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CBA选秀的尴尬何时了

2017年08月04日07:51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姚明第一次当大卫-斯特恩,站在选秀台上宣布中选球员,40次机会读了11次,尴尬了29次。

  这不仅是姚明的尴尬,也是CBA的尴尬,更是中国篮球现状的尴尬。

  CBA选秀这是第三年,从数量上看“大有进步”:2015年20人参选,只有佛山(现广州队)选了1人;2016年27人参选,8人中选;今年48人参选,有11人中选。

  但无论数字怎样变化,都只是数字的改变。在根本上,CBA的球员绝大多数仍会出自各队的青训系统,而且,大学难以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现象仍在恶化中。

2017年CBA选秀第一轮
顺位 球队 选择 来源 年龄
1 八一 弃权    
2 广州 陈盈俊 台湾 24
3 同曦 周仪翔 台湾 26
4 北控 弃权    
5 浙江 惠龙儿 香港 28
6 福建 杨凯 福建队 21
7 吉林 张锦 辽宁队 23
8 山西 班铎 清华大学 22
9 青岛 刘鸿博 北京大学 24
10 天津 弃权    
11 江苏 刘磊 清华大学 22
12 北京 弃权    
13 山东 弃权    
14 四川 弃权    
15 广厦 弃权    
16 上海 弃权    
17 深圳 弃权    
18 辽宁 弃权    
19 广东 弃权    
20 新疆 弃权    

  姚明上任篮协主席后,从国家队到CBA新政不断,选秀当然也不例外。但选秀有一个尴尬的现状,大学球员每年参加选秀就这么多,第一届17人,第二届15人,今年16人。企图通过CUBA来改变选秀超冷的现象,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这次姚明实行的新政策,从CBA青年队挖掘潜力,一是鼓励各队送,二是鼓励各队选。两年前第一届选秀时,俱乐部只推送1人,去年上升到14人,今年增加到29人。所以,创纪录的48人参加选秀,主要来自各俱乐部青年队的贡献。

  鼓励各队送:规定各队18岁以上的球员,如果不能证明俱乐部培养过3年,或者代表俱乐部打过2年青年联赛,必须送选。

  鼓励各队选:选中的青年队员不占16人大名单限额;选中青年队员后,只需要和培养方私下协议,给对方一二十万的转会费,即永久转会。

  从下面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青训实力雄厚的辽宁队一下子选送了6人,尽管只有张锦一人中选。

2017年CBA选秀各地选送对比
来源 数量 选中 推送单位 数量
大学 16 4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2
大连理工、山西财大、山西大学、上海工程大、西北师大、山东科大、青海师大、湖北工大、山东大学、北京工大、天津大学、中国民航 1
俱乐部 29 4 辽宁 6
青岛 4
福建、上海 3
广州、山西 2
广厦、北控、青岛、深圳、天津、新疆、浙江、江苏、吉林 1
香港 1 1   1
澳门 0 0   0
台湾 2 2   2
总计 48 11 32 47

  按照要求,各队的总经理或代表悉数到场,但多数只是点一下卯,继续当看客。首轮20次机会,上赛季前9名全部弃权;第二轮,上赛季前15名有14队弃权——惟一没有弃权的是深圳新世纪,但他们挑中的球员王昱尧,却是本队选送的。

  新世纪俱乐部总经理王珏说:之所以把王昱尧选送,一是按照篮协要求,二是想让他感受下选秀的气氛;如果没人选,那新世纪还要继续培养使用。新世纪多年来青训实力雄厚,人才多,但也以“仁义之师”出名。

  29个“弃权”尴尬吗?但这是中国篮球的现状。长期以来,教育部与体育总局两套系统之间像井水与河水,如果这种体制壁垒不打破,选秀的“尴尬”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不管你送多少青年队员去选秀,让选秀队伍壮大。

  姚明新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让参选球员数量增多,但专业青训体制与CUBA体制各有各的难处,既不能缓解对方困境,也不能改变自己困境。

