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足球报
记者贾岩峰、实习记者李泽鸿报道 2020年5月23日,辽足画上了句点,这支前期承载了无数光荣历史、后期毁誉参半的球队,告别了中国足坛。
这一年,辽足67岁,肇俊哲41岁。
肇俊哲显然不是为这支球队建功立业最多的人,但他却是陪伴这支球队时间最长的人,他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为辽足的这抹红战斗和捍卫,而辽足却在他退役后的第四个年头,宣告消亡。
一个球员19年的岁月,就这样,一瞬间突然失去了依托。
时光退回到30年前,那年的4月29日,五里河体育场的南看台上,一名11岁的少年和几名同年龄的孩子作为优秀少先队员的代表,到五里河体育场观看亚俱杯决赛,那名少年就是肇俊哲。彼时的五里河体育场坐满能够容纳6万人,但肇俊哲感觉那天进去的绝对不止6万人,所有能够站人的地方都水泄不通,他亲眼目睹了那时候还叫作“东药“的辽宁队凭借客场胜利主场平局击败了日本尼桑队,捧起亚俱杯的一幕。
回到家里之后,他不断地跟父亲说,以后我也要让这么多人为我欢呼,我也要在这么多人的注目下捧起冠军奖杯。当时父亲并没有完全认可小肇的说法:“你将来肯定要为辽宁足球出力,但你不要考虑有多少观众,也不要只考虑输赢,哪怕没有人看,你也要努力,你也要拼,因为敢打敢拼勇敢无畏才是辽宁足球的精神!你的眼中不能只有输赢,那不是真正的足球,更不是真正的辽宁足球!”
无论有没有观众,都要有自己的精彩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这是老肇自己对辽宁足球精神的理解,也是他对小肇足球价值观的一种锻造,而这种想法,的确伴随了肇俊哲整个职业生涯。
“我的童年记忆全部都跟辽足有关,可以说我是看着辽宁队的球长大的,从我5岁开始,我爸就带我去看球,困了就在我爸怀里睡一会儿,醒了接着看,在体育场找些吃的喝的,真的很快乐。除了看球,我感受最多的就是我爸他们那一代人对于辽宁足球的痴狂和无怨无悔。我爸对足球迷恋到什么程度?记得有一年我妈都生病住院了,可就那样,也没耽误我爸去中山公园排队买辽足主场比赛的球票。”
▲30年前的五里河,这场胜利让肇俊哲彻底入局
“他一生为辽宁足球痴迷,到骨子里,到血液里,就好像辽宁足球没他支持就不行似的……(笑)可能正是因为在他的这种情绪下长大,从小我也觉得自己不管天塌下来也得支持辽宁足球,这是我的命……我爸没机会踢职业足球,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希望辽宁足球未来的荣誉榜上也能有我的名字。”
肇俊哲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不仅把为辽宁队踢球当成是一种追求,更看作是一种使命,尤其是父亲常说“辽宁足球需要有人坚守,你要对辽足一辈子忠诚”,这样的一句话,重复无数次后,彻底把肇俊哲全部的职业生涯都跟辽足紧紧系在一起了。
因此这许多年随着辽足漂泊与浮沉的日子里,他能够一直心如止水地守着辽足,哪怕曾经有过那么一点点涟漪,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守住辽足,就是守住父亲的精神家园。”如今辽足没了,肇俊哲的悲伤是加倍的——失去了自己为之奋斗整个职业生涯的球队,也无法阻止父亲的悲伤。“我爸看着辽足一天天衰落已经很难过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彻底消失。”
其实肇俊哲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从他匆忙退役那一刻开始,他就应该已经预感到了一些事情,只是他不愿意去多想,也不愿意更早面对,他宁愿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2016年10月30日,肇俊哲退役
每当谈及辽宁足球,辉煌的历史总是无法忽视的。从1978年的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冠军开始,到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冠军,辽足在16年间勇夺10次冠军,成就了中国足球史上不可磨灭的“十冠王”伟业。
辽足辉煌的历史在1994年戛然而止,这一年是中国足球历史的里程碑,职业联赛拉开大幕,也就是从这时起,辽宁队开始走下神坛。那一年的联赛,辽宁队跌出三甲,这甚至成为当年的十大新闻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宁省另外一支球队大连万达队问鼎甲A冠军,并开创了属于大连足球的王朝。从此,人们谈论起中国的足球版图,大连是大连,辽宁是辽宁。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集团在中国职业联赛之初,首先想要入主的其实是辽足,但万达集团提出的辽宁队球员、教练和省体委脱勾,人事关系并入万达集团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这件事也成为了辽宁足球和大连足球在那之后走上不同道路的分水岭。
