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为何如此辉煌灿烂--中国乒乓长盛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09:14 中国乒协 | ||
成立于1952年的中国乒乓球队,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囊括了两次世锦赛、两次奥运会的全部金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奇观。 近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对丰富我国的政治生活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对徐寅生同志在乒乓球女队的讲话作了重要批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热潮。7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努力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积极开展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两国交流大门进而改善世界政治格局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乒乓健儿在几十年争先夺标的征程中,还孕育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输球不输人”、“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新才有生命力”等一系列倡导先进文化的警句、格言和故事,被人们经久传颂,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凡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值得认真总结。我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刻把握竞技制胜规律,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何来“快准狠变”四字经?/四字经及时加了一个 “转”字/中国占国际乒坛技术与打法百年创新总 量58.7% /“三从一大”的精髓是苦练服从实战需要 中国乒乓球队历来重视对本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乒乓球项目要攀登世界高峰,不但要研究乒乓球运动的一般规律,更要根据世界和我国的情况,研究、把握乒乓球竞技最高层面上的制胜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战术发展道路。 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的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挥拍打出的每一个球,都包含有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比赛得分是按规则将球击中对方桌面迫使对手回球出界或落网,“失误即失分”是乒乓球比赛的特征。由于球拍种类繁多,技术复杂,打法多样,乒乓球比赛充满着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 5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刚刚进入国际乒坛,成绩属于二流水平。面对开始称雄国际乒坛的日本进攻型打法以及昔日霸主欧洲人的防守型打法,中国乒乓球技术朝什么方向发展?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转,还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从而形成自己领先世界的新打法?新打法的指导思想怎么用一两句话概括? 当时擅长正手抽杀反手弹球打法较凶的上海选手们提出“高级复杂,一板解决”,打法较稳的广州选手则提出“能攻能守,技术全面”,从香港回来的傅其芳等人提出“快字当头”。荣高棠等国家体委领导组织来北京参加备战第26届世乒赛集训的各路高手、专家们反复讨论,初步归纳为“快、狠、准、变”,把“狠”放在“准”的前面。当时的中国高手能打出不少精彩球,但失误多,准确性不行,成绩不理想。经过反复推敲,又把“准”放在了“狠”的前面,最终才将“快、准、狠、变”确立为中国主流打法——近台快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当时我们学的是日本,但这四个字的打法风格要比日本人先进。我们总体实力虽然不如日本,一旦积蓄力量向日本霸主地位冲击成功,就会占领制高点。1961年中国队夺得第26届世乒赛三项冠军后,男队连续三次夺得团体奖杯,庄则栋蝉联三届男单冠军,便是凭借着先进的打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执国际乒坛之牛耳。 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乒乓球界着眼于长远发展,总结制定了“百花齐放,以我为主,采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的技术发展政策。这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60年代取得很大成功,开辟了我国乒乓运动的春天。 70年代初,欧洲球队重新崛起,他们把旋转的弧圈球进攻技术和中国的快攻速度结合起来,给我国选手造成很大威胁。面对挑战,我国传统快攻打法何去何从?徐寅生等人提出,能不能在坚持原有的“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基础上,增加一个“转”字,以丰富原有的传统打法。弧圈球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旋转在乒乓球中的重要地位,它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学习和掌握弧圈球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经过一场全国范围的大争论,特别是通过实践,才逐渐对“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有了比较统一的认可。