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鉴” 卓越已扬帆

2016年11月09日09:29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编者按:自2006年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已走过整整十年时间。十年工作之际,回溯向前,意义非凡,“鉴”证不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在“理论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实施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并已初见成效。十年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全民健身事业的新蓝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技能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和产出。面对新的任务和形势,全体体育职鉴工作者将鉴往知来,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奋勇争先,在新的十年里再谱职鉴工作新华章。

  本报记者季雪峰

  11月8日,秋意氤氲,寒冬之始,体育职鉴工作座谈会在石家庄举行。这一天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常的日子,“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巡视员、副司长范广升,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业武,总局人力中心副主任姜兴华及总局人力中心原主任金华省等出席座谈会。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职鉴站的80名体育职鉴工作者参加此次交流座谈会。

  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性事业,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体育行业技能人才队伍,保护群众基本健身权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支撑,也为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开辟了新的途径。

  十年风雨兼程 砥砺前行

  十年风雨兼程,从无到有,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每一次成长,都凝聚着体育职鉴人的心血。

  十年砥砺前行,从有到优,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每一次蜕变,都见证着体育职鉴人的努力。

  2004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5年11月,全国第一家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广东成立。随后,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陕西等7个省市陆续成立鉴定站。

  2006年3月,首批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在滑雪项目中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式启动。

  自此后十年的发展,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历经了铺摊子、建队伍、找出口、打基础、谋发展5个阶段。在总局人事司和群体司的科学统筹和精心组织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在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队伍培养、职业开发、标准研制、教材题库开发、鉴定组织实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十年来,从最初7家试点鉴定站发展到目前28个省区市建立了鉴定机构;从最早“社会体育指导员”单一职业,发展到“游泳救生员”“体育场馆管理员”“体育经纪人”4个特有职业;从开始的年鉴定量将逾千人到去年近8万余人次的鉴定规模;从原先的制度空白到现在的多方位法规政策支持。

  目前,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实施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并已初见成效。

  理论制度体系方面。职业技能鉴定规程、鉴定站管理办法、考评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础性文件在工作初期就已形成,但是“无法可依”是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深入开展的短板。经过积极的努力和争取,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明确写入《全民健身条例》,为推动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作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配套实施办法,中心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研制《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以及《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部分省区市体育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各种工作途径积极寻求支持,力争在地方性法规中体现、明确统一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标准方面的内容。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的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不断丰富。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2001年、2006年分别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职业标准,2007年完成游泳救生员新职业申报,2008年完成体育经纪人新职业申报,奠定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四个特有职业四轮驱动的基础。后续通过与项目中心合作或者是直接组织专家的方式陆续开发了14个鉴定项目的培训大纲、考核鉴定实施细则等技术文件,出版了16种职业资格培训教材。2012年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体育行业职业信息修订工作,体育场地工更名为体育场馆管理员,运动防护师写入职业分类大典,进一步强化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依据。

  组织实施体系建设方面。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2007、2008、2009、2011年分五批批准同意全国28省市分别成立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山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也在积极筹备建站。全国共确立500余家培训基地,培训鉴定整体工作衔接有序。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已累计培养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在内的体育市场服务人员246829人次。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形成常态化,工作不断深入。建立了技能大赛、专业大会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体育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品牌。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培养各特有职业考评员2016名,培训教师1190名,质量督导员41名。成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游泳救生专业委员会,健身教练、潜水指导员、羽毛球指导员专业委员会,目前共有委员67人。另外,全国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队伍。

  着眼未来 谋划发展

  “十年来,职鉴工作组织实施体系全面建立,‘全国一盘棋’的良好布局指日可待;制度建设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鉴定规模与日俱增,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不断取得新突破;各鉴定项目的技术支撑与智力支撑体系持续强化与完善,基础开发进展顺利;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日臻提升,成为体育战线的一张亮丽名片。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李业武说。

  回首近年来的体育工作,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巩固提高,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多元功能更加凸显,体育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6年是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体育事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为建设健康中国需“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具体要求。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就全民健身事业提出了更长远的战略性目标和更宏观的针对性部署。

  在新形势下,体育职鉴人要发扬对目标持之以恒,对梦想尽心竭力,坚守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挖掘和展现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方面的综合价值,不断在专业领域里博采众长,乘风破浪。“全民健康”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老百姓的基础性需要,也是体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助力器。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全民健身事业人才储备的前沿阵营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根据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风雨兼程十年 谱写职鉴华章

  ——“鉴证十年”之际访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业武

  本报记者季雪峰

  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下简称“职鉴”)自2006年正式开展以来,已走过十年时间。在职鉴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业武。

