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础很薄弱,你说(女足)冲进去一次、不进去一次,对中国足球整体来说能有多大成效呢?”
谈及日前中国女足冲进东京奥运会,老足球人张路看得很淡。坦白说,这份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70岁的张路指导目前还在中国足球一线,专注于校园足球和足球的普及。在他看来,中国足球还是要踏踏实实打基础,这些工作是过去20多年里严重缺失的。
校园足球和青训足球是两回事
与张路指导聊足球,一定绕不开青少年足球的话题。
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40年,经历了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成长,也眼看着因为对青少年足球的漠视,一步步导致人才枯竭,青黄不接。
聊到青训的话题时,张路特地强调在青少年足球领域里,校园足球和青训足球是两套体系。
“校园足球是在校内的,以普及为主,以此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这个更多是教育部来管。”
“足球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只有给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去普及,让他们去踢球。”
对于青训足球,张路表示这是选拔尖子、培养足球运动员,是给少数人做的事,应该在校外进行。如果在校内进行,就一定会给足球普及造成冲击。
张路举了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足球过去的体系就是在小学拔尖子、搞校队,做学校之间的比赛。
“这样学校就必然会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上,没人去抓足球普及,所以很多孩子不踢球,‘底座’被忽视掉了,其实也选不出什么好尖子。”
“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是跑偏的。所以中国足球抓了20多年了,还是搞不上去。”张路无奈地说。
“为什么要让家长二选一?”
以往和青训从业者聊天时,总会听到一种声音,在小学之后,踢球孩子的数量会产生断崖式下滑,甚至有些天赋不错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制要求下,最终放弃足球。
对此张路表示,这其实是我们足球人的问题。“为什么要让家长二选一呢?不能让家长两者兼顾吗?”
“我们青训和校园足球,都存在早期竞技化、专业化、成人化的思想,一天练2、3个小时,恨不得每天都练,所以这必然会让家长做出抉择,大部分家长都会意识到,踢足球这条路太难了,导致很多家长不得不割舍足球。”
张路表示,国外很多先进足球国家中学生每周训练3次,每次1.5小时,到了周末踢一场比赛。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完作业,晚上到校外的业余足球俱乐部训练,这样正常踢球,还能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
“当足球只是孩子的课外活动,家长就可以两者兼顾,继续观察孩子是否有可能成为球星,到了16岁就能看准孩子是否适合走足球这条路,这时候家长再做出选择就比较容易了。”
“校园足球不要功利化“
校园足球目前发展的到底怎么样?张路表示,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颁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比较快。
“据我了解,教育部已经有28000多所特色校,有2800万中小学生在踢球。”
“如果确实有这么多孩子在踢,那非常了不得,这是一个很雄厚的基础。但现在这些孩子是不是都在踢,是怎么踢的,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包括怎么把足球课上好、怎么把校内的班级比赛经常性的开展起来,这些都必须落实。”
不过,张路也坦言,现在踢球的孩子是多了,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又有可能回到早期竞技化、专业化的功利化路子上去。
“可能会重蹈覆辙,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张路特意强调。
张路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校园足球还是应该以玩为主。
“我们最近搞围栏式足球,场地面积大概是标准篮球场三分之一,孩子们5对5随便踢,老师不许管,教练也不许说话,就是自己玩,恢复到我们小时候踢球的状态,孩子们都很喜欢。”
“其实不是足球没意思,是我们的方法没意思。从小就正规训练、规定动作练习,非常枯燥乏味。”
“围栏式足球源自国际足联的草根足球计划,通过这种自由的比赛方式,让孩子产生创造性、想象力、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还陶冶了性情、健全了人格,享受了乐趣。”张路说。(作者 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