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日鄂尔多斯开幕

2015年08月05日10:02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鄂温克鹿棋

  鄂温克鹿棋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趋于完善。鄂温克鹿棋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神话中讲述了部落的人们围捕、驯养了两只鹿,使部落的鹿群不断发展,从而过上了富裕生活的故事。后来,人们根据当时的围捕路线和方法,研究出了鹿棋。

  双方在对弈时,走棋规定为白先黑后,沿纵或横或斜线走均可,执黑(士)子设法将白(鹿)子的线路堵住围困,如果两个白子被围困得无路可走,白子就算失利。反之,黑子无法堵截白子的线路,则黑子败。比赛没有时间限制,每一局只有胜负之分,没有平局。

  蒙古马耐力赛

  蒙古马耐力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驯马技术,又因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所养马匹具备长途奔跑的能力,而形成了举办耐力赛的传统。

  为了传承“蒙古马耐力赛”这一古老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巴尔虎左旗首届巴尔虎文化艺术节上,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蒙古马耐力赛,赛程100公里。“蒙古马耐力赛”项目以它独有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受到广大牧民和赛马爱好者的喜爱。近几年,这项运动成为一种个性化、地方化的传统体育运动。

  达斡尔颈力赛

  颈力赛是达斡尔族民间传统竞技游戏项目,在达斡尔族居住区十分普及。

  传统的颈力赛方法是参赛双方端坐地上伸直双腿,脚掌相对,各自双手叉腰或将双手放在腿上,用布腰带系成环状,套在双方脖颈的后部,裁判员哨响后,双方相互用力争拉对方,直至一方被拉起或屈膝歪倒,被拉起或歪倒的一方为负(现也可站立进行)。颈力赛因为动作技术难度小,不受场地限制,娱乐性强,安全性高,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达斡尔摔跤

  达斡尔族摔跤是一项娱乐性、观赏性很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达斡尔族居住区普及较广。摔跤手在达斡尔语中被称为“布库”。达斡尔族摔跤比赛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和一条腰带即可。

  摔跤时双方直握腰带后即可开摔,倒地者为败。摔跤方式也很多,如勾、绊、压、背、晃、旋、抬等多种。一人被摔倒后,观众中任何人都可以上场较量,对经与多人较量不败者,赐以“布库”之誉。

  达斡尔扳棍赛

  达斡尔族扳棍赛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独特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此项目规则朴实而简单,技法灵活多样,观赏性强,在达斡尔民众中流传广泛。

  扳棍赛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有一小块平地和一根二尺长的光滑大棍即可。具体方法是参赛双方端坐地上,双手交错握住木棍、脚掌相抵,双腿并拢并蹬直,裁判员哨响后比赛双方开始发力,紧蹬双腿握紧木棍争拉一方。一方臀部离地或曲膝歪倒即为负。比赛通常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分男女两个组别和五个重量级进行。

  蒙古族赛驼

  蒙古族赛驼是一项独特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其中地处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被誉为“驼乡”,是蒙古族赛驼的集中举办地之一。

  蒙古族是驯服使用骆驼最早的民族,以牧驼为生的牧民,都有一套高超的乘驼技术,在节庆聚会时,他们三五成群,举行赛驼,最后便形成了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蒙古族赛驼。

  蒙古族赛驼,通常冬季举行,场地一般选在平坦开阔的草场,赛程不等,一般为十到二十公里。举行赛驼之前有隆重的祭祀活动,赛后,祝颂者要吟诵《头驼赞》。

  吉日格

  吉日格是蒙古先民在内蒙古高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棋类游戏之一。到现在,此游戏主要在内蒙古的科尔沁、阿拉善额济纳等地区的少部分牧民中有流传,其他地方越来越少见。

  “吉日格”棋牌有正方形或圆形两种。“吉日格”棋牌有三个大小正方形组成,再利用角边线和中间线分成八块,用一条线上的三个交叉点作为棋座,共有27个棋座。“吉日格”棋共24个棋,一方分得12个棋子。

  “吉日格”游戏的雕刻工艺和整套游戏布局,展现了蒙古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逻辑思维。

  诺日布

  “诺日布”又称“十二属相牌”,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棋牌游戏之一,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在蒙古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诺日布”由布尔罕(佛)、浩日劳(法轮)、僧格(狮子)等三大力士和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牌组成。按着各自的形象刻制在四方木板上,每样四张牌,共60张牌。“诺日布牌”的名称和游戏规则在各地方都有所区别,但大致相同。

  诺日布牌也是流传民间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制品,多选用内蒙古高原生长的硬质灌木雕刻,各种动物形象和大力士图案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蒙古族安代舞

  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起源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库伦旗。已流传200多年,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舞的表演通常是在场院里几十上百人不等围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安代舞没有时间、地点限制,无需化妆,不用伴奏,简单易学,男女老少皆可欢跳。其音乐曲调别具一格又十分丰富,便于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灵活表达不同的情感。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大体固定之外,全无固定唱词。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歌《欢聚草原》

  作词:克明

  作曲:乌兰托嘎

  我来自天山下丰收的果园,

  热瓦甫弹拨着姑娘的心弦;

  我来自美丽的彩云之南,

  象脚鼓敲响山谷的祝愿;

  我来自宝岛的阿里山之巅,

  日月潭开满了娇艳的杜鹃;

  我来自北国的林海雪原,

  峡谷的深处鹿哨在回旋;

  天南海北相会草原,

  蓝天之下哈达在招展,

  百鸟欢呼飞落草原,

  祖国母亲露出了笑脸,

  我们兄弟民族,

  手拉手来肩并肩,

  我们兄弟民族,

  心心相印在草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

  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用户名密码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做评价

文章关键词:蒙古族传统少数民族体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