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宫卿
连日来,申城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在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基地,一群怀揣“足球梦”的少年在绿茵场上奋力奔跑,他们无惧炎热,挥汗如雨,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日前,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暨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足球比赛总决赛落下帷幕,东道主杨浦足球队再次获得男子丁组冠军。主教练方伦瑜和这些足球小将们一起开怀大笑,和他过往拿过的每一次冠军一样。
王赟、孙吉、孙祥这些如今名声赫赫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从方伦瑜的手底下走出去的,而他自己,同样是从杨浦区这块素有“足球之乡”美誉的土地上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是,64岁的他依旧在烈日下,为足球梦而奔跑。
许多老上海人可能知道,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浦区是上海市的工业区,足球氛围也非常浓厚,有着“千厂千队”的说法,职工足球空前繁荣。方伦瑜在1975年起先后在上海市海丰农场华明分厂、第二钢铁厂机动车间工作,工作期间喜爱足球,每天下班后来那么两脚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之一,到了1988年他索性前往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任足球教练员,没想到一干就是三十年,与杨浦、与足球、与一批批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方伦瑜,这个从田间和车间里走出来的“青训专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直率豪爽又不失细腻。他对自己、对工作,始终坚守着一份简单而又执着的信念,那就是“做好人、踢好球”,“我带一个孩子踢球,那首先要求他要学会做人,做人都没学好其他都免谈。”方伦瑜始终强调,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技能,同时也是一门育人的课程。
近十年来,在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不高、生源和后备人才紧缺的大背景下,素有“足球之乡”美誉的杨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职业足球之路,上海本地孩子足球招生难上加难。为此,老方也想了不少的办法,比如前往外地招生优秀苗子,千方百计地为运动员找好出路等等。
“那时候一年到头没少往外省市跑,然后人找回来了又犯愁了,你要给人家解决读书啊,让孩子有好大学上啊。”另一方面,足球基础教学枯燥乏味、待遇低、见效慢,愿意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打基础的越来越少。方伦瑜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一分子,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早已身价上千万,他倍感自豪,面对各种高薪聘请和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守住了寂寞、耐住了清贫,三十年如一日扑在足球教学事业上,带领杨浦足球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逆流而上,将杨浦打造为上海足球人才摇篮,保持了杨浦足球队在上海市高级别比赛中的领先位置。
带教小球员有“秘诀”
2017年,方伦瑜再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足球最佳教练员”的称号。同年年底,他也正式退休。但是他选择了退而不休,心系足球的他选择接受杨浦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的邀请,担任足校的总监,花甲之年继续为上海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而这么多年带教青少年,他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球队中的孩子们是来自各所学校的优秀运动员,所以平时很难将孩子聚集在一起进行训练,通常是周五晚上到周日上午集中到白洋淀进行训练。
每周一天半的训练时间,远远少于其他队伍,如何让孩子得到最高效的训练是方伦瑜执教30余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平时训练会更注重孩子的技术培养。”周末白洋淀的绿茵场上,U11的少年们组队进行快接快传等技术训练,而且所用时长几乎占了训练时间的90%。“孩子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过多的体能训练只会适得其反。”方伦瑜认为,反倒是让孩子们提早熟悉各种战略和技能,形成肌肉记忆,长大以后依旧可以适用。
在方伦瑜看来,这群少年能够取胜的另一大秘诀就是“实战经验”丰富。别看这支球队只组建了两年时间,可是他们并肩作战参加的各类赛事数量不容小觑。去年,孩子们就以四年级的身份提前参赛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并以小战大、披荆斩棘,在一群五年级的哥哥中杀出重围,成功夺下亚军的好成绩,今年更是直接夺得了金牌的好成绩。平时,他们还会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前往苏州等地参与各个级别的比赛。“‘以赛代练’很重要,孩子们只懂技术不会用是现在的普遍问题,多让他们参加比赛,培养默契的同时,也能够检测平时训练不足的地方。”方伦瑜说道。
这批孩子在今年九月就会成为初中生了,方教练将孩子们集中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确保孩子们能拥有更多的相处、训练时间。“这样的安排,确保孩子学习的同时,每天也有至少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会有更加快速的大幅度提升。”方伦瑜说道,“2022年上海市运会在即,我将会带领着孩子们积极备战,争取拿到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