝取代。唐朝总结了前朝的经验教训,于是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官职,节度使,没想到节度使权利过大,直接造了皇帝的反,皇帝都被逼离了首都,尽管最终叛乱被平息,但大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并且最终被朱温窜取政权。而后天下进入一段混乱时期,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其中还存在一些割据政权,就这样乱了几十年,直到北宋的建立,宋朝再一次汲取了唐朝的经验教训,赵匤胤深知武将权力过大,拥兵自重所带来的风险有多大,毕竟这剧情套路他自己熟呀!觉得武将的权利,必须要加以控制,于是便开始践行重文轻武的方针,已达到从根源上抵制武将造反的目的。对内安排的挺好,但也间接造成了武将,空有一身力气,却没用武之地,大肆打压武将,却间接忽略了外敌,最终被一群游牧民族所取代,直到朱元璋将游牧民族赶回了草原。明朝再一次汲取了前面的经验教训,于是便开始着重抵御外敌,就连首都都迁往了边防站,这次外敌倒是被安排的老老实实,可最终却被起义军一举偷家。清朝再一次汲取了前面的所有经验教训,处理好一切内在问题和外在隐患,这次效果倒是出奇的好,起义军都没闹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当时的统治者便格外自信,自以为可以传承万世,就连前来通商的外邦都打发了回去。可他没想到此时海的那边科技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最终被联军强行打开了大门,于是诸多的经验教训就总结到了我们这代,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伟大的王朝仿佛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以简单的归纳总结为几句话而己。那么个体的生命,更加是如此的渺小,那么什么才是永恒?又或者是怎么样才能尽量让生命,或者是思想,尽量的去长久的存在呢?于是用了接近整整十年,开始去考虑这个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