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拍《李娜》前急需看到的两部电影

2017年09月04日10:03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两次机会,与陈可辛导演探讨计划中的大电影《李娜》。最近一次大约是两月前,大家都有些小焦虑,甚至萌生索性做网剧的念头。在陈导意识中,当下电影消费的主力该是网生一代,再者李娜故事多彩,一部电影容量有限,不如移师网上,大电影待因缘具足再说。

  《李娜》,对于投资者和票房,理论上都该是利好。但总有操切之感,剧本以及主演人选的难点让预期不得不一再调试。问过李娜,谁演她最合适,答案是汤唯。导演决策,要选新人,网球个训已快一年了。原本想给导演出主意的,没想到一见面喋喋不休,说的都是难度,直接添堵,拍一部好的体育电影,太难了。

  当年谢晋导演拍《女足九号》,曾经找到我,要去了我们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玫瑰碗里拍的素材,那年月,再造经典运动场景,难上加难。如今,科技无所不能,随随便便可无中生有,但我看着去年新片《黑色闪电》(Race),欧文斯跑在八十年前的历史尘埃里,还是觉得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不过是个油漆未干的老宅子。

  《摔跤吧!爸爸》刺激了太多人,故事、人物、场景俱佳不是不可能,高票房同样可期。因此,《李娜》压力更甚,唯有默默磨砺。金秋九月,北美市场上一气将投放两部与网球关联的电影,一定可为陈导释疑解惑,增强些信心。论关注度,《性别大战》(Battle of the Sexes)会涟漪不断,讲述1973年比利·简·金与里格斯在休斯顿上演的男女对决,这场比赛一向被视作性别平等时代大潮中的标志事件,女子网球自那之后开始登堂入室。还有一部网球电影略带小众气质,名叫《博格vs麦肯罗》,精细描绘一时瑜亮的两位天王1980年温网决赛中的传奇对决。

  美国体育媒体Bleacher Report近些年曾经好事地列出了所谓百大体育电影榜单,居然没有一部与网球有关的电影入围,这多少有些让人错愕,《赛点》不错的啊。更让人不解的是,在影评家看来,网球居然不被包含在流行公众文化之中,哪怕费德勒和小威一时无双。虽然如此,但当《性别大战》谋划之时,他们发现居然有另外两部同一题材的电影也在暗自萌芽着。结果,《性别大战》率先撞线,估计其他两部早就知难而退。

  时不时,我们都会追问自己,为啥不拍体育电影?在一个电影多样性严重欠缺的时代里,并非独缺体育的电影。体育,人类情感的总和。体育,时代的映照。体育电影如果是妙手偶得也是一种意境,《性别大战》一片导演就是在与妻子探讨男女平等时,才被拉进那个怀旧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历史情境中。越深入,越惊叹,我们辜负历史太久。

  比利·简·金,人称“金夫人”,高擎性别平等大旗。在婚姻之外,长期与化妆师保持同性恋情,影片中披露了“金夫人”艰难隐匿私情的过程,如若当年不伦同性恋情暴露,积极捍卫女性神圣平等权益的形象顷刻会覆灭。1973年,里格斯作为网坛名宿曾邀约比自己年轻至少二十岁的“金夫人”来场对决,起初遭到拒绝,因此历史上的第一场“性别大战”是由另外一名女选手成就的。里格斯以及背后的组织者不愿作罢,以10万美元再度邀约“金夫人”。

  四十年前,10万美元在体育世界简直是无法拒绝的,“金夫人”接受邀约。里格斯作秀至极,将球衣上的广告卖给糖果商,开场时更是以糖果为礼物,屈膝礼赠予“金夫人”。比赛中,里格斯打法飘逸,甚为诡异,戏剧性地输掉“性别大战”。知情者称,里格斯玷污比赛,在地下博彩买了自己输球。还有一种说法,里格斯平日里放浪形骸,债台高筑,黑社会威胁他必须输掉比赛。

  这故事好极了,再将其简单归类为体育影片或网球影片就太偏狭了,导演自认拍得是历史大片,与《间谍桥》无异。在美国影坛,如果是一部典型的网球影片,那必是一部小制作影片,至少与美式橄榄球影片比起来,花钱少多了。但《性别大战》不可小觑,“金夫人”的扮演者爱玛·斯通当红,号称片酬第一女神,《爱乐之城》红遍天才。里格斯的扮演者也是一线明星——史蒂夫·卡瑞尔,《猎狐者》、《咖啡公社》和《最后的旗帜》都是得意之作。

  陈导注意啦,眼前的这两部所谓的网球影片可都是大咖,出品方必有票房野心,甚至对海外市场都有诉求的。因此,《李娜》扮演者还可三思,实力派明星的作用不可忽视啊。大咖固然好,但要钻进体育巨星的躯壳里也是难上加难啊。当年的“性别大战”全球有9000万观众收看了电视直播,堪为盛事。导演找出当年录像仔细观摩,力求让两位大咖甚至在握拍方式上都要丝丝入扣。看完当年比赛,网球运动也是四十年间沧桑巨变啊,“性别大战”节奏舒缓,仿佛起舞一般,爱玛·斯通相貌已经完全仿真,只需心里荡漾着韵律就好。里格斯当年的陪练如今尚在人世,不辞辛苦陪着卡瑞尔真练了几个月网球,当然按着这训练水平练到死也休想得巨星神韵,大部分比赛场景中还得拜托网球高手代劳。

  为拍大电影,陈导团队与李娜的交流一直在持续。《性别大战》也将是历史仿真样板,但并非所有影片都会尊重尚在人间的主人公,《博格vs麦肯罗》便是一例。麦肯罗,网坛老英雄,曾经的叛逆坏孩子,如今的大神。令人不解的是,《博格vs麦肯罗》制作方居然没有人登门拜谒,主演希亚·拉博夫公开声称,自己是通过看麦肯罗自传来揣摩角色的,甚至连一个电话也未曾通过。也许拉博夫把麦肯罗当成了他演过的《变形金刚》。

  麦肯罗悲愤啊,也毫无办法,因为这部影片并非官方传记片,人家由着性来也没毛病,可是原型活得好好的,总想让屏幕上的那个自己靠谱些啊。麦肯罗对这部电影的祝福很简单,就是希望那些主演大人们在片场球场上不要太傻了,在他眼里,他自己都已经基本忘却了36年那场传奇对决的精细感受,他就不信了,那个“变形金刚”能演得活灵活现。再说了,这个“变形金刚”可是个悲剧,他是右手握拍,千万别忽略了大神可是左手将,出这个笑话就不好了吧。

  拍体育电影要时刻提防麦肯罗这样的大神,他们可是口无遮拦,在他心目中,哪儿有啥伟大的网球电影啊,都是“可怕的电影”,他自己参演的网球影片也不幸包含在内,演员想演好运动场上的巨星是比登天啊。好在电影是拍给群众的,演员虽不能复制运动员的眼神、肤色以及皮肤质感,但观众往往在意的并不在此,他们要的是故事,要的是想象中的人心激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李娜网球汤唯陈可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