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为过去的比赛更好看?我来告诉你真相

2020年04月17日15:42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很多球迷都说,现在的比赛越来越不好看了,哪里像过去呀,那时候的篮球,才好看。

  理由有哪些呢?第一,说现在的篮球只会投三分,不好看;第二,过去的篮球考验你背身打的能力,肌肉碰肌肉,邦邦邦的,多好看?

  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那么回事。可是,真相到底如何呢?昨天晚上我在家里,通过头条的NBA官方账号,给大家又回顾了一场经典比赛,这回是1998年总决赛第六战,公牛大战爵士——乔丹最后一投!

  两个小时当中,我给球迷解读了当时爵士的打法,公牛的打法,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比赛就是要看全场,从头到尾,而不是看集锦。这全场一看下来——说实在的才一节多,就有不少乘兴而来的球迷飞起了弹幕:

  比赛节奏太慢了啊……怎么这么闷呢……为什么每个球都给马龙呢……能不能仔细说说公牛的三角进攻……他们都不会投三分吗?……不好看……

  我跟他们说:那时候的篮球就是这样,节奏慢,没有攻守转换,没有三分,几乎每个战术都要按既定的套路打。

  我们对1998年G6的记忆,大都定格在这个场景,那是乔丹在公牛队的最后一投,也成就了他的第六个总冠军和FMVP,由此成为NBA历史经典。

  然而从观感来说,当时的真相是什么呢?

  整场比赛,公牛队几乎每个回合都在打“三角进攻”,爵士几乎每个回合都会把球给卡尔·马龙。为了更客观地说明这种现象,我特地把第一节的每一个回合都做了记录(要整场记录太耗时费力),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公牛第一节有24次进攻,其中20次完全打三角进攻,只有一次攻守转换;爵士有26次进攻,11次马龙低位,其中4次用的是横掩护要位。

  当今的高水平篮球,由于攻防研究特别细,既定套路能打的不过百分之二三十,大部分需要即兴变化。在这过程中,一旦对手出现失误,或者抢到后场篮板,第一个寻找的是快攻多打少的机会,至少也要先找攻守转换的机会,趁对手落位不及时,抢先发动进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半场阵地战,因为大家相互太了解。

  然而过去的篮球不是这样。单以1998年G6的第一节为例,公牛队既定战术的执行比例高达83%。那4次未执行战术的进攻是:第一次,库科奇投三分未中,爵士的后场篮板被皮蓬断掉,当即传给空切的库科奇上篮得手;第二次,哈珀抢到篮板打快攻,上篮被犯规,两罚全中;第三次,罗德曼抢到前场篮板后,科尔直接传给底角的温宁顿,中投命中;第四次,乔丹在节末时间快到时的中投。

  公牛队几乎每个回合打“三角进攻”,因为这个战术有优势。在那个年代大家的战术都以中锋为基础,简单直接,容易被破解。而“三角进攻”的每一种变化,都代替了球员自己做决定的即兴发挥,让全队更加步调一致。“三角进攻”是教练替你设计了所有变化,球员去背熟、跑熟,不能跑错。

  你设想一下,“三角进攻”是很多球员都掌握不了的进攻体系,背不熟、容易记错跑错,何况对手呢?所以,当时“三角进攻”占据统治地位,独此一家。但随着NBA的潮流越来越free-style,多数球员拒绝打这样的战术,“三角进攻”在公牛队和尼克队逐渐被被淘汰,“禅师”淡出。

  一整场打这样的战术,球员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集中。这个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组织后卫,只需要按设计把球传出去就可以,目的是最终让乔丹或皮蓬打比他弱、比他矮的人。

  所以,即兴发挥是不允许的,除了乔丹;攻守转换也不提倡,老老实实运到前场,按步骤开始一二三。整个第一节,公牛队只有哈珀“擅自”打了一次快攻,全队出手三次三分球,没有命中。

  相比之下,爵士反而是那支愿意提速打攻守转换的球队,但尽管如此,G6第一节马龙的低位战术比例,也占42%,其中马龙横掩护再要位,斯托克顿再把球给他,这同一套战术占全部进攻的15%,占马龙要位单打战术的36%。

  公牛的应对非常简单:等马龙要到球,朗利能顶则顶,顶不住就上包夹。朗利岂是马龙的对手,没多久就两次犯规了,于是这个任务交给罗德曼,几乎每次都上包夹。

  马龙的应对,是你包夹我就传弱侧,弱侧中投。换到现在的理念,外线每个都得会投篮,会两手三分,一是拉开空间,二是三分威胁大。可是,爵士队是全联盟三分出手最少的队,当年每场出手才8次。G6打下来,爵士出手10次,只命中2个三分。

  这就是为什么整场比赛如此沉闷,要知道这还是历史经典。

  在直播回顾时,有些球迷问我:苏老师,他们那时候为什么不投三分啊?既然马龙被夹成这样,你投三分啊!

