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东孚镇,厦门“西大门”、闽南金三角核心地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曾经的乡村已经没有多少从事农业的人口了。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迅速与城市接轨,在体育健身上也似乎不落后。
莲花村的脚鼓队
7、8月以来,福建连续遭受暴雨、台风侵袭。8月底这几天,厦门地区已持续了一周多的阴雨天气。8月31日这天,天空刚一放晴,东孚镇莲花村的文体协管员陈少婵决定赶紧召集脚鼓队的队员们集训,因为离9月中旬的全镇健身操舞大赛已经很近了。
吃过午饭,忙完家务的大妈们就三三两两地准时来到村篮球场集合,今天陈少婵还特意把镇文化站的陈清霞请过来做辅导。要知道,在东孚镇,陈清霞算是健身舞蹈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一阵十几个村的健身队都在备战,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请她去辅导,机会难得。
为准备这次全镇健身操舞大赛,陈少婵和村里的领导可算没少费心思,她们觉得平常的广场舞、广播操太常见,且大家的水平都很高,不如另辟蹊径找个不常见的,让大家开开眼的同时也会得到很好的分数。最终,莲花村选择了集体脚鼓这个项目,虽然道具、服装要另外支出一笔费用,但村里没二话,全力支持。
在莲花村选20多人组建参赛队不是一件难事,这里的妇女晚上都喜欢跳广场舞,大家都是文体好手,打腰鼓、跳舞、做操什么的都会,虽然要占用不少时间,且没有任何补贴,但队伍还是很快就名额报满、组建完毕。
莲花村3组的陈及红今年已经快50岁了,她平常喜欢跳广场舞,一般每天都要跳一两个小时。陈及红说,村里的妇女都喜欢跳舞,为了避免枯燥单调,她们还会经常变着花样跳,蒙古族、朝鲜族的舞蹈大家都学过,“也没别的,就是锻炼身体,大家在一起也开心。”
鼎美村的武术馆
常住人口3万余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的东孚镇自古习武风气浓厚,近年来,东孚镇参加过各类武术比赛的人超过了1000人。
在鼎美村,55岁的胡英发及他的东孚精英武术馆在当地乃至全镇都赫赫有名——除了这几年精英武馆在厦门国际武术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外,胡英发培养的弟子要么凭借武术特长考上大学,要么一改体弱多病的状态变得身体强健,让家长们佩服得很,纷纷送孩子入馆学武。
今年21岁的鼎美村小伙李文辉是集美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二学生,今年暑假他基本上没有好好休息。除了为来厦门交流的安哥拉留学生上武术课外,还帮师父胡英发备战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对于李文辉来说,师父教会了他一门技艺,更重要的是这门技艺拓宽了他的人生之路。李文辉16岁开始跟随胡英发学五祖拳,后又学长拳,2012年他参加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大赛并拿到了前三名,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2014年,优秀的文化成绩加上武术特长,让本是技校学生的李文辉圆了大学梦。
18岁开始学五祖拳的胡英发擅长五祖拳、长拳。年轻时他边学拳边教拳,从一开始7、8人跟着学到如今近百人跟着练,胡英发的武馆越来越热闹。现在,有40多个小孩跟着他练,最小的才7岁。胡英发说,开始只是想教孩子们一点传统武术,后来感觉,既然学武了,为什么不多学点,所以又教他们长拳等竞赛套路。现在,除了在自己的武馆教学,胡英发也应邀去镇里的中小学上课,在东孚镇,五祖拳已经列入了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东孚镇学武的人多,各种武术团队也多,大家既竞争又合作,每到比赛时都会比较一下。而今年的厦门国际武术大赛,精英武馆又独占东孚镇鳌头,胡英发的弟子们有40多人参赛,拿到了传统拳和太极拳的两个个人全能第一,团体总分第三名。(本报记者蒋亚明)
让体育改善生活
对于厦漳交界处的东孚镇人来说,正在渐渐远去的农业在改变他们千百年来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莲花村的灯光篮球场在连绵阴雨后好不容易等来一个没雨的日子,这块场地也就很快派上了用场。村里的20多位大妈洗涮好家里的锅碗瓢盆,把孙子孙女托付好,打扮得年轻、靓丽,在这片篮球场上排练起她们并不熟悉的一场舞蹈。而放到10多年前,这种难得的阴雨间隙,地里还有好多活儿在等着她们呢。
物质生活的富足、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健身这种过去城里人才需要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农村的生活要素。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没有更多的农活去做而产生了富余时间和运动欲望,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渴望。用村民陈及红的话说,大家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就是为了快乐。
为了这种快乐,农村的大妈们可以描红抹绿,出尽风头。村里的男人们很少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但千万不要以为农村的男人不喜欢健身,不喜欢体育。东孚镇的男人也有自己的健身路子,篮球、乒乓球、台球、武术……他们和城里男人喜欢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在东孚,健身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传承了文化,练就了人才,也实实在在地改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蒋亚明)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