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斌:青训最难的是场地 足球产业要和国外学习

李智斌:青训最难的是场地 足球产业要和国外学习
2021年03月05日 23:24 国内足球综合

  马上要过去的这个冬天,中国的职业足球再度遭遇难关,有不少历史悠久或者刚刚出现的职业球队要退出中国足球的历史舞台。职业足球遭遇严寒,我们的校园足球和足球青训,情况又是怎样?我们今天请到了一位足球青训的资深从业者李智斌,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和大家聊一聊目前的中国足球青训事业状况。 

  首先请李智斌介绍一下自己,现在都开展哪些足球青训业务,当初是如何从体育媒体从业者成为一位足球青训从业者的?

  我是来自阳光三高足球俱乐部的李智斌,我以前是媒体的从业者,现在转行做青少年足球培训。我本人从上学开始,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在校园足球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中学在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随后进入到北京理工大学,后来踢大学生联赛拿过全国的冠军,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对足球非常热爱。

  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时候,我实际上也没有离开足球,总之一句话,基于我的对足球的热爱,所以现在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青少年的足球培训的工作当中。

  青训机构、青训场地、青少年赛事,这三项业务当中,各有怎样的难处?相比之下哪个最难开展?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职业足球现在没办法养活自己,那么足球青训事业的经济情况如何?

  是的。刚才您所提到的场地、赛事培训等,我觉得对于青训的培训的从业者来讲,最难的就是场地的问题。可以说90%以上的培训机构是没有自己的场地,我们要想搞全年培训的,要租用社会的场地来进行,所以这给培训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支出。所以开展足球这项培训,首先就是场地,再一个我们社会的这些场地,是不是基于社区内。这从一定的方面上让校园里踢球的这些孩子平时很难有时间前往培训的点去训练,大家只是利用了周末的时间,当然我们要想做足球培训的仅仅是周末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场地这一块是最重要的,也是作为一个培训机构最需要的一个条件。

  再一个在青少年赛事当中,现在的青少年的比赛比较少,疫情之前,每年会有教委会有组织比赛,但是多数是那种杯赛制。杯赛制比赛的场次比较少,而且水平相差的比较大,实际上一个球队可能这一年当中正规的比赛可能七八场可能十场都达不到。没有好的竞赛的体系,也很难让校园足球的这些苗子得到很大提高。

  还有一个是比赛竞赛的体系问题,现在小学阶段训练开展的比较广泛。尤其北京,基本上每个小学都会有自己的球队。但是,我们没有长期的联赛,所以让这些孩子平时真正打比赛的时间少。我们在小学比赛当中曾经发生过一个事情,我们的孩子参加北京市的比赛,一个杯赛制分组,第一场比赛对手特别强,结果是对方大比分获胜。第二场大家都鼓着劲想踢好,结果对手的第一场比赛也输的特别多,球队直接弃权了。我们孩子很伤心,一年一个学期就盼着比赛,结果是对手弃权。像这种事情,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竞赛的平台。

  我走访过很多的国家,包括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实际上他们对于青少年的培训在每个周末和他们的职业联赛是相同的,每个周末都有各个年龄段的比赛。这样的话,他们平时训练的一些内容,在比赛中就有反馈,同时这场比赛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在周中的训练当中去解决。欧洲的比赛它是分级的,假如你从6岁开始,每个周都叫国家比赛日,不光是咱们看的西甲、西乙、西乙b,他们的青少年也是从6岁开始进行正式的比赛。它分了很多大区,比如加泰国尼亚大区,马德里大区,每一个大区的每一个年龄段6岁、7岁、8岁、9岁、10岁都有自己比赛,而且每一个比赛根据你的水平在进行分级,他们6岁年龄段就会分4个级别,你踢得好的可能就在第一级别。踢的不好,可能在第二级别,但是能保证所有参加足球培训的孩子每周都有比赛踢,这个差距和我们相比还是很大的。

  按照当初我们决定发展校园足球时的初衷和计划,校园足球应该是在在学校里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职业足球提供一个输送人才的渠道。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初衷实现了么?卡脖子的障碍和困难在哪里?应该怎么调整和解决?

