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总决赛创造了国内赛事历史最高的收视纪录1.9亿,即便与国际大赛亚洲杯、亚冠、超级碗相比也不遑多让。六场系列赛平均分钟收视是1700万,虽然难及亚冠恒大夺冠夜的2300万、亚洲杯中澳大战的2700万,但要比恒大亚冠小组赛、国足亚洲杯小组赛高出一大截。
要知道,CBA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联盟,它没有中超与日韩俱乐部对抗的噱头,没有为国争光的提法,更没有足球般的政策强力支持和资本大鳄涌入,仅仅凭借篮球本身的魅力和市场运作,就在平均收视率上牢牢压制了中超。
从资本回报来看,CBA足以让中超自叹弗如,尽管砸钱的土豪气远远不及中超,但CBA盈利吸金的能力更强,可以拉来更多赞助,可以派发更多分红。就拿冠名费来说,李宁公司为CBA开出5年20亿的天价,而平安集团给中超的是4年6亿。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个运作成功的职业化联赛,CBA和中超赛程上基本不冲突,CBA大约在冬季,中超从春到秋跨度更长。CBA和中超往往会被拿来比较,即便CBA在体量、总投入、薪资水平、现场人数等环节都处于下风,却在“吸睛效应”上有过之无不及。
CBA在本土球迷文化营造上走在了中超前头,孔卡就曾匪夷所思,为何亚冠大多数中国人都给广州恒大加油?过分的博爱暴露球迷归属感的缺失。而CBA则不然,首钢俨然已是全民公敌,就像曼联之于英超;而在北京,首钢又在享受英雄待遇,你能想象北京当地有45%的观众(600万人)收看总决赛的群情澎湃吗!
“放开打”的CBA某种程度上比NBA更刺激,有悬念、有恩仇、有话题、有口水,就连吐槽裁判、斗殴撕逼,也成为了CBA大戏的一部分。特别是季后赛阶段,比赛可以用惨烈形容,千回百转的剧情、最后时刻的绝杀。对于非球迷的普通观众来说,高潮迭起的CBA,要比偶尔高潮的中超有意思。马布里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比赛,孔卡、埃神恐怕就很难一条龙解决战斗,对于大众英雄崇拜情结的满足,让CBA争取了更多“伪球迷”。
CBA的强势也是中国特色使然,由于NBA借姚明对华完美营销,篮球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被严重高估了。从参与度上讲,篮球已是中国第一运动,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调查数据,篮球大众观赏率34.9%,是足球的三倍还多!随便走进一个大学校园,你都会看到篮球场人满为患,足球场空空荡荡,90后的篮球狂热也拉升了CBA收视。
还有重要的一点,篮球场相对较小,暂停间歇次数多,嘉年华色彩浓厚,镜头更易捕捉焦点,各界知名人士都喜欢亲临CBA赛场增加曝光度,反过来也给CBA打了广告。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在《断片集》里分析:“篮球更像舞台剧,足球更像史诗。”对于一个缺少史诗的民族来说,文化认同上可能也更亲近热闹的篮球,而非壮阔的足球。
目前来看CBA似乎要比中超更受欢迎,但足球毕竟是世界第一运动,习主席极为看重足球对国民性的塑造作用,随着大众眼界更高、视角更广,随着足改措施的全面推进,预计中超未来将会把CBA甩在身后。事实上,CBA和中超的健康竞争,才是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幸事。
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基数,足以容纳数十个职业联赛,希望在CBA和中超的示范作用下,拳击格斗、排球、冰球、英式橄榄球、美式橄榄球、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都能打造出优质国产品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