职业联赛的第二个年头,中国联赛有了转会。“卖血”,这个辽足球迷既“自豪”又无奈的词汇,从此被所有中国球迷熟知并铭记。这一年,黎兵以当时创中国球员转会费记录的64万元天价转会至广东宏远,除此之外,当年的辽足还以转会球员最多和转会费收入最丰创下中国职业足球最初的纪录。
职业足球追逐利润,但不能忘记成绩这个根本。于是,1995年11月12日,辽宁足球迎来史上最惨痛一天,辽足1比2负于广州太阳神队,降入甲B。当晚的新闻联播甚至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辽老大的断崖式坠落令无数球迷惊叹,更令无数辽宁球迷神伤。
▲少年肇俊哲
“我现场看过亚俱杯夺冠,辽足第一次降级那天我也同样在现场。我还记得,那场保级生死战球迷也不少,但是与我之前看到山呼海啸的欢呼声那一幕对比,球迷当时的痛苦和泪水,给我造成的冲击太强烈了。辽宁足球竟然也会降级,十连冠的球队也会降级,我一时很难想通。可是那天看完比赛后,我爸竟然一直跟我探讨有些球该怎么处理,该怎么踢,压力这么大怎么扛,他一直告诉我,不要考虑球迷的数量,踢得好自然就会回来。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自己很快就获得机会了。”
那时候肇俊哲就期望着自己有一天能够身披辽足战袍重返甲A赛场,但是那时候肇俊哲还年轻,还在辽宁青年队,然而那次意外降级加速了辽足的换血速度。
辽宁队1995年降级,1996年辽足在沈阳市人民体育场与沈阳海狮共同使用一个主场,1997年,球队远走抚顺。也正是那个时候,王洪礼开始向一线队不断征调年轻球员,肇俊哲被征调上了一队,然后1998年打了一年主力后,随着球队重返甲A。
“其实辽足卖人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从我进入辽宁青年队时期开始,就不断看到有媒体批评辽足卖血卖肉卖灵魂,事实上这就是经济不富裕的辽足的一种生存方式,旧人走了,新人才会出来,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我们那一批很快就打出来了。”
肇俊哲口中的“我们那一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辽小虎”。那可谓是中国足坛近年来少有的一批好苗子,所以辽足的第一次降级,其实更像是一次涅槃重生,让肇俊哲这批辽小虎带着希望与朝气呈现在大家面前。
▲1999年,肇俊哲对阵内梅切克
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进入2000年以后的辽足依然还是比较乱。当时有“金玉圣”组合、有肇俊哲和李铁,还有肖战波,球星比比皆是。随着外界的不断求购,球员不断离开,在那支重返甲A拿到联赛亚军的辽宁队,肇俊哲亲眼看到队友们一个个离开。“我也不记得这些年我都送走了多少批队友,分别是经历最多的一幕。”
事实上除了分别,还有不断的漂泊与流浪。1997年辽宁队主场落户抚顺,这也是辽足首次把联赛主场放在沈阳以外的其他城市,但这一年成绩不尽人意,如果不是老帅王洪礼最后时刻临危授命力挽狂澜,辽宁队很可能从甲B跌到乙级。1998年,辽宁队再次更换主场,来到了大连金州,以曲圣卿、张玉宁、李铁、李金羽、肇俊哲等人为首的新一代辽小虎在这一年粉墨登场,结果全新的辽宁队一举杀回甲A。
重回甲A,激情的辽小虎引发各界关注,抚顺方面一举和辽足签订了为期3年的冠名及主场合同,于是从1999年到2001年都在雷锋体育场,3年光景一晃而过,随着曲圣卿、肖战波等主力球员转会,辽足成绩下滑,2002年迁往北京,一年半后重返抚顺。2004年、2005年先后在抚顺、营口、鞍山转战,2006年在鞍山、2007年与2008年上半年一直在锦州,直到2008年沈阳铁西体育场终于落成,辽足才得到重返沈阳的机会,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许多球员转会的转会退役的退役,都没有等到回家的那一天,而肇俊哲也已经接近30而立之年了。
“都不希望球队降级,但是第一次降级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年轻人机会,辽宁足球没有白白牺牲,降级不是世界末日。那时候虽然降级很丢脸,但是却没有丢掉希望,所以我们还能杀回来,还差一点儿创造历史奇迹。”
从肇俊哲在辽足一线队打上比赛那一天开始,辽足的经济情况就一直比较拮据,被拖欠工资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是用肇俊哲的话来说,常年拖欠反而拖欠出了信誉,一直都有底线,就是只拖不欠,早晚会给补齐,甚至不乏很多次俱乐部在大年三十给大家卡里打钱的时候。辽足一直缺钱,但是又一直非常倔强地活着。
▲超霸杯夺冠
“辽宁队的第一次降级我还只能在看台上作为旁观者,但是后面两次降级,我都亲自经历了。但是第二次我带着年轻队友们一起打回来了,第三次我作为教练亲眼看到了球队降级,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谈到辽足2008和2017年的两次降级,肇俊哲刻骨铭心。
