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李喆微博
写过一篇论文,谈竞技围棋的性别话语建构,以及对男女棋力差异的错误归因(性别天赋)造成的对女棋手、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性别意识的负外部性。全文先不贴了,在这妇女节应景说一下其中几个点。
其中一种话语是评棋时把某一位女棋手下的错棋扩大为整个“女棋手”的集体弱点,比如嘲笑“这就是女棋手的棋”、“女棋手就是大局观差、情绪化、缺乏创造力”等,但男棋手下了错棋从来不会有性别评论,只会具体评论这一位棋手。实际上棋手的风格特点主要与个性和个体经验相关,女棋手里有擅长大局观的,也有擅长战斗的,男棋手一样。国象界也有过性别歧视的言论,相反身体竞技中却很少见嘲笑女运动员跑得慢之类的言语。认为“女人不适合下棋”其实是出于一种将“女棋手”贬抑为他者的男性智力优越感。
男女棋力差异的归因当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显然是学棋和从业基数差异。我看到的一些数据,初学者性别比大约是6:1左右,冲段的比例差距更大。在这种基数比例差距下,当然男性的整体和顶尖棋力更强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去说女性不适合下棋,就好比把古代女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归因为女性天生不适合学习,而不考虑受教育比例的严重不平衡,以及社会文化、性别意识的影响。其次,女棋手作为一种职业的吸引力不太高,而这又和性别话语对行业生存状态的影响有关。还有一些其它的社会文化因素,这里不展开了。
在棋类项目上将男女棋力差异错误地归因为男女天赋智力差异,不仅仅是棋类从事者自身的问题,也是父权社会对男性在代表智力的项目上自居为先天强者的一种默许。这一现象潜在地限制了竞技棋类领域的女性从业者的心理状态,对行业结构与女棋手的收入亦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而在这个以智力水平为标志的行业,如果形成一种基于错误逻辑的性别刻板印象,对整个社会的现代性别意识建构也会造成相当不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