增加了一个“转”字,实质上反映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如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问题。增加了一个“转”字,实际上是抓住了乒乓球发展的规律性东西。从此,乒乓球界面目一新,进攻打法实现了多样化:直板快攻有了明显的变化,谢赛克、陈龙灿、张立等使用正胶的传统快攻,掌握了拉上旋球的技术,打法更具变化和威胁;一批使用反胶进攻型打法的优秀选手如郗恩庭、郭跃华、曹燕华、齐宝香等掌握了弧圈球,使进攻的范围和时机扩展,杀伤力更强。同时,横板进攻打法也从过去作为陪练的从属地位脱颖而出,成为又一种主要打法。百花齐放,使中国队的路越走越宽,80年代初的第36届世界锦标赛,中国队首次囊括了全部金牌。为了使各种打法都要能攀登世界高峰,中国乒乓球界又进一步提出了“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的要求,对制胜规律的研究越发深透。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队3届6年与男团世界冠军无缘。全队一方面卧薪尝胆,大树志气、骨气、杀气。另一方面在技战术上强调积极主动、快速凶狠、中近结合、抢先上手,使我国横板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培养出了马文革、王涛以及孔令辉、王励勤、刘国正等优秀横板选手。他们不但具备了欧洲选手的实力,还体现了中国快字当头的战略思想,如发球抢攻上手快,相持攻防转换快,战术应变快,相持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终于摆脱了落后于欧洲的局面。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横板选手的技战术实力已经超过欧洲选手,成了我国夺标的主力军。女队的优势更大,涌现出邓亚萍、乔红、王楠、李菊等一批横拍名将。横板选手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乒乓球队倡导创新,支持探索新的技术和打法。他们努力求新求变,并善于从偶然中捕捉必然。张燮林当年便是无意中使用了一块废弃的胶皮,发现削出去的球很怪,他刻意强化这种怪,终于创造出长胶的新打法。随后,在运用长胶的基础上,王志良、梁戈亮、陆元盛、黄亮等人又发明了两面不同性能球拍攻守结合的打法,以及进一步发展成蔡振华式的全攻型打法,从1970年到1983年,在国际乒联修改规则之前的十几年中,一直占了上风。高抛发球,也是有人在偶然中发现球从高处落下,加上手臂和腕部的发力能增强旋转。许绍发刻意去练习,后来终于在世界大赛上立下奇功。这种发球,至今仍被各国选手使用。到了80年代后期,我国直拍近台快攻反手的弱点越来越明显,面对欧洲凶狠的两面拉弧圈球进攻常处于被动地位。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创新。经过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精心试验和论证,终于推出“直板横打”的新技术。刘国梁等人率先苦练新打法,从不习惯到掌握比较自如,到比赛中运用见效。现在已被许多直拍运动员包括一些亚洲选手掌握和运用,同时还派生出一些新的打法。 技术创新不仅使我国形成了传统的直拍正胶、反胶快攻,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横拍快攻结合弧圈和防守结合进攻等打法。中国队在打法品类方面做到了“外国有的我们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有”。各种打法,都可以夺得世界冠军。据统计,截止于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健儿,占总数58.7%。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是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基础。运动员苦练基本功,每天挥拍四、五千次,总是围绕着这个原则。谁在训练中按照“三从一大”的要求,练得好,下了工夫,并能在比赛中用得上,谁就能取得成功。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们经常想的是,练了这些有没有用?要想战胜对手,必须先了解对手,知彼知己。因此,运动员、教练员们十分重视对实战的分析研究,重视世界技术的发展动向。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优势和弱点,为每个主要对手建立技术档案,尽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对一些崭露头角的新秀也跟踪搜集资料,几年后有可能成为主要对手的人都在中国队视野之内。 在进行技术训练时,中国队紧紧抓住“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环节,想方设法使技术训练在有针对性的对抗气氛中进行。尽量纠正那些不难、不严、不结合实战需要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首先抓住特长技术,反复精练,使它们在实战中成为得分率和使用率最高的手段。与此同时,重视技术全面发展,以防对手紧紧盯住自己的弱点而失利。 为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大赛前都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模拟训练及男帮女训练,使主力队员每次训练都能与“外国强手”较量。这种做法,中国队几十年来一直保持至今,其他国家很难做到。难怪外国运动员说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中国选手,而是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近年来,根据国际乒坛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队特别重视加强体能训练,改进了训练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恢复性训练,减少了伤病。