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
“中国校园的‘三棋’教育还有必要深化。”日前,国家棋协大师、弈小象创始人兰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中小学“三棋进校园”已经推进了20多年,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学生时代的‘三棋’(指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决策力,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生存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兰宇认为,校园“三棋”教育并不仅仅是兴趣课,而应以教授孩子生存智慧和传统文化的视角去对待。
国家棋协大师、弈小象创始人兰宇
国外将棋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科学工具
国家棋协大师兰宇少年时获得过中国青少年象棋赛冠军。他也是南开大学管理学学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金融学硕士。兰宇在留学期间对于国外学校的棋类教育的观察和洞见,让他对国内“三棋”教育产生了深深的责任感,这也是他创立“弈小象”的初心所在。
“欧美很多国家,国际象棋被列入学校的必修课。这是因为他们将国际象棋作为一项素质教育的科学工具。”兰宇说,“国外教育机构这个决策是建立在多年调查数据之上的,他们发现,学过国际象棋的孩子,与没有学过国际象棋的孩子相比,在专注力、抗压力、思维敏捷度、表达逻辑度等方面,确实呈现出差别。因此他们认为,学习国际象棋对于提升孩子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与之对应的是,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韩国就将中国传统棋类项目——围棋列入校园必修课。
200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三棋进校园”的文件。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和各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
时至今日,国内校园围棋课已经普及,但多数校园都将围棋、象棋视为兴趣课。不久前,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聂卫平曾表示,中国应该让围棋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这已经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在兰宇看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棋类教育的重视,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他们甚至是从民族竞争力和文化传承这样的高度去筹谋的。中国棋类教育也应该有这样的深谋远虑。
“三棋”教育蕴含生存智慧精髓
研究者认为,不论围棋、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最初都来源于战争推演,是激烈的博弈对抗。但中国的围棋和象棋,也蕴含着特有的哲学文化。
学习围棋和象棋,首先可以直接锻炼思考能力,即:观察-分析-演绎-归纳-质疑。因此,学三棋的孩子,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决策力、创造力。包括复盘能力。复盘一词就来源于棋盘。特别是失败不要情绪化和抱怨,而是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都应该在围棋课上教授给孩子。
兰宇认为,围棋和象棋里所特有的哲学文化,也是老师要教给孩子的精神财富。比如围棋与易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是对手,但核心原则是黑白共存,而不是“非黑即白”;围棋、象棋的博弈过程,也是抉择进退、衡量利弊得失、权衡整体局部关系的过程,虽然只是游戏,但在学生长大后,都可以成为他们宝贵的生存智慧。
围棋中也有“不得贪胜”的理念,就是要用最快的方法去获胜,不要摧残对方,嘲笑、鄙视对方。胜了也要尊重对方,这是围棋的礼数。深层次的原因,是要有同理心,因为自己如果遇到更强大的对手,也可能会输;失败了则要学会深度复盘,重新再来,抗挫折能力是基本素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品格教育。
因此,求胜心、取胜策略固然重要,制胜价值观、胜败后的“棋品”也都是弈小象教授的内容。规则与技巧教育很简单,但这只是冰山上面显现的10%,90%是背后的智慧、坚韧、德行与文化,这些都有待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去深化。目前,“弈小象”已经在这方面开始探索。
兰宇表示,人的天赋不同。针对围棋、象棋竞技游戏而言,有天赋的孩子也是少数。因此“三棋”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品格教育、生存教育,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同时学会博弈智慧、礼数与慈悲。只要能将他们带入思考的“心流”状态,并不断超越自我,这本身就达到了最佳效果。(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