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的“淡定哥”谢赫 生活重心开始转向

“奔四”的“淡定哥”谢赫 生活重心开始转向
2021年01月20日 14:25 新浪体育综合

  在围棋界,谢赫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赛场内外不疾不徐、谦谦君子的样貌,让人们亲切地把他成为“淡定哥”。

  从未获得过世界冠军头衔的谢赫,却是业内公认的顶尖高手之一,在2012年的“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上,面对包括“石佛”李昌镐在内的韩国三大国手,“一杆清台”为中国队拿下冠军,成为一段佳话。

  遗憾的是,没能赶上互联网的流量时代,“最好的谢赫”没有成为后辈柯洁式的“流量小生”,孤胆英雄的故事终于随风飘散。现如今,谢赫把家安在了北京,生活淡然而安逸。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每日与家人为伴,以下棋打谱为乐,进入“黑白世界”三十年,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谢赫依然乐在其中。

  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当年跟着父亲误入“棋”途的机缘巧合,谢赫或许不会那么早就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1984年5月14日,谢赫生于青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谢颐城除了爱好文学外,对围棋也异常痴迷。“靠几本棋书,两罐黑白子,我竟也成了半个围棋迷。没日没夜照书打谱,聚灯鏖战,引起妻子的不满,为缓和气氛,我自告奋勇教儿子下棋,美其名曰:开发智力。”谢颐城在《四月的思索》一文,记述了谢赫下围棋的缘起。

  7岁那年,谢颐城把谢赫送到《青岛晚报》围棋俱乐部,开始进行正规的围棋训练。过人的天赋很快让小谢赫脱颖而出,成为所有孩子中的佼佼者,也正是在此时,他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人——华伟荣七段。“7岁的谢赫比9岁的钱宇平资质都要好”。华伟荣的一句话,坚定了谢颐城让儿子走上围棋之路的决心。

  在华伟荣等师长的帮助下,1992年11月,谢赫第一次去中国棋院进行短训,之后,他又辗转上海、郑州多地学习,直到1996年以全国少年赛亚军的成绩入选国少队,在北京安定了下来。时至今日,谢赫对当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最开始学的时候当然是喜欢,如果小孩儿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学进去。”谢赫说,“之后走专业的路,一方面是家里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机缘巧合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能够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走出去。”

  在中国棋院潜心修炼的谢赫,随年龄增长逐渐在国内外大赛中崭露头角。2002年的全国个人赛和首届“雷诺杯”霸王战中,谢赫先后赢下孔杰、彭荃和古力等一众高手,连夺两项冠军,一举奠定自己的棋坛地位。2008年2月,他以创围甲联赛纪录的90万元转会费由山东转会至重庆,成为当年围棋界的爆炸性新闻。

  但真正让谢赫名满天下的,还是2012年的第13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

  那届比赛,中国队派出了周睿羊、檀啸、谢赫、朴文垚和古力五人参赛,谢赫被定为压轴的“主将”。决赛中面对此前十夺冠军的韩国队,出场次序排在前面的四人先后失手,最后一个出场的谢赫必须连胜金志锡、元晟溱、李昌镐三人,才能为中国队赢下冠军,而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奇迹居然发生了,特别在最后一局同李昌镐的终极对决中,谢赫的表现甚至比对面的“石佛”更加沉着淡定,最终经过5个多小时的鏖战,以3目半的巨大优势获胜。

  这样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中国围棋界上下欣喜若狂,比赛的相关报道登上了次日各大媒体的头条。谢赫也在新规下一跃从七段升至九段,达成了职业棋手的“满级”。“队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再加上我那次发挥挺好,运气也不错。”即便时隔多年,谢赫也没忘记把军功章与队友们分享。

  就像没有完美的人生,一个棋手的职业生涯,也很难万事顺意。对于谢赫来说,即便在“农心杯”上有过载入中国围棋史册的高光时刻,缺少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依然是不小的遗憾。这也难怪在谈到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时,谢赫把时间定格在了2011年的“春兰杯”,“那是我第一次打进世界大赛决赛,很遗憾,1比2输给了李世石”。

  谈起往事,谢赫早已不纠结于得失。“一年有那么多场比赛,几十年下来,长期经过胜负的磨炼,可能对胜负就看淡了。”他说,“竞技围棋是胜负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是冠军。当然,坐在棋盘前,棋手都还是想赢的,都会尽全力去争取胜利。但比赛时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管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全力向目标去努力了。”

  再过几个月,谢赫将年满37周岁,走过职业棋手的黄金期,他的生活重心也在不自觉间开始转向。每天的训练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压缩到了3小时,闲暇时间看看书、健健身,甚至教冲段的孩子下棋,也纳入了谢赫未来的计划中。“我这些年一直在关注青岛围棋的发展,感觉这两年下棋的孩子和教棋的老师都越来越多了。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要走上职业这条路,开发智力、挫折教育、传承文化、学习礼仪、与人交流,这些都是下围棋的好处。”

  懂分寸、知进退、明得失,现在的谢赫,又何尝不是最好的谢赫呢?

  [来源:青岛文旅]

谢赫围棋淡定哥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