过去教练员掌握运动负荷仅凭经验和感觉,现在运用脑电系列分析血液内分泌及血液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疲劳程度,科学地调控运动量,提高了训练质量和效果。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比较好地研究和把握了竞技制胜规律,勇于创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战术发展道路,练就了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从而使自己能不断抢占国际乒坛的制高点,主导驾驭世界乒乓运动的发展潮流。 二、狠抓管理教育,弘扬乒乓精神 不想当世界冠军,别进国家队大门/学用辩 证法成为传家宝/敢抓“尖子”才叫管理/ 作风硬才能打仗/算细账强化祖国培养意识 运动员要战胜对手,不仅要有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战术,还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因此,运动队不仅要以训练为中心,扎扎实实抓好训练,同时也要严格管理、教育,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国乒乓球队坚持思想和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乒乓球队重视入队教育。每当一批新队员进入国家队,都要请老领导、老教练讲述乒乓球队的光荣历史,讲述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乒乓球队的关怀和指示,观看容国团等老一辈运动员争冠夺标激烈场面的录相,了解他们成长的过程。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乒乓球队兴起的一种说法“不想当世界冠军,别进国家队大门”,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树立起明确的目标:誓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这种目标在一代又一代乒乓健儿心头深深扎根。孔令辉1988年刚进入国家青年队时,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日记表达志向和决心:“我的理想就是打世界冠军,打奥运会冠军。虽然自己有理想,但没有实际行动,那也是空想。所以要从各方面磨炼自己,加倍地去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乒乓健儿的理想和目标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是因为有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荣誉高于一切”是中国乒乓球队代代相传的响亮口号和行动指南。队内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夺取世界冠军,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矛盾问题,都能在实现这个总目标的前提下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乒乓球是一项充满技巧和智慧的运动。在小小的竞技桌面上,球速那么快,旋转如此强,器材、打法五花八门,技、战术千变万化,要想取胜,必须反应高度灵敏,具有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智慧。运动员入队年龄都比较小,正值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乒乓队的领导和教练重视对他们进行正确思想和理论的灌输,结合日常训练比赛实际,对他们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引导。 当年,国家体委老领导荣高棠等同志,常给乒乓球队讲解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引导运动员教练员如何“一分为二”看问题,如何处理好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手的关系,如何运用辩证法解决训练与比赛中的矛盾和问题。徐寅生同志在女队的讲话,是这种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毛主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从此,学习运用辩证法,在中国乒乓球队形成了风气。虽然健儿们没有读过多少理论著作,不具有多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敢于运用辨证思维,实实在在地去认识和解决经常遇到的练与战、攻与守、速度与旋转、特长与特短、领先与落后、局部与全局、思想和技术、主观和客观等等矛盾,在训练、比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学习运用辩证法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如何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是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经常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60年代,当中国队从第28届世乒赛夺得5项冠军胜利归来,就提出了“从零开始”的响亮口号。他们要求自己尽快从鲜花和掌声中走出来,瞪大眼睛找缺点。这种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不断延续发扬,使一代又一代乒乓健儿们切实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打翻身仗,永不满足,永远进取。 