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碩:永远不会被理解的裁判

2014年12月14日09:59   体育专栏  作者:朱彦硕  

  裁判问题,在这一季的CBA赛季开始前,虽然篮协做了种种工作,但是争议比赛还是出现了。尤其在最近,该来的争吵还是要来,裁判又成了众矢之的。

  在CBA的上一轮比赛,浙江稠州银行对东莞新世纪一战,由于消极抗议裁判的吹判尺度,浙江队球员频频故意犯规,让东莞新世纪球员罚了65球之多,并有五位球员犯满毕业,而且还面带笑容。对于这个行为,球迷当然不满意,媒体也不满意,浙江队之后公开道歉,并表示愿意接受篮协的处罚。其实不仅是浙江队,之前新疆与北京一战中,北京队对裁判的申诉,最后虽然认定裁判裁决有误,但并没有处份裁判。而WCBA赛场也出现同样现象,山西对江苏那场球,主裁判彭玲居然是在安保戴着盾牌、头盔的戒护下离场,也因她的哨音令主场观众不满,有丢掷杂物的现象。这一切,都使得裁判这工作,再次成了话题,也使篮协在CBA季前所做的工作,仅仅是维护裁判权威,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换句话说,你想让我们都听话,不要去吵裁判问题,但裁判自己做好了工作吗?这是所有俱乐部的心声。

  先谈谈浙江队这件事,我是一万个不赞成浙江队的做法。说实在的,一支球队最好先检讨自己的比赛内容,再来谈裁判问题。如果本身打得就不怎么样,却又拿裁判来说事,我会认为球队很不长进。如果你没有很具体的说明对方收买裁判吹黑哨,却因为哨音影响了比赛的情绪,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原因。

  球队之所以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不管是球队管理层来干涉裁判、或是像浙江队这种消极比赛的行为,有个最根本的因素:他们认为,申诉根本没有用。这就好比,如果你发生什么事要找警察来解决,结果找警察也没用时,那么只好自力救济了,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谁也没法保证。

  我冷眼观察CBA里的种种因裁判出现的问题,其实很可以体会CBA裁判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执法者”,这是一个可以被操纵的,而不是一个中立者。多少人曾经在打官司前先去找法官去说事的?恐怕即使你没干过这种事,也听说过。换句话说,法律虽然摆在那里,但执法者是可以被左右的,这是老百姓的普遍认知。权大的用权力去左右,没权的就用利益,没权又没钱的就只能使用暴力,使执法的一方偏向自己。当没法使执法者为自己所用、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判决时,就会认为他是偏对方的。这种想法一成,谁都想把司法当做利于自己的工具,执法者就是手上的武器,然而,它不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

  如果社会对于执法者的观感是这样的话,那么球场上的执法者就是裁判,裁判的权威被质疑,也变成理所当然的事,那怕他吹的是对的。有很多球迷所怀疑、批评的黑哨,一部份是误判没错,但更大一部份是对吹判的规则不清楚不明白所导致。但这种对于执法者的怀疑已经造成,再怎么洗也洗不白,你都不会相信法官是公正的,又怎么可能去相信裁判能是公正的?更何况,还真有前车之鉴。这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连带的影响到对裁判的潜在观感。

  如果要解决这问题,光是提高裁判的业务能力,或是奖惩都解决不了。首先我们必须先假定,裁判都是公正没有立场的,然后必须给予裁判更大的权限与技术支持。什么权限?就是对争议判决放宽看回放的权限,CBA是中国自己的联赛,没有必要非抱着FIBA的规定死嗑。NBA在当场上三个裁判意见相左时就看回放,无形中减少了很多误判的哨子,比赛也没有因为多看几次录象而延误。篮协自己把裁判的功能钉死,一味的维持裁判权威、以一种不容置疑的高压态度搁置争议,这没有解决裁判问题的可能。而所谓的技术支持,就是需要增加能帮助裁判执法的工具,包括比赛现场有足够的摄影机位,可以随时提供场上争议处的。像京疆之战,为什么会看个回放搞20几分钟,就是现场无法提供辅助的影像所造成。如果只是天天担心看回放而造成的比赛延误,那只是在积怨而已。

  不过还是敬告各个球队,在吵裁判之前,还是先审视自己比较重要。要是裁判的误判无法完全避免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球打好,还比较实际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裁判 浙江队 北京队 执法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