“2008年那次降级时,辽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影响力,记得当时后半程接手球队的马导说,球队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没关系,有信心冲回来。那时候球队其实用了很多年轻人,但是他们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而我也在不断总结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对年轻队友们太严厉了,总想一下把最正确的答案都直接告诉他们,不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我跟小队员们聊了很多,也跟马导聊了很多,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作为一名老队员,我应给给予他们的是鼓励与帮助,给他们创造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切都自己包办。当我跟那些年轻队友们磨合好以后,辽足很快又回来了。”
肇俊哲说,其实他在辽足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辽足并不缺乏人才,一批接一批,无论谁是俱乐部的拥有者,都在想办法给球队储备人才,尤其是从大连买来杨旭、于汉超这批球员后,更是对第一批辽小虎四散后最好的补充,而在他们之前,还有徐亮、王新欣这批球员支撑一段时间,所以辽足无论出现过什么风波,始终在中国足坛都有存在感,都是一支不容小觑的球队。
“也正是因为在辽宁队中我一直都能看到希望,看到身边的年轻队员不断成长,如果我能够用我的经验帮助他们成长,其实就是给辽宁足球孕育希望,守住辽宁足球的希望,是我对父亲最好的承诺。”
▲退役当天,肇俊哲被后辈们高高抛起
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肇俊哲已经开始了转变,他已经不把太多精力放在个人表现上,也甚少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他把心思都放在跟队友们的沟通和帮助年轻球员上。他和一些有经验的老队员们共同建立起了协助教练、帮助年轻队员成长的风气,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种努力,才使得很多年轻球员确实在辽足能够比较快速地成长。
“马导在年轻的时候有老队员陪他一起练球,后来马导也曾经陪伴过我,帮我做各种加练。而当他做教练以后,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要陪着年轻球员一起成长,就像我曾经得到许多老队员的帮助那样。”在肇俊哲看来,辽足可能没钱,但是辽足却充满了人情味,更有一种传承的精神和优良传统,这是辽宁足球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放弃的财富,更是给坚守者的信念。
对于球队的第二次降级,肇俊哲说自己当时的心境没人能够理解。在外漂泊了许多年,终于回到家乡,希望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重新开始,但是却最终降级。
宏运进入辽宁足球的时刻,正是杨旭、于汉超、杨善平这批球员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刻,这一批由张曙光收购的大连青训产品,帮助宏运维系了整整十年的运营。“如果没有这批人给球队带来收入,不知道辽足能不能撑到现在。”
在辽足最困难的时光里,一直支撑他们走到现在的,还有球迷的支持与追随,无论走到哪里,怎样变换主场,都能够看到一群忠实的辽宁足球的身影。“很多老球迷是看着我长大的,一些新球迷是跟着我们这批长大的,可能随着辽足不断漂泊,像我爸那样的铁粉数量在减少,但是也总有一批球迷真正做到了胜负都爱辽足,所以辽足没有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向这些忠实的铁粉说声谢谢,感谢你们给我的支持与鼓励,还有感动……”
▲球迷在肇俊哲退役日打出的横幅
辽宁足球的人才真正出现断档就是从2009年以后开始的,宏运进入辽足这十年,辽宁各级青年队的成绩都不甚理想。但是随着恒大的进入,一些新金主进来后的不断砸钱,辽足的确在球员买卖上创造了不少记录。如果仔细去梳理一下的话,会发现辽足这些年制造了不少标王,从曲圣卿那个时代开始,一直到杨善平,从出售球员转化为市场价值来看,甚至连人才辈出的大连都不能跟辽足相比。
而在肇俊哲看来,这其实就是辽足俱乐部的生存方式,人不是不可以卖,欧洲许多俱乐部就是依靠这样的模式来维系运营,但这种出售球员必须是以不断培养人为前提,而不能只卖出,没有造血,那再厚的家底,早晚也会坐吃山空。辽足如今走到今天,也正是因为人才出现了断流,再没有可以出售的球员来维系俱乐部的运营,只能以解散告终。
“如果在过去的十年里,俱乐部的青训能够再好一点,我们能够积累一些人才,球队不会有今天的命运。”肇俊哲对此十分惋惜。
