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超军备竞赛升级 “二次转会”究竟是利是弊?

2018年02月08日10:20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提到发生在冬季的转会,映入脑海的可能是中超诸强的厉兵秣马,亦或是欧洲联赛的冬窗补强。然而2018年冬天,中国排坛却刷新了我们对“转会”一词的固有认识。

  随着八一女排在收官战2-3惜败浙江,2017-18赛季全国女排超级联赛第二阶段正式落幕,上海、辽宁、天津和江苏晋级四强。2月10日,四支球队将展开半决赛的厮杀,通过五场三胜制的系列赛争夺决赛席位。

  大战在即,一直为人诟病的联赛转会市场却突然掀起波澜,袁心玥、刘晓彤、曾春蕾、刘晏含、李静等国手纷纷与新东家传出绯闻。四强球队在转会操作中的“快、准、狠”,甚至连不少足球队都甘拜下风。

  这次转会狂潮的起因要追溯到上赛季。作为职业深化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排协推出了“二次转会”规则,即在联赛第一、二阶段和第二、三阶段之间的间歇期,晋级下一阶段的球队可以从未晋级的球队引进最多两名内援。由于四强球队都没有在本赛季使用过“二次转会”的名额,因此现阶段她们都手握两个内援名额。

张轶婵在微博上“官宣”了杨舟的加盟张轶婵在微博上“官宣”了杨舟的加盟

  从坊间流传的消息看,缺哪补哪成为诸强引援的基本思路,国手级球员更是转会市场上的香饽饽。其中,惊险进入四强的卫冕冠军江苏将引进袁心玥和李静;上海女排队长张轶婵则在微博上“官宣”了浙江副攻杨舟的加盟;天津女排已经召回租借北京的二传陈馨彤,奥运冠军刘晓彤也将“打包”赴津;刘晏含和曾春蕾正在加盟辽宁队的路上。

  原有阵容本就星光熠熠的四支球队,在引援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她们几乎涵盖了伦敦和里约奥运周期的所有现役国手。可以说,本赛季的联赛四强是近年来实力悬殊最小的,而半决赛也将演变成另类的全明星赛,其精彩程度值得期待。

  早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联赛就因为浙江、北京等球队的引援更加精彩(福建女排的副攻郑益昕和自由人林莉双双转投浙江,山东女排的自由人王梦洁和世青赛MVP杨涵玉加盟北汽)。除了广东恒大实力稍逊外,第二阶段的其余7支球队都相差无几,这也让四强的悬念一直延续到最后一轮最后一场比赛的最后一局。

  而根据联赛运营商排球之窗的数据,第二阶段的收视率也较第一阶段提高三成。其中,网络平台共吸引2700万独立IP点击,视频总点击量达1.831亿人次,联赛第17轮的京苏之战则力压末轮的苏沪相争,问鼎收视冠军。

京苏之战问鼎第二阶段收视冠军京苏之战问鼎第二阶段收视冠军

  当然,任何一项新政都带有两面性,“二次转会”确实让联赛更加好看、更受关注,问题是这一做法真的符合“联赛职业化”的初衷吗?

  要知道,在职业化较为成熟的足球联赛,赛季开始前的转会市场永远比赛季中途的转会窗火爆,而排超联赛却恰恰相反。由于各俱乐部仍未摆脱各省区市体育局的管辖模式,球队之间的人才流动在联赛揭幕前屈指可数,反倒是进入八强赛和四强赛后“忽如一夜春风来”——转会频繁、重磅频出,甚至联赛的最终走向都因此改变。可到了下赛季联赛开始,临时转会的球员又各自回归母队,转会市场依旧是一潭死水。

  另外,经过“二次转会”的大洗牌,球队当中的非明星球员更是有苦说不出。她们辛辛苦苦打拼大半个赛季,好不容易跟随球队跻身四强,却因为部分国手的加盟而失去位置,后备人才更是没有了冒尖的机会。最终,联赛无异于国家大集训队的分组对抗赛。难怪有球迷调侃:除了郎平和朱婷,还有什么是我们在排超半决赛看不到的?

  实际上,设立“二次转会”推进职业化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借此提高联赛人气的目的也无可厚非,但表面繁荣的泡沫背后,呈现出的依旧是业余的思路和水准。

  为此,中国排协可以效仿NBA的赛季中期交易,或者欧洲足球联赛冬窗转会等较为成熟的转会制度。比如将转会窗口固定为联赛中期的一个时间段,避免在联赛末期出现大范围的人员流动。而从根源上看,修改相关政策,让球队摆脱各省区市体育局的管辖模式,才是实现自由转会、实现职业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自@界面体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排超联赛二次转会杨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