中国乒乓球队无论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始终要求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胜利中找不足,居安思危。每次大赛后的总结会,讲成绩常常一笔带过,主要讲问题,找改进措施。王楠在第27届奥运会夺得两枚金牌,总结会上她主要讲了与新加坡李佳薇一战自己险遭淘汰的教训。会上有人说“这场球刀已经架到了你的脖子上,已经勒出了血,一个世界冠军怎么会被打成这个样子?一定要当作失败来总结。”王楠本人和全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乒乓健儿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管理出战斗力。中国乒乓球队坚持严格管理,以法规治队,制定了有关训练、比赛和生活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奖罚严明。如国家一、二队内部循环赛升降制度,运动员实行比赛积分电脑排名,对违反队内纪律进行处罚等规定,建立起有力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允许有任何人搞特殊。教练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一旦偶然违反,都主动受罚作检讨。教练员自身硬,对尖子队员、世界冠军才能敢抓敢管。刘国梁成名之后,在一次国内比赛中输了球发脾气,把球拍摔到球台上。蔡振华在会上毫不留情地将他批评得痛哭流涕,还让他停训半天闭门思过。1998年春节放假,杨影迟归队3个小时,受到调整回省队的处分,三个月后,她对问题有了深刻认识又重返国家队。这些敢于碰硬的举措,对全队震动极大,使世界冠军们受到深刻教育。在乒乓球队,尖子运动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鲜明,带出了遵守纪律、团结战斗的好风气。 乒乓球队的教练员不仅教运动员如何打好球,还教他们如何做人。张燮林带邓亚萍第一次出国参加亚洲杯比赛,她与李惠芬争冠军,关键时刻李惠芬打了一个擦边球,裁判员没看清,邓亚萍吱吱唔唔不承认,裁判就判邓亚萍获胜。过后张燮林严肃批评邓亚萍:“赢球要赢心,裁判没看清你就不承认,这是职业道德问题,你要赶快向李惠芬道歉,回去写出书面检查。”这件事对邓亚萍的教育非常深刻,以后在她身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张燮林担任女队主教练20多年,曾10次率领女将夺得女团考比伦杯,对思想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教育运动员“对党对国家要忠心”、“对父母长辈要有孝心”、“待人要诚心”、“比赛要有自信心”等等,一共总结出“28个心”,对做好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启发。 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之一。几年前,年轻队员王励勤的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思想不太稳定,在一些重大比赛中有时发挥失常,起伏较大。教练组开了很多次会,为他集体会诊,指出他的主要问题是比赛中患得患失,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教练们反复与他谈心,要求他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他为祖国荣誉而拼博。同时集思广益,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归纳成67个问题,让他去思考,通过实践去解决。经过一段锤炼,王励勤逐渐成熟了,终于在奥运会和世乒赛上夺得金牌。 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为主还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90年代初,一批退役的乒乓球运动员出国打球,收入很高,在我国乒乓球界产生很大反响,不少人人心思外。乒乓球队及时进行了“祖国培养意识”教育。蔡振华教练给大家算了一笔帐,他说中国的运动员从小开始打球,一直到进入国家队,学费、器材费、服装费、伙食费、差旅费直至出国的所有费用都是国家负担的,是国家培养咱们成材的,咱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回报祖国。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主管部门也想尽办法解决这个矛盾,打破过去只允许退役运动员出国打球的框框,主动派现役国手到欧洲俱乐部短期打球。这样做既增加了国手与欧洲强手较量的机会,也可以增加收入,稳定军心。同时,在国内开办了擂台赛和俱乐部联赛,开拓乒乓市场,逐步提高运动员的待遇。国内打球的条件和待遇越来越好,有效地遏制了人才外流。对于外出打球或执教的所谓“海外兵团”人员,没有给他们任何歧视,并从舆论上给予积极引导。我国的俱乐部赛制允许海外运动员参赛,“海外兵团”有的成员又回国来参加俱乐部赛。乒乓球队对非主力队员也尽可能妥善安排,使大家心情舒畅,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中国乒乓球队在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凝聚出丰富的精神成果。1981年,万里同志代表中央对“乒乓精神”作了概括总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乒乓精神在新形势下还在不断丰富其内涵,一代代乒乓健儿的爱国情怀、集体观念、拼搏精神、创新思维、忧患意识、务实作风不断得到弘扬光大,它为我国乒乓运动长盛不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三、组建乒乓“集团军”,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攻关之初“三结合”智慧多硕果/非主力队员乃至世 界冠军争当铺路石/主将天天同“世界名将”较量/ 双轨赛制得人心稳军心/乒乓球界纵横协作关系顺畅 在国际乒坛的赛场上,中国运动员总是以强大的团队风貌出现,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大的群体力量。 