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东风”吹热田径

2015年09月02日10:04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北京田径世锦赛上,当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第三个冲过终点线时,全场四万多名观众的呐喊声几乎掀翻了“鸟巢”,坐在二层看台上的马瑞琪就是其中一员。而当裁判宣布美国队交接棒犯规,中国队的名次上升到第二时,马瑞琪和身边的同事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没想到!真没想到!这张门票买的太值了,我想这会是我这辈子的一个美好回忆。”

  来自浙江的观众马瑞琪这次能到“鸟巢”看比赛,有些偶然,本来他是和同事来北京出差,之前从朋友那里得知北京将要办田径世锦赛,这才从网上购买了门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没能来有点遗憾,这次终于亲身感受了。”马瑞琪告诉记者,其实平常他看田径比赛的机会并不多,“但经历了今晚的比赛之后,我发现田径原来是这么有魅力有激情的运动,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愿意掏钱到现场看。”

  与马瑞琪一样,还在读五年级的陈天佑也是第一次到“鸟巢”看田径比赛。“我最喜欢看男子100米和200米短跑,在这两项上我都参加过学校运动会,这次能到世锦赛亲身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加深了我对短跑的理解。下次运动会,我要争取拿冠军!”陈天佑能到“鸟巢”观赛,得益于国际田联推出的青少年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普及田径运动,很早就在国际田联计划之内,到北京田径世锦赛终于实现。根据世锦赛组委会提供的数据,北京田径世锦赛期间共向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多达16.7万张的低价门票,鼓励他们走进赛场,感受田径。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我们很高兴看到,很多学生利用暑假的机会前来现场观看世锦赛,这对田径运动在青少年和校园当中的普及,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表示。

  正是有了马瑞琪和陈天佑这样的观众,在9天的时间里,北京田径世锦赛持续“升温”,57万张门票很早就销售一空,比赛期间一票难求。组委会赛后提供的数据显示,世锦赛日场的观众达到3.4万人,上座率为77%,晚场则达到了4.3万人,上座率为98%。国际田联新任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以及理事会成员对本次世锦赛营造的浓厚氛围感到非常满意。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几乎在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会提到热情的观众,“主场观众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我认为这是我经历的所有世锦赛当中现场气氛最为热烈的一届。”而中国的所有运动员,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稍微差一点的,赛后接受采访也几乎全部感谢了主场观众。

  “现在我们的观众不仅喜欢田径,而且懂田径,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为运动员加油。同时他们在观赛过程中展现了一种大气、开放的国际范儿,一是很少再去计较名次,二是不光只为中国运动员,也为外国运动员加油助威。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杜兆才说。

  实际上,中国的观众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比赛,还可以亲身参与其中。赛事第一天的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就穿插进了10公里大众跑项目,一万多名跑步爱好者与专业选手同时出发。这是田径世锦赛历史上首次设置该环节。央视主持人于嘉完赛后表示,“田径是运动之母,亲身参与和感受很重要,北京田径世锦赛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借助这次比赛,田径会变得更加深入人心,‘田径让生活更美好’将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文章关键词:世锦赛田径观众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