  我觉得分这么几块,一个就是校园足球,再一个是这个职业队的梯队,中国足协对于职业队有规定,必须要成立你的至少4-5支的梯队。再一个除了职业队以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较为专业的这种青训的培训,基本上是分为这三个方面。刚才也提到目前搞青训,不管是教育部也好,还是教员也好,没有完全体现出他们的个身的价值。我想这一点我觉得有这么样一个原因,我们培养出来的俱乐部,如果他到职业队的话,借鉴国外的做法,他成才之后,他会每一次的转会有一个相应的比例,比方5%的转会费给到他的原先最早培训的这家机构,使之形成一个很良性的循环。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体制和保障的话,做这些轻青少年培训的动力是很足的。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保障,培养出的孩子可能去了职业队之后,跟以前的这些教练几乎都没有太大关系。

  像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沿着地中海东边的一些小俱乐部,你听都没听说过,但是他存活100年,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100年了。我们过去这些地方,这些球队没有一线队,最多到18岁,但在历史上也培养出了很多的球员,通过这些培养的球员所产生的价值,反馈到这些俱乐部,变成一个良性循环。

  再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场地,欧洲场地是国家给予。国家给予场地,让你专心的培养你的队员,产生队员价值,又能够得到你应该有的培训费,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借鉴。

  我们在在西班牙我们可以看到周末的时候,从6岁开始有自己的联赛,看台上坐的很多都是上岁数的人拿个本在记录,我们就说问记什么呢?他们就在把这个球员的特点记录下来。实际上,刚才说的俱乐部的球探,他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们跟一个上岁数的老奶奶一块聊天,他很自豪说我,谁谁是我发现的,可以推荐到俱乐部,后来成为俱乐部标志性的一个球员。

  国外的体系相对还是很完善,咱们不光在足球教练的专业上需要提高,其实在整个的产业运营上,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去学习。

  在现在的校园足球当中,学校、家长、老师、孩子,各自都是什么样的思维和心态?学校是否真把足球或者体育看作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和领域?老师和家长是否真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旧思想,认识到足球和体育的好处?孩子们能从足球当中得到什么?爱踢球的孩子是依然很多?还是日益减少?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以我们现在做校园足球来讲,小学开展的非常的好。几个大城市我们都去走访过,基本上情况都是一样,学校,家长、老师都很支持足球,所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球队。但是小学毕业之后到中学,可以说基本上80%-90%很难再继续从事较为专业的训练。

  我之前写过一个文章,毕业即退役。他到小升初之后,到了中学就没有更为专业的提升。学校、家长对足球的想法会有很大的变化。实际上,你看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踢球的最多,五年级六年级踢球的孩子开始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如何把小学这些培训的这些成果继续保持和延续,是目前应该深入探讨的一个事情。

  这个跟目前的教育环境有一些关系。就到了中学之后,学习的时间更多,孩子踢球的时间就少了,这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2岁的时候,还看不出他到底是不是能成为职业球员,有的孩子12岁踢的不好,但是等到15岁就不一样了。尤其12岁到15岁这几年当中,随着身体的变化,思想的成熟,他可能马上就有一个提高,而且变化特别大。15到18岁来讲,是为通往职业做最后的一个准备,到18岁基本上能看出这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够踢职业。我觉得12岁就断定这孩子将来能不能踢职业为时过早。

  我们在工作当中看到很多孩子真的是很出色,我觉得孩子如果要是一直能够保持这种训练踢下去的话,将来真的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给他们土壤和机会,、很多孩子不踢之后,对于教练员来讲也觉得很可惜。

  如果你要在北京,12岁这个年纪,中学搞足球能够每天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就是人大附中三高、八一中学、清华附中、包括回民中学就这几所,小学踢球的大有人在,去年百队杯就1000多支队,而且这还不是所有北京市的孩子都参加比赛,所以那么多孩子怎么办?培养的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我们不会轻易去把它推荐到职业队的梯队。职业队梯队的成材率确实是很低的。到梯队之后,可能文化课确实不像在校园里受到那么大的重视,全凭足球这一条道,那12岁到18岁年龄段孩子心智的变化实在太大。

  很明显就是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10年前在中国足球最黑暗的那一会,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孩子踢球,我在楼上很难看到有孩子踢球。这几年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5、6岁开始就接触到足球,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包括家长们对于孩子从事体育、从事足球也是越来越支持,因为他看到足球不光是锻炼孩子身体,也作为一个教育的载体能够承载着孩子教育的功能,这一点的变化这几年是是很明显的。

  希望中国足球发展的越来越好,大家也不要失去信心。

青训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