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推行足球教材不如设足球奖学金

2015年03月15日11:18   体育专栏  作者:杨华  

  人教社《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露出庐山真容,这部历时三年编写完成的教科书凝聚了金志扬等30位专家的心血,并且引入3D图像展示技术动作、扫二维码观看真人视频等创新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都充斥负能量,基于塔西佗陷阱,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对足球教材花样吐槽,比如“贝利能看懂人教社教材吗”?比如“马拉多纳更爱成人3D、成人扫码”。比如“继不会说的英语之后,我国马上要创造不会踢的足球了。”

  其实足球早已成为欧洲、日本校园的重要课程,相关教科书数不胜数,还设立了配套的足球训练营。不管怎样说,国内推出一本与时俱进的足球教材,终归是功德一件,真正熟悉校园足球的朋友都知道,体育老师和孩子们都渴望教材的系统指导,而不是在西甲、英超直播慢镜回放里研究基本功。

  我担心精心打造的足球教材会在课桌里睡觉,就像老师从来不讲的“生理卫生课”,孩子只能自己翻看揣摩。或者足球教学课改成“足球数学课”——两队比赛共有22名球员,甲队一名教练一名选手和乙队两名选手肢体冲突均吃到红牌,问甲队还剩下多少球员?……

  高考指挥棒的掣肘,独生子女的娇宠,球场匮乏的现状,诸多不便束缚校园足球教育改革,足球教材的学习和落实,的确不容乐观。中央领导的强大意志固然会让某些官员不敢玩忽职守,但政令传达到基层的力度还是个未知数。

  依个人愚见,提振中国足球首先要提振足球文化,确立“足球光荣”的氛围,让足球融入生活,就像呼吸一般自然,甚至如马拉多纳所言,将足球视为一种信仰。惟其如此,足球教材才能成为热门读物,足球授课才能成为兴趣教学。

  所谓“足球进高考”只是球迷的激愤语,完善校际联赛、建设校园梯队,使教材的理论化作现实,方是可行之路。既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坦言校园足球“不差钱了”,那就该设立高额的足球奖学金,让踢球成为一件很拉风的事情。央视和地方卫视可以借鉴日本,直播中小学联赛,吸引赞助商和广大观众关注,鞭策学校搞好足球。

  一本足球教材的推出,媒体动静儿如此之大,恰恰说明我国足球读物严重匮乏,乃至于眼界狭窄,大惊小怪。相比于一板一眼的足球教材,足球战术、足球传记、足球文化类书籍更能激发青少年的深度阅读兴趣,可惜在足球作品的翻译和创作上,我们的落后程度可能较国足的落后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就拿最通俗、最经典的足球战术著作《逆转金字塔》来说,竟然无中文版上市,这就相当于文学作品不引进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一样难以想象。至于足球传记、足球文化的外国获奖图书,中文版更是凤毛麟角,充其量鱼目混珠出版几本梅西、C罗、小贝等超高人气球星的传记,因为他们的球迷多,降低了积压赔钱的风险。

  国内可曾有过一篇伟大的足球小说?可曾有过一本有趣的足球随笔?可能有过一部震撼的足球电影?可曾有过一个好看的足球卡通?哪怕类似《舌尖上的中国》来个《脚底下的足球》也好啊!既然足球文艺一片空白,又怎敢奢求国足的昌盛!我建议相关部门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足球作品翻译者、足球书籍创作者以及推出足球类图书的出版社,避免他们的精力付出与经济回报不成正比!

  只要足球文化植根于中国,激发年青一代的足球热忱,铲除整个社会对足球的偏见,鼓励各种资本投入足球产业,拥有人口红利与大国红利的中国足球想不崛起都难——别忘了,热爱是最好的教科书。

  大公体育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校园足球 教材 中国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