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战泰国 暂且放下怒气 大家都需要一点松弛感

国足战泰国 暂且放下怒气 大家都需要一点松弛感
2024年05月31日 14:05 国内足球综合

  记者贾岩峰评述 “松弛感”这个梗,最近在足球圈几乎被玩坏了,应该说,寻求松弛感的初衷没错,它点中的,是中国足球的要害。也许有人认为,大赛前所有的不严肃、不认真以及过于放松,都是不可取的。但事实上,对于团队以及个体来说,如果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抗压上,无疑是一种自损战力的表现。所以,战泰国,大家都需要一点“松弛感”。

  国足已在沈阳开启集训,36强赛,还剩最后的两场,事实上,只要主场拿下泰国队,就可以提前一轮晋级18强赛。这不是很大的压力,毕竟,扬科维奇带队时,国足客场都赢了。

  但一个事实是,国足在沈阳的训练课,不管伊万怎么调节气氛,队员们还是放不开,每逢采访,必谈解压;业余时间,茶余饭后,既不下楼遛弯儿,也少有串门聊天,基本都是老老实实呆在房间里。

  这和过往的国足,有些不同。记者跟过不少国家队,包括02年打进世界杯的那一拨,当时,国脚们喜欢三五成群的侃大山或者散步,有时候也会打打牌减压。但现在,这种轻松氛围并不多见。

  也就是说,至少在领导层面包括国字号的教练组,都知道要“释放”压力,因为他们都知道,球员们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展示自己。

  过往,中国球员过于紧绷,打比赛就背包袱,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发挥好的。后来情况有所改观,至少教练层面不再加压,球员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解压”,02年世界杯能出线,米卢固然神奇,但神奇的不是战术,而是他对比赛的态度,“快乐足球”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

  现在,基于目前中国足球的基本情况,足协知道加压也没用,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国青国少出去,索性也不提“目标”,只说打出特点和精气神就好。

  这次的36强赛,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个提振士气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必须打进的目标,而打到现在来看,主动权完全还在我们自己手上。

  那么,国脚们压力何在?何来?除了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待提升,外部“环境”的高压同样不容忽视。过往,没有太多的眼睛盯着他们,但现在,赛前的一张照片,一个表情,都可能成为网络刨根问底的根源,万一比赛踢得不好,这些原本的“不值一提”,成了“罪大恶极”——谁让,“菜是原罪”。

  对球员在比赛中糟糕表现的或理性或感性的批评指责,对球员采访中一言一行的过分解读,加之无良自媒体搬弄是非的谣言不断……各式各样的声音编织在一起,且不论球迷们是否有能力分辨真相对错,甚至球员自己也可能深陷其中不分场合的与球迷“对线”。

  一旦被骂,可能会连带祖宗八辈,不舒服是人之常情,但这种谩骂和回怼的方式本身,非但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是在制造更大的矛盾。

  进国家队,本是骄傲,也是责任,但不知从何时起,责任变成了“负担”。当然,网络全球化前,负担的成分要小很多,而现在,每个人几乎压力都很大,因为一旦犯错,很容易成为背锅侠,就像男篮队中投丢最后一球的张镇麟。

  事实上,如果谩骂能解决问题,那中国足球的问题早就解决了。毕竟,当年不仅有寄信骂人的,甚至还有夹带刀片威胁的。但现在看来,是越骂越差,越骂越不会踢,越不会踢就越被骂,最终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想要你的孩子,甚至动了想要抛弃他的念头时,那一刻,就是你的孩子最最需要你的时刻。中国足球,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还爱中国足球,还对中国足球有想法,不如暂且“放下”怒气——对球员,给与更大的宽容,哪怕掌声稀稀落落,但总是一种鼓励。

  所以,至少在战斗即将打响时,给国脚们更宽松的环境,这一点,应该不难做到吧。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