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日鄂尔多斯开幕

2015年08月05日10:01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盛会。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就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到元、明朝时,射箭、赛马、摔跤(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清代,那达慕逐步形成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袭至今。那达慕大会多半选择在牧草茂盛、马羊肥壮的七、八月份举行。现代那达慕除举行传统的“男儿三技”、蒙古象棋等赛事外,还增加了文艺演出和建设成就展示、商贸物资交流等内容。

  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具有广泛、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006年,那达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搏克

  “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锡林郭勒盟为中心分布于整个内蒙古地区,以乌珠穆沁搏克比赛风格为主,也有鄂尔多斯式搏克、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式搏克等搏克种类。

  蒙古族搏克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搏克手在悠扬高亢的“乌日亚”长调歌曲中跳着粗犷的鹰步列队上场,比赛完毕又跳着鹰步向观众致意退场。参赛人数以偶数来进行,不分年龄、不分级别、不限时间,以膝盖以上各部位着地为负。

  蒙古族搏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与保护对体育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2006年,蒙古族搏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历史悠久。达斡尔族把曲棍球运动称作“贝阔”,旧式的球棍是选择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的柞木削制而成。球称之为“波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种。木球用杏树根、柞树根削磨成圆形。毛球用动物毛团制而成。火球用桦树上长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以使点燃。比赛场地一般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没有统一规定,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

  随着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1978年至2004年间,代表自治区获6次全国冠军,有174人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1989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

  2006年,达斡尔族曲棍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蒙古语称作“喜塔尔”或“沙特拉”。早在公元十三世纪就流传于蒙古族民间。

  蒙古象棋的棋盘由纵横8乘8的64格组成,无河界,满盘可行。棋子分红白双方各16枚,其中有诺彦(王)、博日斯(虎)、哈萨克(车)、毛日(马)、特莫(骆驼)呼(卒)。双方置棋子于方格后行八格中,中间二格置王和帅(或将),左右置驼、马、车,前八格各置卒一。棋子走法均有定规。一方诺彦被对方攻击无路可走“被将”即为输棋。

  蒙古象棋从棋盘、棋子设计、制作到游戏规则,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草原生活气息。棋子中人物、马、驼、车等造型美观、栩栩如生,是蒙古族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

  2008年,蒙古族象棋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温克“抢枢”

  “抢枢”亦称“枢体能”,是鄂温克民族同自然界搏击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

  抢枢中所用的器材有一根枢和一套勒勒车的轮轴。比赛双方队员共5人以上,比赛场地以草坪为主。比赛时,先将“枢”埋在指定地点,双方谁先找到“枢”,便要喊一声“枢”,随即展开激烈的争夺。最后以夺“枢”者,并能将“枢”敲打在终点的车轮上为胜。抢枢比赛现已列为全国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

  2008年,鄂温克抢“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力搏尔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世界上唯一的在沙滩上进行的摔跤项目。其技艺中的砍铲、膝折、抓领等动作是模仿公驼相互争斗动作特性而命名的。其出场仪式,运动员服饰、裁判服饰都具有独特特点,比赛中双方固定好抓把后方可开始摔跤。

  2008年,沙力搏尔式摔跤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蒙古康乐牌)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汉意为康乐牌,是一种古老的牌类游戏,流行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带,其中涉及了一些佛教方面的内容,所以,解放前都是上层人物玩耍,很少流行到普通百姓当中。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的九样牌分成四组,共有三十六张。从大到小,九样牌分别是:四大力士、如意宝、马、螺号、佛伞、黄羊、鸡、狗和猪。四大力士,又分别是龙、凤、狮子和老虎。阿木尔巴伊斯呼朗牌,用质地坚硬的材料制作,大小如火柴盒,约五毫米厚,上面雕刻各样牌的图形。

  冰上阿日嘎

  冰上阿日嘎,是蒙古族传统的冰上体育运动,流传于阿鲁科尔沁旗一带。“阿日嘎”是特指经过加工修理的牛踝骨。制作时把凸凹两面削平,在凹面打个洞,灌进铅水以增加重量。在冰上游戏时,凸面向上抓阿日嘎,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弹向远处,当作目标阿日嘎。另一阿日嘎,瞄准目标阿日嘎捻弹过去,击中者为胜。此游戏两个人就可进行,人多时场面会更加热烈。冰上阿日嘎,是在游牧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场地、玩具和比赛规则,都富有浓郁的草原游牧特色。

  蒙古鹿棋

  鹿棋是蒙古族传统棋牌游戏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弈双方各执“鹿棋”和“狗棋”。鹿棋是以牛羊髌骨做成,狗棋可以由铜钱和小石子、小木棒代替。在对弈前,先摆棋盘,鹿摆在两个山口,狗摆在棋盘内成四角的八个点上,剩余的十六个子备用。下棋的规则是:鹿可以在整个棋盘内走,而狗只能在大正方形区域和两个山区内活动。鹿先走,如跳过一只狗,狗就算被吃掉。隔两只则不能吃,每走一次,狗可以加一棋子,执狗的一方努力使两狗相连,阻止鹿吃狗。如果最后两只鹿的位置在棋盘中心或山口上,鹿就处于自由的位置,则鹿胜狗负。反之,鹿被狗围到死角里,没有左右移动的余地时,则狗胜鹿负。

文章关键词: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那达慕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