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张晨瑆报道 中国足坛有两位著名的“李毅”,一位来自安徽,一位来自江苏。江苏李毅的职业生涯算不上突出,但他退役后“白手起家”,以一个“创业者”身份,组建业余俱乐部打入职业联赛;做过两家职业俱乐部的总经理;十几年来深耕青训,从十几位学员做到了如今1500人左右的规模,成了苏州市的“青训标杆”,也将“奥英青训”做成“全国品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李毅用他在“足球产业”里超过十五年、尝遍行业中几乎所有角色“酸甜苦辣”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产业需要耐心,急不来。
◆《足球》:退役后,走足球产业这条路,当初是怎么想的?
李毅:刚退役那会儿,根本没想到“足球产业”的概念,只想做一个俱乐部,而且,当时不是很成熟。其实,我真正有这样的想法,是07、08年开始的。我一直说奥英俱乐部有15年历史,就是从08年组建苏州东吴开始算的,那个时候的球员、伙伴,有几个已是奥英的核心了。
走足球产业这条路,具体来说是通过做青训,通过带苏州东吴、南通支云,然后回到奥英继续从事青训,包括现在做赛事,我就在思考,我们专业的人,能不能把它形成一个闭环的产业链?能否通过市场的认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产物,进行合理的公司化宣传,产品研发,对社会有帮助,让顾客认可,让孩子们得到帮助提升?
与法国里尔俱乐部签约
◆苏州东吴从业余到职业,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
苏州东吴的前身,是锦富新材,刚开始建队包括后续带苏州东吴参加职业联赛,其实里面有我的一个“不甘心”——我骨子里好强不服输,比赛只要输了,总是不开心。我职业生涯不是特别顺,我觉得可能不完全是因为我球踢得不好,也不是训练不够刻苦,因为我当时是队长,每天训练几乎是200%的投入。
2003年时,我受了一次重伤,04年快回来的时候,因为太投入,导致足底筋膜炎一直发,每天都疼,很难康复,只能休息,现在想起来,可能有伤病和心理的问题,以及管理营养各方面都有,所以,我就不甘心,但如果我只是一名球员,很难改变。
我就想,如果可以的话,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组一支球队,甚至未来参加职业联赛,从这一点来讲,我开始虽然是一个管理者,但一直都是一个创业者。
我从球员,到领队,到队医、财务、采购,再到总经理、新闻发言人,以及后勤,包括注册工作,我全都做过了,所以,我算是从基层做起的有经验的从业者,我现在心态还是比较稳的。无论是做中乙、中甲,甚至青训,都能接受,了解很多事,这其实是我从事足球这么多年最好的经验。
◆《足球》:刚开始涉足青训是怎样的?
李毅:那时候应该是10年底11年初,想着总不能让投资人和公司天天养着一帮踢球的人,而且,当时是业余队,不是每天都训练。所以,我想时不时组织大家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把所学教给附近小区小学的孩子们。
开始是我一个人做,因为一些朋友的孩子想踢球,所以,我就在我家边上的小球场招了十几个球员,都是七八岁、八九岁,他们都爱上了足球,而且,有所收获,当时收费非常低,最低的时候,大概是30块钱一节课,但我觉得,只要他们高兴了,我就高兴,所以,我就把这件事情策划起来了。
◆做青训遇到过哪些困难?
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球员就达到了七八十人,当时那个球场已经容纳不下了,因为我在苏大上学,就找到苏大体育学院帮忙,不到两年时间,就达到了200多人。
后来,苏州锦富在14年参加足协杯,连克中甲、中超球队,我们在苏州当地就有一些名气了,不断的有一些教练加入,规模越做越大。当时真没什么困难,也就是场地到学校。那个时候做这行的少,初期的时候像10年、11年做青训的很少,到14、15年,我都觉得没有太多困难,其实从十几人做到七八十人,再到200多人、400多人、500多人,也就用了两三年时间。
我们最高峰,可能是15、16年的时候,应该是有110个班级,每个班有十五六个人,后面,就开始出问题了。
我们接触的是苏大,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认为我跟学校领导有猫腻,拿这个场地做青训,挣了很多钱。或许他们也想做,然后就会攻击你,这种现在也有,或者说,每一年都会有。金元足球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人都想进来,认为做足球能挣很多很多钱。
◆目前奥英做到了怎样的规模和成绩?
我们教练团队不到30人,有一个职业级的日本讲师、总监,还有两个B级教练,C级的十几人,D级、E级大概有十几人;我们的场地从太湖到苏州市区,再到园区,大概有7个自有的场地和基地;学员规模这两年有所下降,维持在1500人左右。
做了这么多年,除了2020年和2022年,因为疫情亏损了大概100多万,其他年份基本正常盈利,可能是四五十万。
在苏州本地,我觉得我们的发展理念持续得到了政府、足协的认可,更多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教练团队原来兼职的多,现在兼职的只有15%左右。
我们奥英青训,去年获评了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今年三月的江苏省体育产业大会,我还作为唯一一家足球俱乐部、青训标杆俱乐部代表上台作了经验分享。我认为,我们算是一个走在足球产业轨道上的一家俱乐部,慢慢的会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
◆《足球》:做青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毅:第一点,做青训是做教育,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我觉得要有一个体系,不能今天只教一个点,忘记了面。这是我经常强调的,我们不是卖一堂足球课,现在很多做青训的,都认为他就是一堂课收了一百两百,甚至三百四百,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它当成一个100块钱一堂课去推销。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想得高一点,远一点,我们今天所做的青训,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能是他的兴趣,也有可能是他的职业,也有可能是他未来去面对生活的、可以陪伴他一生的运动,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把它当成一个教育事业。
第二点,我觉得从业者应该不断学习,除了足球外,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三点,就是协作团队,大家要互相理解。
第四点,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从业者,都脱离不了社会,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对社会有帮助的,社会对你也是有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要带着感恩的心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事物和人。
◆对足球产业发展怎么看?
我觉得足球产业在城市中有机会,但这个产业确确实实是一个“慢”产业,是一个品牌和认知的积累过程,着急不了。所以,我想对大家讲的就是做青训,做足球,大家都不要着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想要的东西,每天进步一点,人要有梦想。
我们基本上不会很快地想着扩张,我做过研究,关于足球,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当地的一个品牌文化,因为你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在另外一个地方复制十年、十五年走过的历程。
我还想讲的是,中国现在足球人才比较匮乏,所以,我们要给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从业者时间,每个行业都需要通过沉淀,通过错误或者一些可能不平坦的道路成长、进步。我们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只要在这个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在未来发展上,还有哪方面的考量?
可以参照职业足球和青训的关系,这个我仔细研究过,包括亲身经历。我觉得最好的足球产业比如英超、德甲,从职业足球到青训,到社区足球,到球迷,到周边产品,整个是闭环的,这也是我非常想做的一件事。但现在时机不是太成熟,但我相信在未来十到十五年内,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基本闭环的足球产业链,从职业足球到青少年足球、足球赛事周边产品转播,还有一些线下活动。这样足球产业闭环的俱乐部,可能是我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