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王振宇和他的孩子U联赛

2016年04月12日10:37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我认识王振宇,是在一次极其偶然的场合。

  那是去年底上海的某个饭局上,席间大咖云集,野心与荷尔蒙觥筹交错,翩翩起舞。但王振宇,却在不动声色中带我们进入到他的叙事节奏,和创业江湖。

  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始终掌握话语主控权的是他?因为他有着一张著名的明星脸?在座的最不缺的就是体育明星业内大咖。是他操作的赛事够牛逼?好像中超CBA以及那些轰动一时的大买卖不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最帅?最善于讲故事?资本和人脉最深厚?

  都不是!他讲述的,不过是自己从业十数载后,从最热门的商业模式中下沉,精心耕耘于校园等草根赛事的酸甜苦辣,以及基于社会层面的理性思考。

  可能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因为热爱,因为真诚,因为专业,因为创新,所以直指人心。

  当然,还应该加上他在各个阶段,各个角色之间的随意切换:

  [运动员]前八一男篮技术全能的后卫,3200米与折返跑等多项测试排名第一者,这些标签证实了,他洞悉全局的掌控力,对赛事与运动员需求如X光线般的理解和传统力。

  [创客]如今全民创业已成时尚,但你知道吗,在2003年多数人还不知体育产业为何物时,他就已经开启了体育营销之旅。十几年来,从足球篮球到滑翔伞,从联合利华到耐克阿迪,他活动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运动项目,服务的客户几乎包括所有500强在华企业。

  [赛事推手]从中澳中美商业赛事的引进,到全球最大规模的大企业白领赛事创办,再到基于大学生的U联赛,他成为不少赛事模型的定义者和引领者。

  [投资人]或许只有80亿买卖才能刺激你的胃口,但在他的交大、长江商学院校友群,从马云到王石等,已经见证了无数亿级重磅交易的诞生。而他的赛事,从2007年尝试融资,结交了在上海的数百家投资机构,每周一起打篮球,发现了企业与资本的奥妙。8年的打磨让他和投资人成就了一项理性的举动——2015年底实现千万级preA融资。顺便提一下,他作为行业专家曾参与过不少投资机构对于体育项目的投资评估,也将是手握数亿体育基金的合伙人。

  好吧,之所以枚举如此多,我其实想表达的是:一个阅历如此厚重,生活情趣和天才感觉都如此出众的人,一个对自己所创立的平台像孩子一样呵护备至,并永远活跃在赛事和技术最前端的人,永远是上帝给予这个浮躁体育时代最大的恩赐。

  拿他的孩子之一——中国第一个高校业余大学生赛事U联赛来说明吧。当初创立这一赛事的动因,只是在协助世界第一体育品牌进行地推活动时,他有感于校园群体(16-25岁),这个中国体育消费和体育赛事的核心群体所拥有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当充满短期性和商业属性的品牌商无力也无心耕耘大学领域之后,王振宇和他的小伙伴接管了“场上局面”。随后,他们一头扎进了校园,并一扎就是好几年。

  尽管如今的王振宇,对当初的困难轻描淡写,但可以想象,前两三年由校方和赞助商所构建的信任壁垒以及无处不在的防火墙,是如何让他们寸步难行举步维艰。但对于横跨军人与运动员两界的他来说,这反倒激起了他的战斗热情:他执拗地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包装手段和最踏实的服务,来耕耘好这一赛事,“我要让这些普通草根明星,每一位都受到关注尊重,走上球场有步入殿堂般感觉,”王振宇说。他的这份自信来自于自己在国际营销领域的显赫经历:从科比、奥尼尔到顶级运动队等,不少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大活动,都是出自他的团队手笔。他的公司也有点类似中国体育的黄埔军校,云集着大批优秀的员工现在UA、耐克、斯伯丁担任市场甚至大中华市场部门的负责人!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整个项目的创意与推广到和政府部门申报签程,甚至体现在篮球馆的精确数据,多少台摄像机,灯光舞美等项目管理的执行与管理。

  这么做的结果,是两三年之后,校方已经高度信任这个团队。后期校方已经不需要派人到现场,只需要直接说出需求:你能在最快时间内聚焦到多少人,做多大规模,随后,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活动模板便会变戏法一样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当然,他对这个联赛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校园体育赋予了最直接的本源。这是中国体育面临的最普遍的哈姆雷特式问题,也是王振宇从市体校到职业队再到大学球员,创业到出访考察交流对体育最深刻最本真的理解:追溯本源,创造归属!

  依靠这种信任和专业,王振宇和他的小伙伴在产业化的路上发足狂奔,在学校这个活力而创意无限的舞台上,缔造出一个个的行业第一:

  第一个为大学生赛事专利篮球软件,解放篮球记录台的赛事;

  第一个首年11000参赛球员赛后及时微信提取个人数据的应用场景的赛事!

  第一个为大学生提供整体线上线下解决方案的赛事;

  第一个向学校提供勤工俭学与直接就业机会的赛事;

  第一个完成赛事IP+体育科技应用+体育品牌三个维度的生态链,在赛事为产品核心的多元化业务,以及校园垂直O2O体育平台搭建,他们已搭建完毕。

  能在最浮躁最火热的时候下沉,能用最具有现代化的活动和营销理念来运营大学生,能用最先进的科技来玩转这个赛事,能坚持8年才在去年开始融资,这体现了一个体育人的视野、气魄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也是他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最深刻的认识和前瞻性的思考。

  数据,也许是对他判断的基石:2016年,他的U联赛已经覆盖15城市150所高校,单单篮球与跑步两项运动直接参赛人数就超过50万,成为全世界参赛选手最多的赛事组织。未来5年,王振宇和他的团队与投资人预设的目标是:联赛将覆盖30个以上省市1500所高校的10项体育运动。在一个互联网+的体育时代,王振宇和他的学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学体控股的上海兴博体育咨询有限公司,终于依靠多年的持续耕耘和基于大数据的布局,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赛事与健康管理平台,也成为不少投资巨头疯狂追逐的焦点。

  “当初玩体育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只顾着顶尖赛事IP,只顾着社会影响力,砸多少钱都不在乎,我就觉得比较盲目且缺乏对于行业的建设性。作为体育从业人士,我知道这些所谓的顶级IP,如果没有赞助商和投资,可能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国人应该做的是学习如何真正运营IP,在权益期内利用IP迅速增值且完成自我生存模式,”王振宇曾对我感慨地说,“中国的体育,需要沉淀,需要文化,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专业操作,需要自己下沉的属于自己的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最好的美国、日本这两个典型的案例,都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体育产业随之迅猛增长,在此期间两国都有顶尖的本土赛事IP与本土品牌应运而生,从美国的NBA、NFL到日本的Asics。这些随之经济发展的体育产业,同期比较都值得我们中国体育人细致分析,这也是我们团队耕耘普通大学生联赛的初衷。”

  这,或许是新一代的成功模板。

  比起那些挥金上亿的故事,这些基于创业者多年的守候,多年的耕耘,多年的持续创新者的成功,更让我欢欣鼓舞,也更值得我发自内心的点赞。​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王振宇U联赛体育产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