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名头很大 能否扎扎实实打几年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名头很大 能否扎扎实实打几年
2022年06月29日 12:50 新浪体育

  六一儿童节的当天,一项属于中国青少年的足球盛会正式出炉。

  当天下午5点半,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的官网上同时出现了一份《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和下辖的教育、体育部门,以及地方足球协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

  是的,它的名字就叫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这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名词,但对于圈内人来说,这其实是一项已经前后筹划了两年的足球赛事。

  就在足协官网上这份公告的旁边,相关新闻中就显示,去年5月,中国足协就已经开始征求这项赛事的男子组U13、U15竞赛方案,并且在一个月后公布了制定好的竞赛方案。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当时足协的相关新闻中,将这项赛事的全称命名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暨中国足协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而这正是这项全新赛事的最大特点。

  自从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之后,中国足球近年来的每一步,都可以在方案中找到源头。

  包括足协的“管办分离“,俱乐部的中性名要求和股权多元化,以及将校园足球的工作移交给权力更大、资源更多的教育部等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的。

  尤其是在青训层面,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获得了数据层面的快速进步,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足球特色学校在全国全面铺开,足球场地的建设进度和活跃在场地上的学生数量,也比此前有了明显的加快和增多。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容忽视的成绩和进步。

  教育部门有办法让过去对足球漠不关心的学校加入到普及的行列中来,但到了竞技层面,和体育部门,尤其是有着大量专业经验的中国足协相比,他们其实就成为了“门外汉“。

  所以在这个时候,双方就会在一些事情上出现分歧。

  对于足协来说,职业青训机构要从U13年龄段开始建队,这个数字和欧洲相比,甚至已经有点晚了,但在教育部门看来,U13的孩子刚刚小学毕业,还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不能就此脱离学校,进入专业体育的行列中来。

  俱乐部要建设U13梯队,省体育局也要组建U13梯队参加全运会,但教育部门并不愿意放学生们参加,矛盾就出现在了这里。

  基于这最关键的一点,所以在竞赛层面,也出现了类似的壁垒。

  如今为了保障梯队孩子们完成义务教育,职业俱乐部通常都会和当地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将自己的U13-U15梯队孩子们安排在学校入学,在放学之后和假期期间到俱乐部进行专业训练。

  这本是一件双方共赢的好事。梯队孩子们既完成了义务教育,也得到了专业培养,到时候代表学校参赛,还能为学校争得荣誉,为之后继续合作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教育部门对于这种在职业俱乐部注册的学生,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足球赛事,有着一定的限制。

  在教育部门看来,这些已经得到专业培养的学生会打破比赛的公平度和平衡性,尤其是一些接纳整个俱乐部梯队的学校,在实力上会比其他学校明显高出一截。

  这样一来,就可能影响其他学校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普及工作。

  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在职业道路上获得机会,在校园足球层面延续梦想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这也是在为校园足球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在2019年末,教育部门在相关赛事里对这样的学生参赛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放开:退出职业俱乐部注册一年后,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教育部门的足球赛事,但上场人数不能过多。

  所以,限制依然存在。

  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曾规定:

  “未经全国校足办审批公布的全国性赛事活动,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能参加。非教育系统举办的竞赛(不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学生体育协会同全国校足办联合举办的竞赛)要提前一年申请,经全国校足办同意并公布后方可参赛。“

  教育部门忧虑的是,优秀的孩子就此脱离义务教育,一旦没能走上职业道路,也很难回到常规的入学轨道上;而体育部门苦恼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在足球上有所提高,一定要参加大量的、高质量的足球赛事,才能逐渐显现自己的潜力。

  双方都没有什么错,也都在为孩子考虑,只不过考虑的并不是一件事,就像一位资深的足球界人士所点出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但专业培养和保障能力却在体育系统的手里。“

  不管基于哪个角度,这都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分歧。

  于是,“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应运而生。

  这项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联合举办的赛事,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竞技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顶级赛事。

  这就意味着这项赛事将打破此前在人员和系统上的参赛壁垒,面向全体青少年,尤其是在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开始重合的U13年龄段之后,全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球队,其中就包括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都可以自由报名参赛。

  到了U19阶段,如果有高校学生在参赛期间被职业俱乐部挖掘,即便签署协议之后,也可以同时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和全国青年足球联赛(U19 组)比赛,也就是此前的青超联赛(U19组)。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部门其实是做出了一定的牺牲。

  毕竟和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体校代表队相比,师资教练、保障资源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学校代表队,在平均实力上肯定是最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项最为核心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中,校园足球只能是陪跑者。

  但从大局和长远来看,唯有教育系统的全面参加,才能让这项赛事成为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顶级赛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代表队也可以在与各方的较量中,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孩子们也不必脱离教育阶段,对向全社会推广足球普及,就清除了一块很大的障碍。

  正是由于教育系统的全面参加,所以在赛制、参赛、转播等方面,这项赛事也会适当为教育部门的学期安排进行考虑。

  比如地方预选赛将会在每年的7月中旬之前结束,而在7月中旬之后,也就是暑假阶段,将会进行包括U13及以上年龄段的全国总决赛。

  而在费用方面,全国总决赛的竞赛费用由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承担。交通、食宿费由参赛球队承担,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给予补贴。

  除了消除参赛壁垒,这项赛事还有着其他特点。

  比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的赛制,组建技术调研小组,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扩充青少年球员数据库,为各级国家队组建奠定坚实基础等等等等。

  不管在定位上,还是从描述中,这都是一项令人期待的青少年赛事。相较于国内球迷所羡慕的全日本高中足球选手权大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覆盖年龄更广,所囊括的参赛主体也不止于学校,这都让这项赛事的规模和竞争程度大大提高。

  但唯一的悬念,就是能办多长时间?

  2017年,中国足协主办的青超联赛同样令人激动。

  虽然是体育系统举办的比赛,但也有校园足球和社会青训机构的队伍参与其中,尤其是依托于周末的主客场循环赛制,从而让青少年球员早早适应一周一赛的职业足球节奏,更是让不少关心青训的球迷看到了希望。

  然而举办了两届,比赛就出现了问题。参赛球队的数量增加,但滥竽充数的现象也开始泛滥,动辄超过净胜10球、20球以上的超大比分,让比赛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想象中的主客场循环赛制,也给参赛球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都是设计赛制时,主办方没有想到的问题。

  于是从第三届开始,就不得不加入了地方预选赛制,以此来筛掉一些实力严重不足的球队,而且在一些地区取消了主客场循环赛制,恢复了以往常见的赛会制比赛。

  随着疫情的爆发,已经不合时宜的青超联赛直接被废除。

  整个2020年,青超联赛便没有举办,而到了2021年,赛事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赛事规模较之以往的青超,出现了明显的缩水。

  所以青少年阶段的足球赛事,无论刚开始描绘的愿景有多么漂亮,调子都不宜起得太高。随着赛事的开展,问题终归会一个一个地浮出水面,这是必然现象。

  但面对问题,视而不见或直接废除都不是正确对待的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有弊端就改善。即便短时间内规模不大、专业程度不高,哪怕看起来像逛庙会、过家家,也要坚持下去。

  全日本高中足球选手权大会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不仅在于其背后的浓厚足球氛围,也在于其举办超过100届的坚持精神。

  这才是更值得中国足球人学习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多年来在足球工作上的分歧,终于在这届即将举办的赛事中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是来之不易的进步了。

  在未来,三方合办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协商和沟通的过程,但请记住一点,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和中国足球好,这是一切合作的前提。

  所以,扎扎实实地办上几届,对孩子和中国足球,都是幸事。

  (牧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