乒乓球界在各级体育部门的支持下,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面对国际乒坛不同历史时期规则变化及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国家队为龙头,乒乓球界都能上下一致,统一步伐,迎接挑战,形成传统。对国家乒乓球队的需求,各方面都无条件地给予支持。调集全国最优秀的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发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是乒乓球队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为准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在贺龙元帅的亲自指挥下,开始搞大规模的全国集训。先是通过全国青少年比赛和第一届全运会,选拔出170多名运动员,编成4个队,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集中训练。然后经过三次选拔赛,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国家集训队,于1960年12月云集北京。贺龙元帅还指示荣高棠副主任带领李梦华、陈先、张采珍等十多名干部组成蹲点小组,进驻到集训地北京工人体育场,实行领导、教练员、运动员三结合,解决训练中的实际困难和思想问题。“百花齐放、以我为主”战略思想的形成,近台快攻技术风格的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都是当时“三结合”智慧的结晶。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训练,最后选出70名优秀选手参加世乒赛,一举夺得男子团体、男女单打三项冠军!中国队全面登上世界高峰。 自60年代以来,中国乒乓球队坚持高度集中的训练体制,汇集了全国各种打法的高水平选手,组成了“乒乓小世界”,创造了优良的训练条件,在食宿、医疗保健、后勤服务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保障。通过模拟训练,主力队员们天天都在与“世界强手”较量,都能有针对性地磨砺本领。我们的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也往往能把世界名手拉下马,爆出冷门。尤其在世界大赛前的准备阶段,参赛名单一旦确定,不参赛的队员全力帮助参赛选手,即使曾是世界冠军的不参赛队员,也心甘情愿当陪练。为了共同的目标,全队很快拧成了一股绳。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乒乓球的管理体制也及时进行了改革。乒乓球作为重点项目,率先成立管理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乒乓球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思路。所谓稳住一头,就是一定要为国家队创造良好的系统训练环境,以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格局。为此,乒乓球界从实际出发,吸取其他项目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出双轨制的赛制。 所谓双轨制,就是运动员以双重身份进行注册,既代表省市参加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又代表某企业的俱乐部参加俱乐部联赛和其他商业性比赛。这样可以一举三得:各省市不仅参加全国比赛的利益能得到保护,还可以在运动员转会中获得收益。高水平的运动员出场影响大,广告效益好,企业有积极性。运动员增加了比赛锻炼机会,获得了企业给予的报酬,有利于稳定队伍,留住人才。 双轨制形式下的俱乐部联赛,自1995年以来稳步发展,目前已有三个级别,一个是超级联赛,共有男女各12个队,打主客场制,是最高水平的,国家一队的选手都在里面。还有甲A和甲B联赛,队伍比较多,甲B已有男女各50多个队,比赛搞得越来越红火,各省市电视台都予以转播。为了开拓乒乓球竞赛市场,扩大乒乓球的影响,中国乒协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创造性地搞了CCTV杯、爱立信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国际乒乓球擂台赛发展到17岁以下国际青少年擂台赛,既有高水平的竞技,又检阅青少年的水平,还有群众参与,介绍乒乓球知识,把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6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举办了100多场比赛,通过电视屏幕传入千家万户,有力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 举办俱乐部联赛和擂台赛,开拓了乒乓市场,从社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活力,但国家队集中训练的体制没有变,只是根据赛事频繁的特点,改变以往长周期训练的模式,调整为小周期。国家队积极探索赛练结合、以赛带练的规律,不断提高训练质量,确保了我国竞技水平世界领先。 要真正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工作。中国乒乓球队十分重视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几十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与省市队和基层队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做到了上下沟通,目标一致。国家队能照顾省市的利益,给省市和基层很多指导和帮助,省市也支持国家队,愿意输送人才,从全局出发搞好训练比赛工作,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 中国乒乓球队重视协调和科研部门及新闻单位的关系。在技术理论、训练科学和情报信息方面,与科技人员长期合作,解决了一系列训练比赛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如主要对手的技战术定量分析和实力评估以及新技术直拍横打和旋转球的定量实验等,都是与科研人员合作取得成效的。