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专栏:敢与男子试比高 “波尔加现象”的思索

林峰专栏:敢与男子试比高 “波尔加现象”的思索
2020年07月25日 15:46 新浪体育综合

  原文来自: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专栏/ 林峰

  人物编

  三、敢与男子比高低

  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之所以带有传奇色彩,原因有二。

  其一是三姐妹都未上过学,而只在家中由父母辅导,但在每年的全国统考中,她们作为校外学生参加,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

  更有甚者,苏珊学会德语、英语、法语、俄语、保加利亚语、世界语等6门外语,索菲亚和朱迪特也各能说俄语、德语、英语、世界语等4门外语。

  其二是三姐妹棋艺超群,却极少关心和过问女子赛事。她们的包括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在内的各种称号,都是从“男子世界”竞逐中得来的。

  苏珊10岁时,初次参加匈牙利全国比赛,便一鸣惊人,夺得全国女子冠军。12岁时,她在一次女子国际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1983年也即她14岁时,她与各国高手对垒,一枝独秀,获得男女混合比赛桂冠。从此时开始,5年之内,她很少再参加女子比赛(以后的5年,即1988-1993年,她参加过女子奥林匹克团体赛两次和女子世界冠军候选人循环赛及对抗赛各一次,其余的仍都是男子比赛)。苏珊为自己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击败所有男棋手,夺取男子世界冠军称号。

  这确实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棋坛,男女棋手在棋艺水平上差距甚大。在以往的比赛中,女棋手常受男棋手的轻视,甚至不屑与之交战。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多年来就一直拒绝参加由女选手参赛的比赛。而在男子高手中持有这种态度的正占着统治地位。苏珊深知光凭豪言壮语不行,她决心以自己的战绩纠正棋坛的传统观念,向重男轻女的须眉名将提出强有力的挑战。近年来她不断地挫败男子国际特级大师,令世界棋坛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1991年,她获得了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她说:“今天棋艺高超的个别女选手是妇女向男子挑战的开路先锋,我们先攻上堡垒,是为了别的女选手日子好过些。”

  继苏珊之后,两个妹妹也加入了“敢与男子试比高”的行列。1989年2月,老二索菲娅刚14岁半,在罗马举办的意大利棋协成立50周年国际大奖赛中,她曾连胜8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而使棋坛轰动,第九轮与她相遇的一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在赛前扬言,一定要收拾这个“黄毛丫头”,为男子汉挣点面子。孰知交手没几个回合,就同意和棋了。当男士们责问他时,他却无可奈何地说:“和棋总比输棋强,否者9只鸭蛋更难交账。”索菲娅终以8胜、1和成绩夺魁。同年,在墨西哥她还获得男子20岁组世界冠军,令人叫绝。现在,索菲娅是一位已取得一个男子国际特级大师标准分的“男子”国际大师。

  然而,被认为最有潜力、最有可能打破男棋手主宰世界棋坛局面的人唯有老三朱迪特。当她同时获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和男子国际大师称号时,年仅12岁。这不仅开创了棋史上女子的记录,也打破了男子的记录。继1988年获12岁组世界“男子”冠军后,在1990年她又获14岁组世界“男子”冠军,令人吃惊。1991年底,她获匈牙利全国高级组冠军,并成了棋史上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最年轻的获得者,年仅15岁5个月。1993年1月她又在10局对抗赛中战胜了前男子世界冠军斯帕斯基,赢得了“性别大战”。1993年1月,她的等级分为2595,列男子第53位,而她才只有17岁还不满。有人预言,她在本世纪末成为男子世界冠军挑战者,而这也是她和波尔加家庭的共同目标。

  四、波尔加飓风之谜

  对于这个传奇式家庭来说,并非全是鲜花和掌声,他们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岁月。由于父亲拉斯洛坚持不让女儿们上公立学校,事业成功的他曾被要求离开心理教育机构。1981年夏天,母亲克拉拉想陪15岁的朱迪特去英国参赛,也因学校不准假而只好愤而辞职。父母省吃俭用,互相勉励,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与此同时,匈牙利棋协执意规定,三姐妹只能与女子棋手进行比赛。为了抗争,拉斯洛拒绝让其女儿们参赛。这种局面一直到1988年和1990年,三姐妹两度从老牌冠军苏联队手中夺走女子奥林匹克棋赛奖杯后才改变。三姐妹一夜之间成了民族英雄。现在,波尔加家庭生活条件在匈牙利堪称富裕:两套相连住房,共7间。有大众、奔驰、沃尔沃三辆轿车。父、母和大女儿三人每人一辆。藏书有万册之多,其中关于国际象棋的约占半数左右。三姐妹及其父母的足迹已踏遍40多个国家,欧洲国家几乎已跑遍;在美国,全家曾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夫妇的座上客。

  1988年始,波尔加三姐妹以“天才少女”、“棋坛神女”之誉,名扬四海。五年来,“波尔加飓风”越刮越猛,席卷世界,“波尔加现象”成了国际棋坛人士纷纷探索的热门话题。

  “我想,在这一点上波尔加父亲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是女孩子,应该和男子高手弈战,目标应订得高。对人才的培养开发宜尽早着手,那样可望在任何领域都获得出色的成就。”这是曾担任过朱迪特和苏珊教练的丹麦超级棋手拉尔森于1992年11月在上海的评论。

  从这一点上讲,拉斯洛先生可谓教女有方,成效卓著。“奇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三姐妹是他教女格言的生动实例。他对传统的公共教育理论一直持批评态度,他甚至在结婚前就尝试创立一套全新的教育方法。他的贤妻克拉拉是他这方面的好帮手,他俩认为对儿童进行特殊的专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三姐妹从三、四岁开始就接受“早期教育计划”;棋艺平平的拉斯洛一方面求教于有经验的棋手,一方面专门从苏珊开始制订一个每日4至10小时的国际象棋训练计划。他和妻子还较早地向女儿们进行语言和历史知识的教育。除了棋以外,三姐妹爱好广泛,打乒乓、游泳、音乐、旅游等,都是她们作为棋的调剂的共同爱好。

  1992年11月,上海“九强赛”期间,国际特级大师彼得罗辛谈到“波尔加现象”时说,他非常赞赏三姐妹的训练方式,他着重肯定她们不断更换教练的做法。其一是三姐妹每次聘请三位优秀的教练,各辅导一人,然后定期轮换。例如著名棋手平科、巴尔扎、契尔宁、拉尔森等都是轮番帮助苏珊、索菲娅和朱迪特的。其二是教练的教期都不长。彼得罗辛认为这有利于三姐妹广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于一体。这就使三姐妹能攻善守,既能下局面棋,又能下战术棋(当然三人各有个性,比较而言,苏珊偏重于局面棋,索菲娅偏重于战术棋,朱迪特则是两者结合)。

  当然,除了早期教育和训练方法之外,天赋和棋感还需从意志坚定和勤于思考中产生。请听听朱迪特于1993年2月赢得“性别大战”后答记者问的一席话:

  “我每天下6-8小时棋。我父亲认为这还不够,还必须更多地学习。我大部分时间和别人一起分析棋,我一个在家时就独自分析。借助电脑比赛资料库研究如何开局,资料库中有10万多局比赛资料。我从我家的许多国际象棋书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研究重大比赛的棋局,主要是当今比赛的棋局。对过去的国际象棋大师的棋局我也很感兴趣……我也研究残局,这方面我还应花更多的时间。”

  看来,“天才在于培养”、“天才出自勤奋”、“天才需要独创”这些话语,在波尔加三姐妹成才道路上得到了具体体现。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