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韧带断裂改变了马晓旭 奥运会是她心里一道坎

三次韧带断裂改变了马晓旭 奥运会是她心里一道坎
2020年11月25日 16:38 国内足球综合

  文章来源:孙雷没有红

  我把车开进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见到了马晓旭。她收了雨伞钻进后座,我回头看了看她,觉得没什么变化。

  2020赛季的女超联赛,马晓旭是本土最佳射手,她32岁了。

  时间带来的改变,不一定是肉眼可见的。从开始职业生涯到现在,马晓旭经历了许多,短时间内的大起大落,和长时间里的忍受寂寞。

  她说:“经历了这么多伤病,我依然还可以站在球上踢球。我就是开心的,我就是幸福的,我就珍惜现在能踢球的时间就行了,我就是这样想的。我觉得还是因为真的是纯粹的喜欢,真的是喜欢。”

  她是马晓旭,这是她的故事:

  当    时    

  2008年7月30日    秦皇岛

  马晓旭在中场接到了浦玮的传球,面对贴上来的美国防守队员,马晓旭用右脚把球一扣,但转身还没完成,就倒在了地上。一阵熟悉的痛感从左膝传来,瞬间她明白情况不妙,但又不敢往糟糕里想。

  初步处理之后,她被送上了一辆灰色的、每公里1块6的出租车,不久之后,她被告知,自己的左膝前交叉十字韧带断了。

  当时,距离马晓旭跟随中国女足进驻奥运村,只剩下十几个小时,她已经把行李都收拾好,准备迎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了。

  百年奥运,本土举办,在自己刚满20岁的时候。这念想,随着自己的“前叉”一起断了。

  几天后,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吊在墙壁高处的电视,反复犹豫着要不要打开它。两种复杂的情绪同时出现:想看到中国女足参加奥运会的场景,想给队友们加油;渴望是自己出现在比赛场上,不甘心。

  1999年7月    大连

  马晓旭指着家中的12英寸电视机,对身旁的妈妈说:“我也要踢球,我以后也会像她们一样,出现在电视上。”

  电视里正在播出的,是1999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在那届赛事上拿到了亚军。

  当时11岁的马晓旭,从来没接触过足球,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说出了那么一段话。妈妈看了她一眼,说:“你得了吧,想的还挺多。”

  家人不支持,马晓旭需要自己找到踢球的办法,她注意到了比自己大一岁的邻居赵娜。赵娜总是缺席下午的最后两节课,问起来就说是“到东北路踢球去”。马晓旭磨着赵娜,说“你也带上我呗,我也想踢球。”

  妈妈不给车钱,马晓旭管姥姥要到了坐公交的一块钱,跟着赵娜去了东北路小学。她踢了两脚球,旁边的教练看到了,说:“行,你来吧,跟着练。”

  那时已是冬天,马晓旭每天坐公交车往返东北路踢球,一个多月后就放了寒假。再开学的时候,她已经转入了东北路小学,正式开始了足球生涯。

  2006年7月30日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下半场第68分钟,中国女足0-2落后澳大利亚女足。

  这是女足亚洲杯的决赛,客场作战加上两球落后,局面足够被动。澳大利亚后防线的解围失误给了中国队二次进攻的机会,马晓旭在禁区弧顶侧身拿球,面对两人包夹,她用后脚跟把球传了出去,跟上的韩端抽射破门,中国女足追回一球。

  5分钟之后,中国队左路角球,马晓旭跑到禁区外接应毕妍的短传。在背身面对两名防守队员的情况下,她转身过掉防守队员,从外线带球突入禁区。在球门区边上角度极小的情况下,把球打进了近角,把比分扳平。

  那是她在那届亚洲杯的第4个进球。

  随后的点球大战,中国队4-2胜出,捧得了2006年女足亚洲杯的冠军。

  颁奖仪式上,马晓旭成为了赛事的最有价值球员。她成为了那个“出现在电视上的人”,更成为了那些人中的明星。从愿望到实现,7年而已,太快了。

  那一年,马晓旭18岁。

  年底的亚足联颁奖仪式上,马晓旭成为了亚洲足球小姐,并获得了亚洲最佳年轻球员奖项。一时间,媒体和赞助商蜂拥而至,随着2008年奥运会越来越近,马晓旭被捧到了最高处,成为了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代表。

  2007年12月    广州

  那是场和新西兰女足的热身赛,黄埔体育场没什么观众,相比友谊赛,这一场更接近教学赛。新西兰女足的主教练约翰·赫德曼是个来自英格兰的小个子,面貌与欧文有几分相似。他对着镜头说:“我们来这里是备战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奥运会大洋洲预选赛的。”

  那场友谊赛的的结果已经很难查到了,但有些细节,马晓旭记到今天。

  她在右边路前场拿球,看到郭跃前插,马晓旭向前带了一步,过掉了一名防守队员,然后用右脚外脚背送出传球。在右脚落地的一瞬间,几乎全场都听见了清脆的“啪”的一声,马晓旭随即摔倒在地。

  马晓旭觉得右膝剧痛,她对伤病丝毫不了解,因为在此之前,她几乎连脚都没崴过。有时队里老队员聊起自己的伤病,说赶上天气不好的时候膝关节会疼,马晓旭都无法理解。

  当时的她只会觉得:“哪儿那么多事儿?哪儿那么多毛病?”