  记者: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职鉴工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李业武:2016年是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时期的体育人事人才和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职鉴工作是培养体育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服务全民健身人才储备的前沿阵地。开展职鉴工作,推行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各类体育市场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归口到职业资格管理体系中,既满足了规范人员资质管理的市场需求,又为体育行政部门提供了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抓手。同时,开展职鉴工作,也为加强运动员保障,稳定运动员队伍,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提高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十年来,通过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已累计为全社会培养了24万多体育行业职业技能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职业技能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

  记者:当前形势下,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对体育职鉴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李业武: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为体育职鉴工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体育职鉴工作要围绕“制度先行、攻克难点、打牢基础、统筹谋划”的总体思路,推动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求好;要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有效提升体育市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质增效、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记者:目前的职业资格管理改革对体育职鉴工作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李业武:总局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方面是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立足于体育事业人才发展规划和技能人才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在行业特有职业的设立上,既有服务于体育市场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救助人员,有保障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体育场馆管理员,也有在体育产业中促进资源深度融合的体育经纪人。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考虑了各个项目技能人员培养的需求,为体育行业技能人才体系建设预留了空间。

  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国务院将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写入了《全民健身条例》,使体育行业得以构建从人才规划、法律保障、组织实施体系等全方位、多层面有效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体育职鉴工作在国务院职业资格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有序推进,规范开展。下一步,按照总局“纳入体系、规范管理”的要求,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各单项协会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系统进一步加强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立。

  记者:请您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十年的成果,做一下评价。

  李业武:经过十年发展,职鉴工作铺摊子、建队伍、打基础,从最初7家试点鉴定站发展到目前28个省区市建立了鉴定机构;从最早“社会体育指导员”单一职业,建立起拥有“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特有职业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体系;从最开始年鉴定逾千人到去年8万多人次的鉴定规模;初步建成了从考评体系、鉴定标准、行业管理等多方位法规政策支持体系。鉴定规模迅速扩大,体育职鉴工作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的迅速增加;得益于体育事业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益于在工作中练就了一支作风精良、艰苦奋斗的全国职鉴队伍。

  在总局层面,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一项人才评价工作由人事司分管,职鉴工作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载体,衍生出来的内涵和外延涉及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已不仅局限于体育人事人才工作的范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正视可喜成绩 迈步努力前行

  ——访总局人力中心副主任姜兴华

  本报记者季雪峰

  “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培养体育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全民健身事业人才储备的前沿阵地。十年风雨兼程路,意义非凡。”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副主任姜兴华感慨地说。

  2004年6月,总局正式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正式在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全国首批7个省市陆续成立鉴定站;2006年,首批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在滑雪项目中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式启动……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实施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并已初见成效。到“十二五”期末,全国已累计培养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在内的体育市场服务人员197123人次。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形成常态化,工作不断深入。建立了技能大赛、专业大会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体育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品牌。

  “经历十年的发展,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历经了铺摊子、建队伍、找出口、打基础、谋发展5个阶段。在总局人事司的科学统筹和精心组织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在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队伍培养、职业开发、标准研制、教材题库开发、鉴定组织实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姜兴华说,“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心历任领导班子的全力推动,得益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和辛勤付出,得益于各省区市体育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初步建立了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了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大力推动了体育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有效提升了体育市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质增效、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取得新进展和突破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形势,顺势而为,努力前行。姜兴华说:“在新形势下,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体育事业的一项具体工作,为依法治体建立了工作手段,为推动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了执行依据,为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力量,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职鉴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体育事业按照‘十三五’的规划部署开始启动,开始新的五年起航。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围绕体育事业发展大局,在《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引导下,在思路层面,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统筹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层面,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要强化考核标准等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内容的建设,要做好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审批配套的人员资格认证工作,要重点做好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大众需求,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培养和建立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体育职鉴干部队伍。”

  职鉴十年 磨出利剑

  马艺华

  从最初7家试点鉴定站发展到目前28个省区市建立了鉴定机构;从最早“社会体育指导员”单一职业,逐步发展到“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4个特有职业;从开始的年鉴定量逾千人到去年近8万余人次的鉴定规模;从原先的制度空白到现在的多方位法规政策支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这就是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十年来的成果。

  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那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各省区市体育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十年磨出了一把初步建立了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了体育健身消费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的利剑,为体育大发展做好了必要的人才储备。

  而作为我们体育行业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由过去消极地等待组织安排解决,到现在退役之后可以有一条通过自己努力而就业的阳关道——这是一个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能积极传递体育正能量的关键点。

  我们知道,随着体育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前有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最近又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引导,作为培养体育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全民健身事业人才储备的前沿阵地,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乘势而上,全面提升职鉴工作的规模和效应,重点做好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细化工作,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大众需求,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社会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以适应需要。所以,未来的工作必将以更快、有效的步伐,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水平,才能跟上这个发展的需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用户名密码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做评价

文章关键词:体育职业技能工作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