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程善报道 中国足协的“6人集体留洋德乙”计划初衷不错,是从国脚级球员个人层面提高水准,进而提升国家队实力。但此举一旦推进,仍然要征得球员自己与原属俱乐部的认可,毕竟职业联赛时代,是否留洋不仅应首先考虑个人意志,更应该考虑俱乐部利益,这毕竟是市场行为。
这些被圈定留洋的球员,亦有几位此前曾有留洋的履历,即便在葡萄牙低级别联赛都无法保证主力位置。而在足协鼓励留洋背景下,去水平更高、竞争更激烈且对中国球员的水准本就有偏见的德乙,难度更大,对球员宝贵的职业生涯而言,同样是成功概率较低的冒险。
如何在竞技成绩与利益回报之间权衡,一向是世界各国职业足球从业者的两难选择。凭借自身努力打破阶级壁垒,获得更好生活质量是人之常情,职业时代这也是个人成功的标志之一,无可厚非。在俱乐部层面,高价签入的本土球员,要免费或低价放人留洋,甚至还可能倒贴高薪,同样不是足球市场经济应有的现象。即便是在鼓励球员留洋的日韩,尊重球员个人意愿同时,俱乐部也会尽可能谋求应得的物质回报。
中国球员留洋在此前遭遇过来自俱乐部的巨大阻碍,导致“健力宝一代”和“05超白金一代”后续未能通过大面积留洋得以进一步提升实力,造成中国足球在韩日世界杯后10年的低谷期。之后虽然足协启动了万达计划,以及在葡萄牙的批量留洋,可后者更多是经纪人的资本行为,当这些在葡萄牙低级别联赛都无法站稳脚跟的球员,面对来自中超的天价高薪诱惑,很难不为所动。毕竟,球员职业生涯有限,大部分人都要为退役后的生活做足打算。
即便平均年薪在五大联赛最高的英超,都至少有1/3的退役球员会在5年内破产。能够在退役后继续依靠留在足球产业内维持生计者,只是极少数。对于中国的职业球员而言,同样如此。武磊在西班牙人坐在板凳上的坚持颇多争议,为了留洋梦想的初心也好,为了挑战自我的个性也罢,的确值得尊敬。但在中国,职业足球之路已变得过于昂贵,对于已经能够在中超得到足够回报的球员们来说,毫无把握的留洋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得不斟酌再三。
归根结底,还在于中国职业联赛的畸形,无法从青训体系到联赛体系形成健康的金字塔格局,源源不断向顶级俱乐部提供青训人才,弥补主力球员留洋留下的空缺,减轻俱乐部失去主力球员的损失。
相比之下,俱乐部自身造血能力和经营能力已相对健康的日本联赛,自然没有中超俱乐部的后顾之忧,在留洋方面的开放性态度也就合情合理。而且,即便如此,今年日韩联赛放主力球员留洋,同样也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回报,在财政上帮助俱乐部。K联赛连年有纪录金额级的球员转出,球员和俱乐部实现双赢。
J联赛近年礼送球员留洋,同样不是无代价的。20年前小野伸二加盟费耶诺德,浦和红钻就得到了550万欧元,浅野拓磨加盟阿森纳转会费400万欧元,昌子源加盟图卢兹代价300万欧元,铃木隆行去红星队转会费250万欧元,都为各自母队留下了不错的回报。清武弘嗣离开大阪樱花,为母队赢得100万欧元回报,未来的二次转会J联赛俱乐部也有一定比例的转会费分成。就连今年初加盟比甲洛美尔的齐藤光毅,都让横滨FC得到了220万欧元。
职业联赛的球员去留,本身就应该尊重球员意愿,遵循市场规律。遗憾中国职业联赛畸形已久,非朝夕之功可以正本清源。球员与俱乐部自主意愿留洋,当然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若不能建立在两厢情愿基础上,最终的结果其实早有前鉴。帮助愿意留洋的中国球员在自身实力能够立足的联赛得到历练,再寻求向上提升的空间,才是正道。否则,沙特足协的徒劳无功,不过是3年前的近事。
更多内容请登录足球报的官方网站:www.zuqiuba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