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0.7亿人。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
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尤其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是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壮大的最真实写照。对此,上海体科所研究员刘欣认为,此次调查不但了解了现状,也把握了其中变化的奥秘,其中,深入分析影响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未来全民健身的发展策略。
刘欣介绍,本次调查针对可能影响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障碍,共设有16个调查项,对比本次调查和2007年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其中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刘欣认为,兴趣对人的活动有重要影响,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很大程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关心、参与、坚持,乃至乐在其中,这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的人数比例由2007年的20.3%下降为11.6%,下降8.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身体很好不用参加”、“体力工作多不用参加”、“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同比也有所下降(合计下降5.2个百分点),表明人们对于运动健身认同感的提高,虽然目前还未加入运动健身行列,但意识提升是行为转变的前提,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虽然本次调查中因“惰性”而未参与锻炼的比例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但刘欣却从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他认为,这实际表明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没有锻炼实际上是主观能动性上出了问题,而非完全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同样是认识提高的一种表现。认知是行为的基础,这些变化也从一个方面诠释了国民参加体育锻炼比例上升的内在动因。
闲暇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本次调查中,因工作、家务繁忙而致的“缺少时间”的比例为30.6%,仍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的首要因素,但该比例较2007年的35.0%下降4.4个百分点,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刘欣认为,该比例的下降表明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时间”并不是影响参与体育锻炼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说,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这一时间就被挤出来了,数据表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缺乏时间”影响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由41.2%降低至35.5%。
健身人群的扩大有很多因素,场地设施等“硬”资源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刘欣介绍,在2007年调查的各项障碍中,“缺少场地设施”占比12.1%,位列第三,本次调查同样列第三,表明它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但比例有所下降(下降2.1个百分点),这也间接反映出场地设施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此次调查中“没有人组织”这个选项比例显著上升(由2007年的1.2%上升为3.5%),刘欣认为这值得引起各方关注,因为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运动健身起步阶段亟须得到指导和帮助;二是宣传发动、知识传播、技术指导、效果评估、团队激励等这些对人们锻炼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对科学健身具有重要支撑的“软”资源还不足。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