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媒:体育伤痛需用胜利冲淡 而不是不畏群嘲后的笑

津媒:体育伤痛需用胜利冲淡 而不是不畏群嘲后的笑
2021年03月17日 10:13 国内足球综合

  以《美国喜剧中心吐槽大会》节目为“母版”应运而生的《吐槽大会》,从2017年上线开始,至今已经播到“第五季”。在几乎网络独有的“吐槽文化”支撑下,网罗娱乐明星、流行文化知名人士、脱口秀达人轮番登台讲段子、相互“吐”,慢慢积累了大批支持者,也成了好多人周末休闲的“固定守候”,以及随后或长或短时间内大家的谈资。上周末的《吐槽大会》,辽宁男篮主帅杨鸣,国手周琦、郭艾伦,以及足球名宿范志毅如约而至,尽管范志毅那不到十分钟的吐槽,脚本创作他本人参与与否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表现力和《吐槽大会》那个舞台丝毫没有违和感却是千真万确;他选择的中国足球、中国篮球“互踩”模式,让很多即便看着节目笑得前仰后合的人,过后寻思寻思,又像心里扎了根刺,同样的千真万确。

  按理说,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应该有直面伤痛的勇气,也应该有一份自嘲精神,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吐槽大会》节目现场嘉宾经常性用讽刺、戏谑、挖苦的语言“互殴”,老几位早就“挂不住脸儿”了,豁出去通告费不赚了,下了节目“约架”掰扯掰扯,或者结下梁子从此“路人”也说不定。可是为什么这一次,跟着范志毅开怀大笑之后,那么多人忽然心里别扭了,在网上就事论事开始了“下一轮吐槽”?一切皆因为“事儿跟事儿不一样”。

  说相声演员阎鹤祥是“德云社太子妃寡妇失业”,说主持人张大大长得丑,说娱乐明星大张伟嘴碎,说金星直播带货卖不出去东西……这都是人与人之间抓住对方某种“短处”的相互讽刺,只要张弛有度控制得好,是可以定义在自嘲、互嘲范畴内一笑而过的。可是竞技体育不同,它对人有着更广泛的影响力,可以激发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培养人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被附加了很多潜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基于此,假如足球人、篮球人,拿他们“一手制造”的,曾刺痛亿万国人心的失败,来嘻嘻哈哈地相互贬损开玩笑,这种“揭短”,就不是像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篇中提到过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是更像在迎合博眼球、博流量,让节目的商业利益和个人的现实收益最大化。

  其实更客观地评价,这件事本身,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扯到三观正不正的问题,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定强求让体育人在《吐槽大会》的节目输出中反躬自省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定义在这样的节目上呈现这样的选题不合适、要慎重,希望声浪尽快过去最好,毕竟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公知。集体的伤痛,需要放在心里默默疗伤,需要暗暗努力去正向冲淡,需要用有朝一日的欢庆去“掀过这一页”,而不是不畏群嘲地揪出来晒,然后报以礼貌、不失风度的微笑。

  新报记者 顾颖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