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班马武汉三镇在中超势头抢眼,俨然已是夺冠大热门。
中超揭幕后,武汉三镇在头两场连灌10球,制造了轰动效应,如今4轮3胜1平打进14球,领跑积分榜,大热之相已经显现。唯一的一场不胜,是“爆冷”被上海申花1比1绝平……
是的,一支升班马被同样势头强劲的老牌球队在最后时刻逼平,已经称得上冷门了,足见中超的旧有秩序已被彻底打破。
最抢眼的对比,是武汉三镇6比0大胜广州(恒大),这被视为改朝换代的一战,昔日霸主广州至今4场全败一球不进,成了金元崩塌的反面典型。
有声音说,正是金元足球倒台,让武汉三镇这样的新势力有了抬头的机会,中超在后金元时代,迎来了破而后立的新局面,草根们有了希望,足球也就有了希望。
只可惜,看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实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而已。就像古时候历朝历代的交叠变更,皇帝换了个姓,可还是家天下。
所谓的金元足球,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足球离不开资本投入,没有投入的足球,才真正没有希望。
武汉三镇为何这么火爆,靠的还是相对大手笔的投入。
看阵容,内援引进了刘殿座、高准翼、谢鹏飞、邓涵文、何超、陶强龙;外援引入了华莱士、戴维森和斯坦丘,加上原有的马尔康和埃德米尔森,五杆洋枪轮番开火,14个进球里9个来自外援,外援军团还另有6次助攻。
这些名字的背后自然都是金钱的投入。据披露,武汉三镇今年打造阵容的资金就超过3个亿,这还不算工资投入,在如今的中超大环境下,可谓土豪了。
即使在金元退潮的“新时代”,仔细看,各队拼的还是钱。
河南嵩山龙门冲到积分榜第二,4外援配置是关键,4比1砍到山东泰山那场球,河南的三个中前场外援包办了4个进球。
整个中超,射手榜达到3球以上的5个人里,4个是外援。
这不还是砸钱砸出来的吗?
再看看反例:广州一年1500万元的运营投入上限,成绩也自然惨不忍睹,全华班本土年轻人说起来好听,到现在进一个球都难。
新中超,看似“金元退热”,但却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一个铁打不破的规律:职业足球,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没钱真的不行。
所谓的金元足球,投入巨大,但产出其实也相应上去了。这产出,包括球队实力和成绩,比如中超球队那些年在亚冠的竞争力提升;包括知名度和关注度,中超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被转播……
“金元”红火了小十年,在这十年里对中国足球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唯一的问题是没能持续下去。而足球,又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投入。
日本J联赛,每年的总投入,长期保持在30亿到40亿元人民币,已持续了二十年,这种长期高投入的积累,造就了日本足球行业的稳定产出,带动了青训和人才培养。早在十几年前,日本J联赛俱乐部在梯队上的年投入就接近1千万人民币,基本能占到俱乐部年度总投入的5%。
职业足球就是这样一个大盘子,总投入越大,惠及青训和周边的力度就越大。还要乘以时间系数,初期见效慢,坚持足够久,效果才会慢慢显现。
中超仅是前几年在投入上超过了日本,还没来得及见效,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被骂成金元毁掉了足球。在资本被污名化的时代,金元很容易就成了背锅侠。
如今倒是真没钱了,但中国足球有希望了吗?没有,还迎来了更大的危机。
武汉三镇霸榜的现实,其实反映的是普遍没钱的中超,下滑向了空前的低水平。
强队不强,弱队真弱,菜鸡互啄,猴子就能称霸王。
像亚泰门将单场两次如此低级的业余失误,出现在如今的中超,没人会感到太惊讶,因为这就是联赛整体水平下滑的写照。
赛程压缩、水平低下、观感下降,中超的吸金能力也在缩水。2022赛季,中超官方合作商减少为10家,品牌和赞助商开始撤离。
这样螺旋下降下去,恐怕会陷入“没钱就继续摆烂、摆烂就更加没钱”的恶性循环。
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不光要截流,还要开源。
日本J联赛球队,虽然投入巨大,但仍有一半球队能做到盈利。J联赛在制定规则限制各队支出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从结构上解决了球队原先是大企业附属品的问题。
俱乐部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资本在足球上的投入,通过自身经营获得利润的反哺,成为一个利益的闭环。为防止大股东、母体企业突然撤资,导致俱乐部灭顶之灾,J联赛大多数俱乐部都有几十个赞助商,比如浦和红钻有70多家,其中很多是本地企业,FC东京更有过300多个大小股东。
这些股东之所以投钱,是因为会有利益的回报。而要让更多企业投入,就要让足球产业产生更多的利润,让利润返回到投资者手里。
从管理者角度说,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搭建投资回报机制,鼓励更多投入,而不是打压和限制投入。想办法让资本转向平稳而持续的投资模式,是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和设计者需要思考的,也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资本投入了,足球产业一定会有所提升,这样的投入多多益善,而不是闻金元而色变。
换句话说,中超需要金元,需要更持久的金元投入,有钱不一定能马上搞好足球,但没钱一定搞不好足球。
金元本无罪,一切还看人。
(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