  我的回答是:当年的山顶洞人在洞穴里钻木取火,你跟他说,用打火机啊,这行吗?那时候不兴这个,没有专职三分球手。爵士队的霍纳塞克是历史著名的投手,罚球命中率最高时超过95%,三分球命中率超过44%,但他一场球才出手1.6次,命中0.7个。1998年总决赛,爵士队6场球出手三分60个,还不够现在的火箭和勇士塞牙缝。

  所以,当你真的回头去看当年的历史经典,就会非常不适应:节奏慢,战术死板,球员鲜有即兴的神作。

  规则对当时的自由发挥也多有限制,仅在第一节,公牛就被吹了三次“非法防守”,因为没有及时地做到人盯人。

  但这丝毫不妨碍乔丹成为举世公认的帮主,因为在一板一眼的“三角进攻”体系里,他是那个惟一有自主权的球星。公牛队的比赛打到最后5分钟,就不再玩“三角进攻”,改打乔丹的isolation,也就是四人拉开的单打。

  以现在的标准,乔丹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三分投手。他在1997-98赛季三分出手才126个,命中30个,命中率只有不到24%;总决赛6场13中4,命中率只有不到31%。可是,这4个三分里面,有3个来自G6,那场他8中3,最后拿下45分,超过全队得分的一半。

  马龙现在是得分榜上詹姆斯追赶的最后两个目标之一,当然是顶天立地的大巨星。然而,当爵士队用接近50%的战术比例让他低位单打时,尤其在公牛队屡屡对他包夹时,爵士并没有从中受益多少。马龙自己拿了31分,全队只有86分。在总决赛G3,爵士只得了54分。

  公牛最后取胜,经典镜头之一就是乔丹从身后包夹,断走了他的球,这就是同一个战术打太多的缘故。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同意“过去的比赛更好看”的说法。

  过去的比赛放在过去,是好看的,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过去的比赛放在现在,是沉闷的,再优秀的战术,一口气打43分钟,两个多小时,也会审美疲劳。

  但时代总是在向前进,连“三角进攻”这样优秀的战术系统,也会被历史淘汰。上世纪80年代帕特·莱利预言,未来的篮球会更多“无位置化”,身高都在2米06左右,30多年以后这成为了现实。

  第一个向“三角进攻”挑战的是科比,在2000-01赛季他以奥尼尔状态不好为由,屡屡放弃战术安排,因为那样打不能保证赢球。安东尼在“禅师”时代也对抗“三角进攻”,但他只是替全队说话而已。

  传统的篮球理念在2015年被勇士颠覆,由此开创了小球时代,所以勇士是划时代的革命性球队。在勇士之前,“三巨头”热火队对小球早有尝试,只是没有那样极端。

  随着小球在NBA全面兴起,篮球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盛况。你可以不喜欢火箭的打法,但那是众多奇葩中的一朵。勇士也在修正自己的打法,他们从三分出手、命中、命中率全部列第一的队伍,早就变成更均衡的球队,让出了头把交椅。

  这个世界,永远是向前的,绝无可能倒退。

  但人很容易怀旧。怀念儿时无忧无虑的岁月,在油菜地里飞奔,哪像现在还要买门票去看油菜花?但真的让你回到儿时的岁月,你又会发现那时没新衣服穿,没肉吃,日子真的很清苦。怀念旧时的清新空气,山明水秀,可真的让你穿越回去,你会发现那时路上尘土飞扬,出门要坐很长时间的绿皮火车,车厢里充满了汗臭。

  现在一定比过去更好,只是每个阶段更好的程度不同。

  所以我从不比较历史地位,从不排列个人座次,不愿意脱离历史环境来观察当时的历史阶段。

  厚古薄今,是最保守的思维,只会让你提前衰老,被历史淘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NBA乔丹勇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