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乒乓球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国乒不遗余力推出“养狼”、“混搭”等一系列计划,可惜都是隔靴搔痒、表面功夫。要想把乒乓球运动拖出泥潭,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解散国乒,因为国乒的存在违背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国策,违背了世界体育职业化进程的趋势和规律。
如果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我是在大逆不道,那只能说明你被“伟光正”的乒乓球裹挟太久了,以至于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国家乒乓球队名义上还可以保留,但只是为了参加奥运会、世乒赛、亚运会的团体赛,在绝大多数时候,“国乒”这个词语应该消失的无影无踪。乒乓球本来是个人项目,本来是脱胎于网球的竞技,它应该像网球那样科学运作。
为了抓眼球,国乒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比如孔令辉呼吁女球员穿短裙露大腿增加魅力,可惜这种皮毛手段接近于旁门左道。难道将来的乒乓球比赛只设女子项目,D罩杯以上才有参赛资格,相貌身材需组委会审核?说句得罪人的话,金牌生产线量产、封闭集训禁锢的乒乓球国手,还真难找到福原爱那种因可爱而美丽的运动员。藏獒张继科算是个另类,但也被驯化得失去了不少野性。
一切以国乒、以奥运为中心的陈腐机制,使得乒超联赛沦为附庸,国手不出力、观众不爱看、赞助商不买账。只有将体制圈养的运动员彻底放入市场,才能吸引资本力量,才能唤起球员积极性,才能让乒超充满竞争。
当然,雄心勃勃要成为“乒球NBA”的乒超,其赛制极不合理,应推翻俱乐部制,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赛,围绕个人建立团队,就像网球造星费德勒、纳达尔、小德、莎娃、小威一样,强调个人属性,展示个人风采、打造个人品牌——不再以集体的名义泯灭个性,不再以纪律的口号扼杀自由。
如果运动员以个人名义逐鹿乒超,乒超取代国乒赛事成为知名球员的主要奖金收入来源,那么王励勤、张怡宁等传奇可能还活跃在赛场,因为不存在国乒内部的惨烈竞争,不存在地方队的新老交替,他们只是为自己挥拍,享受乒乓球的乐趣,顺便用炫酷的表演回馈乒乓球爱好者。
大国崛起的中国早已不需要乒乓球这种非国际主流项目增光添彩,举国之力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到国乒,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其他国家球员的不公平。——让乒乓球放下“国球”的身段,让国手摒弃一切优越感,让乒乓球褪去特殊时期所赋予的光环,回到应有的状态中去。
很多乒乓球领导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蔡主席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国乒的存在是对乒球产业化的巨大羁绊,只是乒球人士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罢了。由于历史原因,乒乓球被捧上了天,体制之内的国乒球员、教练员、官员都有稳定的物质回报,特别是当红国手获得了远远超出市场实际供给的高收入,年进账普遍都是数百万,谁挤掉国乒泡沫,谁就会得罪整个乒乓球圈。
利益将让国乒继续存在下去。然而,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要想乒乓球运动不消失,国乒就必须消失。
大公体育 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