他们把科研人员看成一家人,为之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每当世界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也要表彰奖励科研人员。他们尊重新闻单位,支持记者工作,经常提供信息,主动听取意见。许多乒乓球教练员、运动员都有不少记者朋友。新闻界对乒乓球项目的报道,很少有误导和杂音。新闻舆论给予乒乓球项目以巨大的鼓励和支持。 中国乒乓球队与器材厂商和训练基地的合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国家队员们得心应手的球板、胶皮大多由厂家专门研制,每次大赛前的封闭集训,训练基地都为中国队创造了良好的训练、生活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球队也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器材厂创立名牌产品,帮助他们走向国际市场,支持基地建设,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1995年,利用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之机,中国乒协邀请了身在国内外的中国队历届世界冠军,国家队老领导、老教练,以及省市队教练和基层业体校教练的代表,到天津来观摩,举行座谈联谊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界的大团结。为纪念容国团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40周年,中国乒协于1999年8月在广州举行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有36位新老世界冠军到会,还向省市乒乓球队、宣传部门、科研单位、训练基地等方面的18个单位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表彰这些单位为我国乒乓球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这一系列有效的努力,加强了乒乓球界与社会各界的团结协作,调动了方方面面热情支持的积极性。中国乒乓球队几十年来得到的,是一种社会巨大的合力。 四、重视后备队伍建设,构建“人才生产线”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着田里”/ 75%的事业拨款用于后备人才培养/国家二队的集训 流动体制/国家一、二队之间的升降级制度/民 办少儿比赛如雨后春笋/将“产销对路”落实到对 各级教练的培养之中 竞技体育领域常常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困境,致使项目发展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大起大落。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做到新人辈出,人才源源不断,是由于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重视后备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条“人才生产线”。 乒乓球的领导层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战略眼光,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把完成现实任务和着眼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着田里”,在全力抓好一线队伍的同时,花大力气抓二线、三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培养后备人才。一大批世界冠军,都是从小学、基层体校逐级打上来的。 乒协和乒羽管理中心的领导以及国家队教练,都把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投入大量精力。徐寅生同志经常深入到省市和基层去看训练,从源头抓起,及时发现问题,给基层教练讲课,提出改进青少年训练工作的新思路。国家队教练也经常辅导青少年集训,给教练员训练班讲课。乒羽中心从长远发展考虑,想方设法将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赛事推向市场,更多地从社会上取得支持,而将国家拨给乒乓球项目事业费的75%左右用于二线、三线队伍,保证青少年的训练比赛正常开展。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搞好国家二队建设,是乒乓球多出和快出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成立国家青年队以来,一代又一代世界冠军都是经过这一道工序锻造出来的。国家二队集中了全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各种打法的优秀青少年选手,男女各20人左右,严格进行“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在高水平的强对抗中提高技战术水平。为防止由于建立了二队,影响省市队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而国家集训队员又容易满足于自然接班,国家二队采取了流动的集训体制。每年进行两次的全国青少年优秀运动员的集训,国家二队也同时参加,人数达到男女各60人左右。通过练赛紧密结合的大集训,对国家二队不断进行调整,训练和比赛成绩优异的进入国家二队,其余的回省市训练。此外,在全国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进入前8名的省市队员,可直接进入国家一队和国家二队。在国家一、二队之间还进行大循环赛的升降制,一队的后几名降到二队,二队的前几名则升至一队,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为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增加了标准化的身体素质测试,把身体素质测试的成绩与比赛成绩挂钩,促使各地对青少年身体训练的重视。