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中超真是亚洲最佳?

2014年12月05日09:36   体育专栏  作者:颜强  

  通过横向排名,比较不同联赛的竞争力,已成为每年媒体必做的功课。

  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的周日版,最近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他们列举了全球34个不同的职业足球联赛,按照10种标准来打分,包括国际竞技成绩、联赛内部竞争激烈程度、进球数、教练素质名望、上座率以及联赛整体收入、俱乐部经营状况、球员和教练薪资、媒体友善度等等,最终得出了一个全球职业足球联赛的综合排名。满分为110分,不奇怪的是,这个榜单上,英超高居榜首,77分。

  值得中文媒体注意的是,《每日邮报》给中超打分36.3分,最终列到全球第16位。中国排在英超、西甲、德甲、法甲、意甲、巴西阿根廷、荷兰、英冠、墨西哥、美国MLS、比利时、俄超、瑞超和阿尔及利亚之后,但却领先于日本J联赛(亦为36.3分)、澳大利亚A联赛,以及瑞士、波兰、葡萄牙、乌克兰、丹麦、挪威、苏格兰、希腊等欧洲联赛之前。韩国K联赛,可能由于疏于统计,榜单中不见名。中超在亚洲联赛中排名第一。

  在这种力图面面俱到的综合排名中,一些打分项目对最终排名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国际竞技成绩一项,欧冠难度远在亚冠之上,但得分加权系数差异不大。教练的能力和影响力也是重要加分项目。报道专门强调里皮集世界杯、欧冠和亚冠于一身的特殊性,其个人对中超排名有积极推进作用。如今里皮挂印,来年中超排名还要想力压J联赛,恐怕不易。

  排行榜向来是媒体噱头。但就在一周前,全攻全守体育发展公司和网易门户,联合发布了《2014中超联赛价值报告》,这是这份报告连续第三年度发布。与《每日邮报》相比,这份报告更集中分析了中超经营状况、最新赛季和过往赛季的差异、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份报告,中超在上座率一项上仍然领先亚洲,全球前十,而且相比2013赛季的高上座率并没有下滑迹象。但是整体上考量2014中超赛季的经营状况,我觉得只能用“镀金时代”来形容。

  虽然市场经营收入在明显上升、赞助收入来源在丰富化,但是中超经营上的整体失衡没有得到修正,而联赛的先天不足也不可能通过新增收入途径得以补充。从2011年逐渐升温以来,2013和2014赛季的中超联赛环境的确有所优化,成长加速,社会形象也有所改良,但这些只是表层浅变化。它的一些致命问题,包括收入来源单一、过度依赖赞助等局面没有被打破;在比赛日收入(门票为主)以及媒体版权收入这两大类别上,中超联赛仍然少有建树。而像英超德甲的商业成功,恰恰是源于后两项上丰沛的进账。

  英超2013—2016这三个赛季中,仅媒体版权收入一项,平均每个赛季可分配收入约130亿人民币,是中超百倍。中超有不错的上座率,但给球迷的服务太差,上座率不能转化为更高的比赛日收入。如果说媒体版权收入低还是由于政策限制的话,那么比赛日收入低下,则和中超经营失衡相关。

  中超16家俱乐部在2014赛季中总支出的91%,用在了支付球员教练薪资及转会费上。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据。欧美职业俱乐部的财报分析中,有一条经营红线,那就是薪资等人力成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50%,而中超的91%是对总支出而言!更重要的事实在于,中超16家俱乐部,虽然2014赛季总收入超过20亿人民币,但总支出远在总收入之上,大部分仍是亏本运营,它们的人力成本一项就超过了总收入。

  不算高的收入,哪怕增长迅速,也都被球员教练薪资吞噬掉了,本该更多用于服务球迷,却毫无资金积累。所以中超俱乐部无一拥有自身球场、很少为球迷提供人性化服务,哪怕是有点趣味的纪念品也相当罕见。不投入,如何能拴住受众、谋得未来高产出?

  英国媒体给各大联赛排序,自得其乐,全球排名,折射不出联赛间差异的细节和原因。《2014中超联赛价值报告》,多少让我们看到了中超一些真实短缺和危机。只是当我在“2014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发布这个报告时,会场间早已不见足协领导的身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超联赛 英超联赛 赛季支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