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留洋,究竟是正道还是自欺欺人?

中国球员留洋,究竟是正道还是自欺欺人?
2021年11月18日 16:00 新浪体育

  近日随着澳大利亚篮球联赛NBL季前赛开打,国内球迷心心念念的周琦也在墨尔本凤凰队完成个人的首秀,周琦全场4投4中拿到10分8篮板的新闻也铺满了新闻头条。

  其实,曾经效力于青岛队的中锋刘传兴,目前也在澳大利亚联赛的布里斯班子弹队打球。

  还有远赴发展联盟打球的曾凡博,亦成功带起国内球迷对这个NBA下属联盟的关注。

  周琦也好,曾凡博也好,随着陆续有中国球员留洋,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个现象——当有球员远赴海外打球,球迷的心上像是绷紧了一根弦,球员留洋从以前到现在,仍然是体育界的一个宏大命题。

  这背后隐含着,我们仍然在追逐其他体育发达国家的脚步,而当处于落后地位的选手前往更高水平的舞台寻求立足之地,无疑是一次在黑暗森林觅食的艰巨挑战。

  国内球员留洋相当于前往新的丛林,前路都是一片未知,已知的信息只有——这里有平均水平更高的猎手,你需要与比自己更强的猎手竞争。

  而在这种苛刻的竞争环境下,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载而归。纵览国内球员留洋的历史,成功的其实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铩羽而归。

  拿NBA作为例子,只有万里挑一的姚明在NBA成就了一番伟业,王治郅、易建联、孙悦、巴特尔、周琦、丁彦雨航都只是短暂的充当了过客。

  除了这些拿到过正式合同的留洋球员外,还有许多在试训这一关就被刷下来的好手:比如当年姚明在上海队的好搭档刘炜,以及被灰熊队选中的王哲林、阿不都沙拉木、贺天举也都在夏季联赛有过出场。

  甚至在2003届黄金一代参选球员的名字里,还有一位不为人知的中国球员薛玉洋......

  暂时看来,姚明的成功只是个例,并不具备普适性。

  而留洋选择比篮球圈更多的足球圈,也是类似的情况,出国踢球的好手不在少数,但真正能立足海外的一个手都数得清。

  孙继海、范志毅、武磊的背后,有许多不成功的留洋例子,前有被国内球迷称为“徐克汉姆”的徐亮,被伤病毁掉的董方卓,后有被视作国足锋线新希望的张玉宁,以及登陆德甲强队“卖车”的张稀哲……

  近年来,随着留洋深造的便利性提高,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海外历练的年轻中国球员的身影,而随着CBA设置选秀制度,也迎回越来越多留洋球员回国效力。

  其中2020年状元区俊炫的争议尤其大,新秀赛季场均5.5分3.8篮板的他被球迷嘲笑为“水货状元”,当初选秀时顶着的留洋光环,甚至变成了球迷奚落这位年轻球员的素材。

  而区俊炫靠着留洋的噱头当选状元,也不免令球迷感叹“上当受骗”,笔者认识的上海队老球迷这样跟我说:“区俊炫虽然有能力,但天赋平庸,本身就没有当选状元的水平,只是留洋的经历镀了层金。”

  这不禁令我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虽然国外的体育发展水平比我们先进,但留洋的效果是不是值得商榷?送球员到海外留洋深造,是不是只是自欺欺人?

  由于我们对球员留洋深造的盲目崇拜,是否会造成所谓的“洗澡蟹”现象——从别的地方捕到的大闸蟹,放到阳澄湖里泡一下就当作阳澄湖大闸蟹卖了?

  不过,“洗澡蟹”的现象值得警惕,但不能因为道路曲折而放弃正确的方向。

  实际上,不论从什么方面来看,向体育发达国家交流学习,对于我们提升职业体育水平,长期来看是有收益的事情。

  首先,球迷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留洋深造只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果。

  我们不能抱着这样的观念去看待球员留洋深造——觉得他出去了,就证明他已经达到了与海外高水平球员同样的层次。

  姚明能成功并非因为留洋,他在哪都会是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之一。说到底,留洋深造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筛选考试,从中选优。而真正的强者,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蜕变成为瞩目的新星。

  那既然留洋深造不是一件百分之百有确定收益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地把球员送出去呢?

  事实上,留洋深造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说这些球员在海外混不下去,那就是失败了。虽然对于个体球员而言是一次残酷的竞争,但对于体育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却不是这样。

  比如当年被球迷嘲笑“卖车型选手”的张稀哲,他对自己“失败”的留洋经历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出去涨涨见识肯定不一样,他们的强度不一样,看德布劳内踢球就感觉,他传的那个球原来还能这样传,亲自体验这样的环境,会认识到更深,更了解足球,最起码训练也不一样了,肯定是涨球了。”

  目前在澳大利亚打球的刘传兴则表示,NBL的平台是对自己很好的一次锻炼机会:“我本来就缺少身体对抗,然后就是篮球意识和技术方面,多多少少都会有提高,因为联赛水平大家都了解。”

  “澳洲这一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自己也是想通过联赛去提高,尽力吸取有用的东西。”刘传兴说。

  而这些留洋的选手们或许还没有点出另一项关键——若是他们回到国内以后,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能够影响到身边的队友,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到其他人,那才是真正滋养中国体育发展的东西。

  即便是没有成功在海外立足,他们也能通过交流学习得到令中国体育继续发展的养料。

  这就像是经济学中说的“正外部性”,个体的行为使得他人或社会收益——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不需要付出留洋深造的成本,就能得到同样的指导。

  其实,日本近年来足篮两大球的水平迅速提高,就已经证明向体育发达国家学习是可行之路。

  能在NBA立足的八村垒和渡边雄太,能在欧洲五大联赛作为核心的久保建英、远藤航、富安健洋,是凭空出现的吗?

  在当年李铁和李玮峰留洋登陆英超之际,央视体育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认可日本的足球发展模式:“目前稳居亚洲老大的日本足球也是在前几年,花钱让中田英寿、三浦知良、成彰二这些球员到意甲、西甲这样的高水平联赛学习,通过训练、比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

  “其实对于与日韩情况相似,水平不高的中国足球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很好渠道。欧洲俱乐部先进的足球思想、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氛围,最重要是球员极高的职业素养,会对我们的球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自觉以更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取得全面进步。”

  诚然,会有人质疑中国体育这些年钱没少花,球员没少出去开眼,但成绩不也还是老样子吗?甚至还不如从前……

  但实际上,从落后的身位朝前追赶总是艰难的,谁也无法保证这个追赶的过程需要多久,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甚至更久?谁也说不清楚。

  但只要我们能清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应该继续做下去。就像许多智者说的那样,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要试图去预测。

  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留洋深造,把先进的经验带回国内,反哺中国体育发展,笔者相信中国体育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最近国足世预赛的发挥伤透了球迷的心,而看着场上赛果只能依托在归化球员的表现,或许更令球迷感到唏嘘。

  虽然李铁作为国足主帅的表现受到广泛质疑,但有过留洋深造经历的他,一番话戳中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关键:“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肯定有太多工作要去做,对于我来说首先要搞好青训,尽早把他们送到欧洲,包括日韩这些比我们水平高的地方去磨练,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积累后,可能会有质变。”

  只要我们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朝一日就能看到中国足球出现更多的“武磊”,以及像女足那样出现真正世界级的王霜、唐佳丽、沈梦雨,靠着我们自己的努力,重新登上世界杯的舞台。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大家上下而求索呀,不论是球员,还是球迷。

  (brad)

周琦CBA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