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尹波说球
中超赛季结束,一地鸡毛的中国足球到了收拾残局之际,俱乐部股改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上海久事集团入主上海申花,山东能源集团成为山东泰山大股东,这两大传闻的热度最高。申花欠薪严重可能导致被罚降级的危险,以及济南文旅财力不足影响泰山发展的隐患,或许迎来了缓解乃至化解的转机。
不过,股改的目的若仅仅是把没钱的金主换成有钱的金主,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保证永远有钱,那么,中国职业联赛遇到的生存危机,只是被推迟了而已,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马上就30年了,至今仍像30年前那样,靠企业输血活着,表明这30年来基本是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
什么叫职业足球?就是足球要像企业那样,通过市场经营优胜劣汰,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股权多元化,俱乐部运营市场化,量入为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金元泡沫时代,大金主疯狂烧钱,俱乐部一分钱不挣,一个赛季就要净烧掉几十个亿。泡沫破灭后中国足协出台限薪限投政策,说的是你每个赛季花钱不能超过多少,而欧洲俱乐部的相应约束规定则是“财政平衡方案”:你花的钱,不能超过你挣的钱。
有人说,欧洲豪门俱乐部亦属“金元足球”,买个球星动辄几千万乃至上亿欧元,但人家的金元跟咱的金元还不是一码事,人家是花得多挣得更多,就连卡塔尔财团给大巴黎买单,也不允许直接转账,而是要以卡塔尔航空冠名、王室企业赞助的名义投钱,德甲和西甲则干脆拒绝这种变相的金元投入,不准把俱乐部的命运交到某个大金主手里。
一个行业光花钱不挣钱,再大的投资也只能赚吆喝,有时候连吆喝也赚不到,那么,没有任何一个投资商会心甘情愿地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打水漂。民企花自己的钱当然要讲究投入产出,国企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该向纳税人负责,本质上同样如此。我相信,假如传闻属实,无论上海久事还是山东能源,这次都不是主动为了自家企业的市场需求而参与中超股改的。
所以,中国职业足球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借股改的机遇,开启从企业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型,最终实现按市场规律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的转型,在日子好过之时启动最好,只是日子好过往往意味着缺乏改变的动力,既然伸手索取就有钱花,干嘛自找麻烦费心费力去挣那点儿小钱?如今日子不好过了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大钱没人给了,养俱乐部的成本也低了,小钱就能糊口,挣钱的意愿和可行性自然回归。
希望久事和山能股改后不要只负责输血,更重要的是把俱乐部挣钱养家的习惯培养起来——我投进来的钱不是无偿的赠予,而是企业经营的本钱,未来是要“还本付息”的,哪怕这个“未来”是10年、20年之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放之足球亦皆准。否则,这种金主企业没钱了就换东家的剧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上演一次,所谓百年俱乐部的目标,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