  当时,她以为自己骨头断了。躺上担架的时候,她心里想着的是:

  “我终于可以休息了,我终于可以放假了。”

  年少成名,马晓旭15岁就进入了大连女足的一线队,16岁就入选了女足国家队。国家队和国青队都有集训和比赛任务,马晓旭甚至没有时间返回大连去参加联赛。一年到头的集训和比赛,早就让她感到疲劳。2006年的名声大噪,让她仅有剩余的时间,用来满足公众人物的角色需求。就在这次受伤的2007年,她曾经加盟瑞典的于默奥,不仅和玛塔成为了队友,还成为了首个参加女足欧冠决赛的中国球员。

  但旅欧的生活仅仅持续了半年,为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还是被要求返回国内,长期参加国家队的集训。

  2008年7月30日    秦皇岛

  当马晓旭又一次倒在场地时,她的右膝还戴着护具。

  和新西兰那场友谊赛,马晓旭右膝前交叉十字韧带断裂,随即被送往北京进行了手术。手术需要在她的腿骨上打洞做桩,好让重新连接的韧带有能恢复的“床”。而在手术修养之后,马晓旭还要面临长时间的康复。当身体机能恢复原状之后,还要找回比赛的状态,同时调整心态。

  整个过程,至少半年,用掉一整年也不意外。

  但不到8个月,这场和美国队的热身赛,马晓旭就作为首发出场了。那是中国女足在参加2008年奥运会之前,最后一场热身赛,也是马晓旭在上一次伤后,第一次打首发。

  又一次前叉断裂,这一次是左膝。

  马晓旭错过了奥运会,中国女足在8强中输给了日本队。后来有教练和队友对她说:“如果当时你在,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听到这些话,马晓旭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队。

  后    来    

  2015年11月    广州

  马晓旭从女足主帅布鲁诺手中接过奖杯,她成为了2015年女超联赛的最佳球员,当时,她27岁。

  几个月前,法国人布鲁诺在三位女足国家队主帅的候选人中胜出,马晓旭觉得自己没希望再进国家队了。其余两位候选人都是本土主帅,他们都了解马晓旭的特点和情况,唯独布鲁诺。那是马晓旭最没底气的时候,她已经两三年没入选过国家队了。

  早在2010年李霄鹏成为女足国家队主帅的时候,马晓旭的心态就开始变了。

  和过往的教练不同,李霄鹏是第一次带女足,马晓旭觉得,李霄鹏并不会像之前的教练一样,那么了解女足,那么了解自己。她觉得需要重新证明自己,才能赢得参加比赛的机会。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马晓旭算着日子,重新找到了向上的动力。奥运会是她心里的一道坎儿,她觉得自己恢复得可以,也可以再努力一把。

  2010年4月1日    昆明

  当时马晓旭跟随中国女足在昆明集训,上午和某支男足梯队约的热身赛,主教练商瑞华没让马晓旭出场,他清楚和小男孩的比赛,对抗性强,对于此前有伤,又进入疲劳状态的马晓旭来说,需要保护。

  但那天下午,还有一场和昆明元老队的业余比赛。商瑞华对马晓旭说:“你最近挺累的,跟下午的踢一踢就行了。”

  马晓旭出现在左路,她斜向空跑,准备接来自张娜的直塞球。但张娜的球传到了马晓旭身后,也许是马晓旭自己跑过了,她急停转身,又一次倒地。

  如梦魇一般的前交叉十字韧带断裂,这次是右膝。4月1日这一天,现实像个骗子一样可恨。

  让马晓旭最灰心的,是国内没有医院敢做这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才两年半,腿骨打孔的部分并没有完全恢复。即使远赴美国,来自主刀医生的意见仍然让人揪心:

  “我只有6、7成的把握完成这次手术。如果不做手术,你可以作为一个正常人完成之后的人生。”

  马晓旭完成了这次手术,这是性格使然。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她也相信自己能像过往在赛场上一样,得到个奇迹般的结果。

  手术成功了,但是该要做的康复,以及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

  2016年8月3日    巴西/里约热内卢

  和巴西队的比赛,马晓旭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和过往的许多比赛不同,她在第65分钟替补王珊珊出场,当时,中国队已经0-2落后了。

  没能像10年前的女足亚洲杯一样,成为反击的关键人物,这场比赛,中国队0-3落败。

  4场奥运会比赛,马晓旭替补出场2次。是圆了自己的奥运梦,但对马晓旭自己来说,仅仅是作为参与者,体验了一下奥运赛场而已。

  当时,她28岁。

  在经历了三次前交叉十字韧带断裂之后,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理状况。一旦比赛时出现了类似的场景,就再也摆脱不掉那些过往的瞬间。许多画面会一股脑冒出来,在脑内不停循环,为的是提醒主人保护自己。

