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历来就有坚持不要脸的传统

2018年02月25日11:20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本篇就是吐槽。

  话说,一到朝鲜半岛,就遭遇各色撒泼打滚,这事也不算新闻了。

  这点本事,倒也不是新来的——这是高丽人古已有之的特色。

  韩国人以前有个剧,叫《帝国的早晨》。说李世民晚年攻打高句丽,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下跪求饶,才逃出一条生路。

而史实上,是这样的。而史实上,是这样的。

  先看个地图:

  当时的高句丽国土,并不小。诸位认得出地图里辽东半岛了吧?辽东半岛面积3万平方公里。高句丽的面积不难想象。

  论人口,高句丽后来被收复时接近七十万户,不多,但实在也不少:贞观初,唐也只有三百万户。

  加之高句丽主场作战,唐朝劳师远征。

  然而,兵力是:唐十万,高句丽十五万。李世民以少打多。

  战局却是:唐把高句丽围着暴揍一顿,回去了。

  话说,征高句丽事在644年。

  贞观朝对外战争,基本李靖为尊。而644年,李靖年过古稀,去不了。李世民必须御驾亲征。

  又643年,太子与魏王争太子位出事,侯君集被处置了。644年,李大亮身体不大对,留驻长安,不久过世。秦叔宝已于638年去世。尉迟恭已经去研究道术了。王君廓已处死。

  李靖既不能去,侯君集已死,李世民手下一班旧将都老了,跟着去的也就是李世勣和李道宗。

  李世民自己,46岁了。阵容上,年纪上,都不是开国那批名将了。

  《说唐》系列里,说盖苏文一个人杀了贾家楼一群好哥们,可以认定征东是一个时代的更替。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唐初开国诸将那几年恰好都没了,李世民自己也,有点老了。

  哪位说了:46岁不老啊?

  ——但针对李世民的打法,是有点老了。

  李世民年少时的四大战役,浅水原破薛举、破宋金刚刘武周、虎牢锁五龙(借一个京剧说法)、破刘黑闼,有个特点:通过急速行军,占据关键地区,逼迫对方决战。浅水原急进,柏壁连续行军后一日八战,虎牢关轻兵急进大战,都是如此。玄甲铁骑,快速决战,一击破敌,快速追击,是他的风格所在。

  但这种风格,年长了,兵多了,天冷了,很难打。

  何况对付高句丽这种广域地区和安市这种坚城,企图一击破敌闪电战,那就施展不开了。

  李世民是运动战的大师,攻坚,尤其攻这么冷的坚,挺累的——洛阳王世充降了,也是因为李世民围点打援,摧毁了窦建德。

  所以,李世民事隔二十年大军出征,诸将或老或死,劳师远征,兵力不太够(十万对十五万),前一年还经历了两个儿子闹事、流泪处理了侯君集这种糟糕状态,打一场自己年少时不擅长打的仗。

  临了还是压制了高句丽,城也攻了十座,人口也迁走了,打得高句丽人深沟高垒不敢出。

  时当隆冬,辽东半岛的冬天,去过东北的朋友知道是啥感觉的,山西人李世民一定也快冻死了。

  唐一路将高句丽压着打,破了防线,顿兵于安市,没能灭国。

  天冷,加上薛延陀又意图打过来了。

  算了回去了。

  说唐没一举灭了高句丽则可。

  说得高句丽好像赢了,这就是高句丽自己脸上贴金了。

  这就是韩国人的秉性了:一场险些被灭国的战争,能给你吹成大胜,还射瞎李世民一只眼呢。

  其实吧,早先隋炀帝东征如果顺利,也就用不着李世民东征了。

  现在我们说历史,都说隋朝亡于东征,隋炀帝113万大军来回折腾,未遂。

  其实并不全怪隋炀帝。

  隋朝大军打到高句丽,对面大将乙支文德抵抗。朝鲜历史上,把这位乙支文德当做英雄:到现在,首尔的乙支路就是以乙支文德的名字命名。韩国军第二高荣誉勋章“乙支武功勋章”亦为纪念乙支文德而名、韩国陆军第12步兵师同样以“乙支部队”作为队名。自1969年起,韩国先后以“乙支”、“乙支焦点透镜”和“乙支自由卫士”命名与美国共同举行的军事演习,亦源自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具体做了了不起的举措呢?

  隋炀帝二十四军中的九军过了辽河,到了鸭绿江。

  乙支文德前来投降——一回头又不降了。

  然后到清川江,乙支文德再次说要投降,说只要隋军退兵,就将国主绑来谢罪。

  然后再次撒泼,不投降,反而搞偷袭。

  就这么不要脸。

  次年隋军又一次东征,乙支文德被打得晕头转向,但杨玄感造反,隋军回去了。

  再下一年,第三次东征。乙支文德根本没咒念,高句丽婴阳王请降,还说会亲自入朝觐见。隋炀帝又相信了,撤军——当然,乙支文德和婴阳王回头又不认了。

  隋炀帝当然比较天真,但高句丽得以不灭国,说穿了,就是:

  坚持,不要脸;坚持不要脸。

  隋炀帝虽然暴虐,多少还有些讲排场,完全不知道高丽人不讲规矩不讲信用起来,是个什么样子。

  补个彩蛋。

  唐征高句丽,高句丽那边大将盖苏文,有个儿子叫渊男建,也有说法叫泉男建的。

  算是高句丽最后的当家人吧。

  请记住这个名字。

  《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和殷素素回来,到武当山下,来了个货挑战。

这老者便是高丽青龙派的掌门人,名叫泉建男。

  这货多不要脸呢?

泉建男笑道:“如果我输了,大伙儿便一拥而上,我们可不讲究甚么单打独斗那一套。倘若武当派人多,你们也可倚多为胜啊。从前中国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侵我高丽,哪次不是以数十万大军攻我数万兵马?自来相斗,总是人多的占便宜。”

  然后他跟张翠山打,出丑卖乖。

张翠山心道:“凭着这点儿武功,居然也到武当山脚下来撒野!”

突然间左手银钩使招“龙”字诀中的一钩,嗤的一响,钩中了泉建男右腿的风市穴。泉建男“啊”的一声,右腿跪地。张翠山右手笔电光石火般连连颤动,自他灵台穴一路顺势直下,使的是“锋”字诀中最后一笔的一直,便如书法中的颤笔,至阳、筋缩、中枢、脊中……至长强、在他“督脉”的每一处穴道上都点了一下。这一笔下来,疾如星火,气吞牛斗,泉建男哪里还能动弹?这一笔所点各穴,正是他毕生所钻研的诸处穴道,暗想:“罢了,罢了!对方纵是泥塑木雕,我也不能一口气连点他十处穴道。我便要做他徒弟也差得远了。”

  高丽人历来爱自吹自擂、不讲规矩、临了出丑卖乖的事儿,连金庸都忍不住吐槽了呢。

  本文来自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朝鲜半岛高句丽乙支文德隋炀帝李世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