  首先看集中了优秀大学生球员的CUBA,每年有64队参加比赛,按每队15人计算,应该有960名球员,但参加CBA选秀的只有16人,占1.7%,这个比例实在太低。被选中的只有4人,占0.4%,即1000名球员只有4人会去打CBA。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数字。2015年”状元“方君磊被重庆队(现北控)选中,只打了一场球,第二年退役去新华书工作了。去年”状元“是北京大学的郭凯,在广州队打了18场球,每场出战不到12分钟,后来因腰部受伤休战。同样是广州队选中的谷玥灼来自CUBA强校中国民航大学,他只打了一场球。今年被江苏同曦选中的乔文瀚来自天津大学,他去年就参加过选秀,今年已经26岁。

  实际上,今年参加选秀的16名大学生球员,平均年龄23.5岁,其中有5人在25岁以上。我曾数次提到篮球运动员的年龄阶段划分:18-22岁是培养期,22-26岁是锻炼期,26-32岁是黄金期,32以上是保持期和衰退期。CUBA球员在本科毕业后仍能以研究生的身份参赛,这是各校保持精华的一种方式,但这些精华一旦走出校门,球技已经定型。

  这次选秀大会期间,李克担任其中一队的教练,他对这些大学生球员的领悟能力非常赞赏:“我说了一次以后,下一次他们就会在战术中执行,领悟能力特别强,这可能和他们受的教育有关。但你要说其中有没有能改变CBA球队的人——没有。”自从刘子秋、曾令旭以后,CUBA再也没有输送过能打上主力或重要轮换的球员。

  但是家长们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把孩子们往大学送,这是因为,打了CUBA以后,既有文凭,将来还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送到青年队去,能不能打上一队就不好说了。有一位曾在CBA执教过青年队的教练说:“在CBA,青年队能打上一队的,如果有20%就不错,30%就很好了。你看国字号的国少队,往国青队送就得刷掉一半,国青往国奥队送,又得刷掉一半,这都是非常优秀的苗子。大部分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如果打不上一队,既没有文凭,找工作也不容易。”

  而CBA的一位总经理曾跟我感叹,说现在CBA的困境是招优秀苗子难,好苗子送去CUBA,训练条件又跟不上,从大学里出来再去CBA,已经很难适应了。

  一名优秀的CUBA球员,毕业后找工作非常轻松,因为他还能打球。平时替单位打比赛,闲下来还能打野球,一年下来四五十万收入比较轻松。如果去青年队升不到一队,一个月只有几千元工资和训练费,到CBA当边缘球员,一年的训练费和出场费、赢球奖金加起来三十多万,这是很多CUBA球员犹豫要不要选秀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篮球的顶级职业联赛,CBA主要靠俱乐部的青训系统输血,而且,体育局作为旧体制的一部分,仍然支撑着CBA的半壁江山——你不得不承认,辽宁、山东、八一等体育局传统单位,一直在为中国篮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选秀之前有个小插曲:四川体育局的优秀青年队员黄荣奇,想参加选秀,他的身份属于四川省体育局,但四川队认为体育局的青训是四川队共建,黄荣奇应该与四川队直接签约。在总经理会上,各队举手表决,同意这次按四川队队员处理。

  体制是个问题,尤其是体育局和俱乐部的“双轨制”,对球员流动是很大的束缚。但CBA又非常依赖这样的体制,因为这就是它的“造血机制”。

  篮协一位官员说:“眼下选秀的尴尬,是两个‘圈子’的事情。CBA俱乐部当然也首先用自己培养的人,如果在俱乐部打不上球,篮协希望他们把人才贡献出来,选中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转会费。”

  这次被选送的青年队员,平均年龄20.3岁,如果他们的年龄都准确的话。

  所以,姚明的新政中,既有强制的刺激,又有对原规则的妥协,因为各俱乐部就靠这套机制生存。但是,作为篮协主席,他没有办法改变CUBA和CBA青训隔离的现状。

  因此,在姚明刚刚当上篮协主席时,我曾在文章《姚明上任“三把火”,一把一把慢慢烧》里的结尾这样写:“我认为第三把火,就是把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之间的壁垒烧掉。这需要时间,姚明的任期够吗?”

  面对选秀的尴尬,这把火还真不知道该往哪儿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CBA姚明选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