很多人说,是宏运弄垮了辽足,肇俊哲不这么认为,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感谢宏运集团这些年来的坚持与投入,毕竟在辽宁省范围内能够找出一个愿意接手足球也一直能够坚持的企业太难了。“宏运当时收购辽足时的花费不算特别高,但是那时候的确给宏运遗留下来了一些税务和债务问题,还有一些官司,跟北京足协、奥体还有三元牛奶,宏运因为这些官司也赔了一些钱。”
“即便如此,宏运还是把辽足接下来了,因为队内那时候还有一些好苗子,好球员。而且宏运在经营初期的一些年,虽然也会有工资迟发的情况,但是依然坚持只拖不欠,维持着之前辽足的传统,然而最近两年,尤其是最后一次降级前后,在薪资待遇问题上已经无法坚守原来的原则,这才出现了人心浮动,往年可以通过出售球员来解决欠薪的方式,也因为实在没有可以卖出高价的球员而无法解决了,才有了如此的结局。”
▲无论爱恨,宏运都和辽足的记忆捆绑在一起
谈起老东家,肇俊哲希望大家能够一颗公心去对待和评价,因为不做往往都是不会犯错的,做了的肯定要承担一些责任。尽管辽足结束于宏运时期,但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宏运的付出。
但宏运时代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辽足彻底后继无人了。从入主辽足到结束,也有十几年的时间,而这十几年里,无论是对外求购还是自身培养,都没有太突出的人才。这点与宏运入主球队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定关系,在危难中在托起球队,但是长远发展规划不足,入主之初没有考虑青训布局,等到十年后,一切都晚了。
“在我退役前就跟俱乐部管理层沟通过很多次,因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当时带着于汉超、杨旭他们那批87年的球员时,我是一种感受,等到他们这批逐渐被卖掉以后再带新的年轻球员,那就又是一种感受了。而辽足的生存方式我很了解,所以如果想要继续靠出售球员为生,那就要及早准备和培养。”
“因此我建议以沈阳为根据地,建立一个辐射辽宁的青训体系,成立小俱乐部辐射社会俱乐部,以校园足球为开始。把一些辽宁队退役的老教练和老队员都利用起来,一起帮助俱乐部搞青训,完善输送机制。但由于当时我的身份只是一名球员,且还有比赛任务,也没有形成文字,因此没有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
等到肇俊哲退役后,他被分派为俱乐部搞青训的副总时,所有的青训社会体系已经完成了布局,辽足想要梯队,只能直接竞价购买,而一旦购买,就要面临一些豪门俱乐部的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如果我们这些年能够早点下手,辽足完全可以既是培训方又是经营者,做好了肯定比社会体系要有竞争力。”
▲如今的肇俊哲从球员成为了经理人
事实上肇俊哲作为辽宁足球的代表人物,他与体育局也有着非常好的关系,他曾经考虑与体育局合作,利用体育局外派的青训教练网络联合俱乐部一起培养人才,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需要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这些他都愿意去做。但是这个前提是辽足必须在中超活着,至少能够活在中甲,降低运营成本,然后过几年有人才出来后俱乐部还能通过球员买卖来自负盈亏,不用集团太多输血投资。辽足的问题其实是宏运集团不愿意再继续投资维持了,因为没有青训基础,没有人才储备,继续投资也只是维持勉强生活。
“如果有一天有人愿意重新投资辽宁足球,那么一定要两条腿一起走路,一线队和青训必须同时抓,现在给未来铺路,这样才不会走着走着迷路了。”肇俊哲忽然停了一下:“如果还可以有将来,我希望辽足一直能够扎根于某个城市,稳定的发展,不要再一直漂泊和流浪。而我,只要辽宁足球需要我,哪怕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守护辽足。”
尽管辽足的实体没有了,俱乐部解散了,但是肇俊哲认为,辽足的灵魂和曾经的光荣与骄傲并没有消失,还在延续。
“李铁,应该代表了辽宁足球的荣耀,他在职业足坛取得的成绩,以及他正带着国家队冲击世界杯,他的坚韧与毅力,他的执着与拼搏,都是当年辽宁足球精神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曲圣卿虽然没有在职业联赛中执教,但是他走入了更高的殿堂,在同济大学这样知名的学府任教,也是一种光荣和骄傲;张玉宁也开始为青训培养人才,我和李金羽这些年也一直在职业足坛努力着,还有郑智,他的能力,精神以及未来,都会是辽宁足球精神的传承……所以,辽足没有彻底消失,辽足的精神会一直都在。”
肇俊哲说,为辽足,除了悲伤还要总结,更要把目光投向未来,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才能让失败不再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