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陶老师班微信公众号)
2022年定段赛今日落下帷幕,共三十六位棋手迈入职业棋坛,恭喜!先看一下定段棋手的资料:
南方队26:10北方队,南强北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几日没怎么发比赛消息,委实是定段赛太重要,特别对于有实力的低龄冲段少年家庭,没定上又是一年“煎熬”。还是让选手们少点打扰,家长们少点纷想更好。现在比赛结束了,要总结一下。
在2022定段赛几大看点中,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是否会有低龄风暴?杭棋是否能延续强势?棋学兼修的棋手能否抢到更多名额?尘埃落定之后终可做个回答。
早被棋圈看好的尹成志这次不负众望,以10岁零11个月的年龄入段,刷新了青少年组改U25后的纪录(去年陈家瑞刚刷新),也是继2009年李钦诚后的最年少定段者。但如果看中国历史排行,尹成志的年龄甚至排不进前十。
自一九八二年创立现行的职业段位体系以来,早期的“定段赛”跟现在模式不同(其实原来没有定段赛这个说法),仅有省体工队的成员可以推荐去参赛,难度与后期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又维持过较长一段时间的U18,横向比较年龄不合理。
2018年开始定段年龄明显上升与增设成人组相关。仅计算青少年组,今年的平均定段年龄是14.79岁(前几年-2019年为17.23岁、2020年为15.86岁、2021年16.54岁)
近几年不乏低龄的定段棋手。当今职业棋坛竞争激烈,前几年的年轻职业颇为“定不逢时”,赶上了这席卷各行各业的疫情,面向低段棋手的赛事几乎全面停摆。诚然,围棋是个人项目,竞技世界胜者为王,一切终归要靠自己。像尹成志,天赋自不必说,家庭的全力支持也至关重要。父母举家做了“杭漂”,把老大留在老家,这绝不是大部分家庭能做到的。管理部门还是需要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环境与通道,提升优秀人才们的“外驱力”。
如果搞个新锐与顶尖棋手的系列对抗赛(顶尖棋手分身乏术或身价太高,新锐职业与业余天王的对抗赛也颇有看点),不知是否会有人感兴趣赞助呢?
赛前笔者曾预测,杭棋较难维持之前八成的定段份额。脸是被打肿了,今年杭棋在青少年组中一举拿下了近九成名额,再一次证明了其是定段层面的唯一霸主。之前以为大学生们会对冲段少年发起冲击,结果只有女子组严子莹抢走了一个名额(严子莹曾经也在北京、杭棋全日制训练,后来考入浙江大学,今年保送北大直博,真学霸也)。但笔者仍然认为未来些年,棋学兼修的棋手们会成为定段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然,杭棋也有“隐忧”。在2012年以后出生的后备力量中,略显后继乏人。今年青少年男子组中2012-13的最好成绩 —— 何子涵(2012年-83名,江苏少年队)、熊益成(2013年-119名,江西黑猫少年队),都不是杭棋读训班成员。当然,杭棋最强的地方还是它的厚度,从顶级棋手到低段职业再到冲段少年,早已自成体系。各省少年队、衢州葛道和其他棋院在未来些年能否分一杯羹,很难说。这方面的资料上次已在围棋人才争夺战中写过,就不多说了。
还是之前的老话,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形成良性竞争,才会更有底蕴与厚度,也更能刺激行业的发展,大家都加油!
最后补下各省职业棋手榜。关于棋手的地区,其实颇费脑筋。按祖籍(老家)算显然不合适。如果按出生地或现居住地、落户地也有诸多问题。这个表基本是按身份证号所在地区或儿时成长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