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保障工作又有新探索

2015年07月24日10:00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水平,与其天赋条件、科学训练、文化教育、日常管理及保障措施等密切相关,而对于其所从事项目的热爱和投入程度、职业发展目标、动机等内生动力,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役期间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程度,以及其退役后的职业转换定位。

  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全国体育系统的人事工作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实现资源的跨界整合,以更加强有力的人事保障推动竞技体育的育人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统一。在2015年全国体育系统运动员保障研修班暨职业指导师培训班上,学员代表结合实践中的探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总结。

  第一、职业辅导要始于运动生涯之初。运动员的入队教育、入队仪式等方式,可以让运动员初步养成职业意识,了解有关政策,为今后在运动队训练生活,培养团队精神等方面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系统开展运动员职业发展规划。实施运动员职业发展规划项目有助于运动员从训练、学习、职业培训等各方面明确目标,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延长运动生涯,并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强化技能助运动员领悟运动项目。自2014年开始,河北、安徽、山东等省体育局开始在水上项目、重竞技类等运动队伍中开展游泳救生员和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培训的技能充分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具体项目,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将体育技能优势转换为职业技能优势,帮助运动员熟悉项目特点,把握项目规律,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第四、充分利用职业指导工作室和职业指导师的作用,随时解决运动员职业发展困惑。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由体育系统资深职业指导师负责日常工作,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近期比赛目标调整学习和训练以及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及时解决运动员在役期间的职业发展问题。

  第五、加大职业转型过渡期的心理调适和职业培训力度。几年来,体育系统一直在系统化开展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重视运动员在职业转换过渡期的心理调适,树立职业转换再就业的信心。同时,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自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面向全国体育系统举办的实验性、探索性、典型性职业转型培训班共计40多期,初步培育和确立了包括教练员、社体指导员、体育经纪人等多样的适合运动员的职业转型培训项目。

  第六、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认可退役运动员。近几年,部分省市开始设计为退役运动员办理退役证书,举办退役仪式。此举是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一方面是解决运动员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运动员以极大的鼓励和认可。

  第七、继续开展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创业培训与扶持。近年来,体育系统加大了对退役运动员的公共就业服务力度,退役运动员除可以享受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外,还可以从体育系统获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扶持。

  以上针对运动员职业生涯各环节和全过程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是体育系统开展运动员人事保障工作的主要探索思路,按照“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目标是对竞技体育的日常训练管理发挥辅助作用,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发挥主导作用。

  总之,体育部门为运动员职业发展所做的设计与尝试,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推进,激发运动员的内生动力,提高运动员职业素养,储备大批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优秀人才,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润言)

文章关键词:运动员职业体育保障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