  那些瞬间根本忘不掉,从最后一次受伤到如今,已经过了10年。但一旦在训练和比赛中,马晓旭看到了类似的场景,还是会胆战心惊,有些训练课,甚至根本练不下去。

  “不敢去看,不敢去想。因为感觉太痛了,真的是太痛了,这个经历简直太折磨人了,不管从身体和精神,都太折磨人了。”

  2016年11月    广州

  参加了奥运会的这一年年底,马晓旭蝉联了女超联赛的最佳球员,同时也拿到了联赛的最佳射手。

  许多女足行业的前辈出席了这场颁奖典礼,对于马晓旭来说,这其中特殊的人,是商瑞华。

  从国少到国青,从国青到国家队,马晓旭和商瑞华打了许多年的交道。

  每个人都有年轻气盛时,何况马晓旭年少成名。她觉得自己能力强,教练就会用她。有的时候商导说她说的狠了,她就会跟商导发脾气,甚至还会对骂。马晓旭和商瑞华,就这么从国少吵到国家队。

  但无论骂得多狠,下一场比赛,商瑞华还是会让马晓旭打比赛。越是这样,马晓旭越仗着商导对她好,可着一个人折磨。

  三次重伤,让马晓旭的人生定位有了改变,也多了重新思考过往经历的机会。她终于明白,用人不疑是件多么难的事。商瑞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马晓旭一个人,还有整个团队,每个人对团队都有不同的理解,用人不疑并非字面上那样简单,还要承受来自别人的怀疑和压力。

  这些年,马晓旭偶尔会和商瑞华指导见面,每次见面时,马晓旭都会道歉:“我小时候不懂事,您千万别往心里去。”而商瑞华总会回答:“没事儿,你就是这种性格,好的运动员就应该有这种性格、有自己的想法,我特别能理解……”

  换位思考这件事,没有过经历,便不可能有。

  如   今    

  2020年11月20日    北京

  我又一次见到了马晓旭。

  切磋了一下回忆,上一次见面,已经是13年前了。当时,马晓旭刚刚在北医三院完成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大手术。我记得探望马晓旭的许多人中,有张鸥影。张鸥影是中国女足1999年世界杯亚军的成员,是当时11岁的马晓旭,指着电视立志时,出现在电视里的人。

  女足国家队集训的时间更长,圈子更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紧密。我们聊到了一些人的现状,也生出了许多叹息。

  我们录制聊天过程的场地,借用了旅行团乐队的排练室“来福胶泥”,马晓旭不知道旅行团,只知道队里很多年轻的队员在追乐夏。录制完,我们去涮了个铜锅,前后5、6个小时,一直在聊。13年,远非人生全貌,但所经所历,其中细节,足够唏嘘。

  当初那个带着新西兰,要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争夺奥运会入场券的小个子英格兰人约翰·赫尔曼,如今不仅带领加拿大女足拿过两次奥运会铜牌,还在2018年成为了加拿大男足的主帅,有可能出现在2022年男足世界杯的赛场上。

  许多人记得2008年奥运会时,马晓旭代言某运动品牌的那段广告:

  “我是马晓旭,这是我的故事。”

  当时20岁的马晓旭,说了些过往的经历,广告末尾的一句话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

  如今的马晓旭,经历了三次重伤,和许多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在2020年的女超联赛,在许多女足队员退役的年龄,她成为了本土最佳射手。

  这一年,她32岁。

  (完)

  后   记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回头看,已过了12年。

  12年后的今天,在日本提出“Player First”口号的许多年后,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三从一大才是足球运动的唯一出路。

  马晓旭曾是国宝级球员,而她重伤之后去医院的交通工具,是辆出租车。这让我想起曾跟着中国男足去老挝打客场,我看到老挝国家队的队员们,自己开了辆残破的中巴进入训练场,一个个特别开心。

  无论是设备还是意识,落后就是落后。不仅仅是业内人,我们的社会对于足球的认知都是落后的。我们总盼望出现某个人,改变这个行业的一切,却不肯正视眼下,每个角色的缺位,和每个细节的落后。

  网络发达的如今,我们谈到的许多比赛,都是找不到官方资料的。比如我们提到的,2007年底中国女足和新西兰女足那场热身赛,比赛时间、地点、比分、双方出场阵容、进球者,这些基础的信息,都是找不到的。

  更别提这些年的女超联赛了。事实上,马晓旭在联赛中一共出场过多少次,有多少个进球,这些信息都没有,甚至,连她本人都不知道。

  那个曾经把马晓旭带上足球道路的邻居赵娜,后来也成为了女足运动员,在长春队效力多年,几年前也退了。连马晓旭的数据都不全,何况赵娜。要知道,支撑起这个行业的,并不是一个马晓旭,而是许多个赵娜。

  你是否还记得,2008年的刘翔,和他当时挨的骂。神化一个运动员,再把他推倒的戏码,绝不罕见。

  然而时至今日,又有谁成为了新的刘翔呢?

  马晓旭仍未退役,她喜欢足球,追着自己的目标走。她经历过重伤,她重新站起,她的经验和经历,应成为这个行业进步的动力。我们不知道这个行业的下一个天才在哪儿,但这行业的现状,是否真能认得出、接得住下一个天才呢?

  (孙雷)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