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午志:缺少拉米雷斯的苏宁这样进攻?

2016年03月18日17:12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亚冠小组赛第三轮已经结束,江苏苏宁是中超球队中唯一一支客场作战的球队,虽然0-0战平东京FC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没有取得进球,也是让很多江苏球迷有些失望。很多人会说,拉米雷斯的红牌停赛极大地影响了球队攻防两端的质量,特别是在进攻方面,巴西铁腰的缺阵,让特谢拉、若和吴曦之间,缺少一个有力的衔接点。缺少了这个串联点,江苏苏宁的反击质量和前几场比赛相比,下降不少。特谢拉获得高质量的传球次数急剧下降,而若也无法在锋线上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此役江苏苏宁在进攻方面,是如何利用特谢拉和若的进攻能力呢?效果如何呢?看完下面的几个战例,您就明白了。

  开场之后,江苏苏宁反击中由于中路缺少拉米雷斯的衔接,只得更多地从中后场发动长传进攻,但效果较差,为什么呢?因为,传跑总是缺少默契,而皮球也是更多地找到若的头上。虽然若有着1米91的身高,但如果您要是看过整场比赛就会知道,若在背身争顶高空球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例如图1—2。

图1  若回撤要球,同伴却传出过顶球图1 若回撤要球,同伴却传出过顶球
图2图2 

  解析:

  图2中,若中路横向跑动然后突然变向前插,但持球的同伴却迟迟没能及时传出皮球。等将球传出后,若已经处在了越位的位置。至少在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出,国内球员的传球意识还需要更好地跟上外援的跑动意识。

  但某些时刻和局面下,也并非国内球员的问题。从若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属性来说,其背身争顶能力本身就不强。因此,只要是球传给若的头上,便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包括下半时的这一次,如图3。

图3图3

  包括同伴接到特谢拉的传球后,在中后场没有及时出球,而是选择在对方的包夹下个人带球,结果被对方反抢成功,如下面图4。

图4图4

  解析:

  图4中,在中后场狭小的空间内,如果能及时出球,会较大可能地化解对方的围抢。但一旦个人带球,则将陷入对方的合围当中。想想前天夜里阿森纳做客诺坎普时的第一个丢球,就是科斯切尔尼在中后卫的位置上选择向前带球结果被断,造成本队失分。

  那既然给若的头球无法发挥其优势,和特谢拉在中后场配合时处理球上又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在其他进攻的局面下,是否会有更好的选择呢?是的,有,那就是将球传到若的脚下,利用他背身控球的能力,发挥其支点作用,以此再向前推进,如图5、6。

图5图5
图6图6

  图5和图6的这两次进攻,球经过若在脚下的回做,分边,再寻求向前的推进,这样的进攻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除了这种推进方式,大范围的斜长传,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像上半场特谢拉传给若,和下半时刘建业斜长传找到特谢拉的传球,都是较好的快速推进方式,如图7、8。

图7图7
图8图8 

  解析:

  球队中存在长传准确的队员,而且斜长传会更好地利用同伴扯出的空当。而如果在对方已经布好防线的情况下,还选择像上述的直线传球特别是传头上寻求摆渡和过渡的话,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了。

  至少,持球和传球的同伴,在不同的局面下,要提前观察接应同伴的位置和对方盯防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同伴的特点才行,知道同伴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拉米雷斯特谢拉刘建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