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路变成现实

2015年11月16日10:01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我们要把‘惠民’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全面认真地去梳理和落实,特别是新的思路和想法,尽快将思路变成现实,将思路变成方案”,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在“全运惠民工程”推进会上表示,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理念,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贯穿到一起去做, 实现“全运惠民工程”的目标最大化。

  我们可喜地看到,在这一备受瞩目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思路已经变成现实,一部分思路正在变成现实——

  九份文件让工作有的放矢

  提纲挈领、有板有眼,“全运惠民工程”实施半年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天津市政府协同推进“全运惠民工程”的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部署颁布的九份文件让这一工程有统领、有布局、有针对、有效果。

  为全面推进“全运惠民工程”的实施,天津市建立了推进“全运惠民工程”工作协调机制,对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意见》,并正式下发。

  以天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市财政批准同意从今年起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并制定了《天津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使用办法》,建立了专家库方案及体育产业申报目录。召开天津首届体育产业论坛,相关委办局和200余家企业参会。天津体育产业协会进入筹备审批阶段。

  同时加强体教结合,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市体育局与市教委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同时,制定并下发了《天津市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励办法》、《规范天津市区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办法》、《天津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年-2020年)》,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市体育局与市财政局制定了《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体育设施建设资金资助办法》,将于近期下发。

  七组数字五大布局面向2016

  2016年实施“全运惠民工程”重点工作确定为五大方面:增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以“喜迎全运会,建设新天津”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建设“互联网+全民健身”网络平台、推进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在这五大方面之中,每一方面又都有细化的若干分步骤,而这之中代表性的七组数字也成为未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考评标准。

  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洪介绍说,按照天津市体育场地空间布局规划的要求,编制市、区县、镇街、社区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打造城市体育设施“15分钟健身圈”体系的运行计划,年内修建800个健身园,实现社区和行政村健身园的配建达到100%全覆盖。

  推进体育设施“五个一”建设,建成区县3个体育场、4个体育馆、3个游泳馆、7个全民健身中心和4个体育公园,总投资约19亿元,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承担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任务的体育场馆58个。做好竞赛场馆建设改造期的建设规划,充分兼顾赛后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综合利用,使这批现代化体育场馆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新领地。

  建立“4+X”的社会组织模式,推进区县体育总会、社体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等四个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实现区县“四个组织”的全覆盖。

  创建1000个左右“绿色市民健身站”,实现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的100%全覆盖。

  完善“8421工程”青少年体系建设,加强区县体校建设,建立青少年体育竞赛、成才等奖励制度,创建100个青少年训练基地,扩大参训规模,提高训练水平。扶持社会组织和机构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

  进一步开发推广催生全民健身新业态,在已启动“天津市互联网+全民健身入户工程”的基础上,整合网络机构资源,开年内努力实现《今健身》的网络电视入户100万家,APP和PC天津全覆盖。

  设立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000万元,侧重扶持经营性健身服务场所、建设指导培训、商业性群体赛事表演活动、群众体育科学研究及健身产品开发等,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关键词:健身全运会体育天津市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