改变过去青少年的单项比赛只打淘汰赛的做法,改打循环赛,大幅度增加比赛场次,使他们广泛接触各种打法,得到更大的锻炼,明显地提高了竞赛的效益。大力支持、鼓励民办的少年儿童比赛,运用竞赛杠杆,推动基层广泛开展少年儿童的乒乓球活动。充分依靠社会,运用市场机制,形成了一个民间自发主办的少儿乒乓竞赛的网络,每年都要举行各种杯赛,如“向阳杯”、“新星杯”、“娃娃杯”、“幼苗杯”、“创新杯”、“开拓杯”、“希望杯”、“连环杯”等,每个杯赛,都有二、三百名少儿参加,推动了基层活动的开展,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员,可以带出一批高水平运动员。一批高水平教练员,可以把整个项目带得兴旺起来。乒乓球界十分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坚持有计划地举办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思想理论素质,掌握最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尤其下气力办好基层教练员培训班,对象是业余体校教练和中小学体育老师,从1997年以来已办4期。乒协领导、国家队教练以及许多专家亲临授课,讲授我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以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潮流和最新技术。有时还请基层教练观摩国家队训练,让优秀运动员做技术示范动作,介绍科学训练方法。通过各级体育部门狠抓各个层次的教练员队伍建设,我国出现一大批献身于乒乓球事业的优秀教练人才,他们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基层,把乒乓球基础训练和中高级训练纳入科学轨道,强化每一道工序,解决“产销对路”问题,形成了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生产线”。 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一千多万,参加业余体校和重点少体校训练的少年运动员有3万多人,在中国乒协注册的成年职业和业余少年运动员近2000人,最高水平的国家一队、二队运动员近100人,构成了一座目标一致、层层衔接的人才“金字塔”。 五、造就权威、内行、稳定的领导核心和多谋善断、开拓创新的领军人物 贺老总指挥荣高棠等坐阵引领乒乓昌盛/徐寅生 李富荣等继往开来形成权威、内行、稳定的领导核心/ 历任主教练开拓创新有胆识/国家队充分发挥党建作用 当年,贺龙元帅及体委荣高棠、李梦华、陈先等老一辈领导集体,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硬件软件基础,开创了昌盛局面,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之后,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等世界冠军又成了荣获世界冠军的教练,先后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近二十多年来他们担任着乒乓球事业的领导,乒乓球界形成了权威、内行、稳定的领导核心。 这个领导核心始终站在乒乓运动第一线,他们率团参加了历届世乒赛和奥运会,对国际乒坛风云了如指掌。他们在重视队伍管理教育的同时,更体现了强有力的业务领导,在关键时刻能及时提出问题,发动大家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训练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世界大赛的出人排阵等方面,更是起到了核心指导作用。他们敢于决断,敢于承担责任。70年代初,面对欧洲弧圈球的挑战,他们就直板快攻打法怎样发展的问题,引导了一场全国的大争论,避免了战略被动。80年代末,我国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出现危机,反手的弱点越发突出,他们大声疾呼:“任何一种先进打法,如果不再发展和进步就可能面临淘汰!”给乒乓界敲响了警钟,推动了打法创新。 80年代初,为了集中精力应对主要对手欧洲人,队里决定将善于打快攻的广东新人江加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当时另一名来自上海的善打搓攻的直拍快攻运动员,尽管成绩不比江加良差,但将来对付欧洲人的弧圈球不利。国家队果断地将这名上海队员退回上海,上海方面对此难免有意见。几年后江加良成绩突出,六获世界冠军,其中蝉联两届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事实使上海乒乓球界信服当年国家队决策的正确。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不断改进训练手段,终于培养出了全新打法的世界冠军王励勤。 正确的决策必须有优秀的实施者,而领军人物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任用、造就了一任又一任出类拔萃的主教练。男队从当年的傅其芳、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到现任的蔡振华,女队有梁焯辉、孙梅英、容国团、张燮林、陆元盛等,他们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性格各异,但有许多的共同点:事业心强,全身心投入,开拓创新,敢想敢干,尤其在大赛的用兵布阵、临场指挥方面足智多谋,常常出奇制胜,带出一批又一批驰骋国际乒坛的世界冠军。 乒乓球界的领导敢于对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委以重任。1964年派年仅28岁的容国团出任女队主教练,挑起打翻身仗的重担。容国团不负众望,继续发扬“人生能有几次搏”的革命精神,率领女将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为我国首次夺得团体冠军考比伦杯。90年代初,我国男队一度落入低谷,又让不到30岁的蔡振华受命于危难之际,担当男队的领军人物。蔡振华团结年轻的教练班子,发愤图强,启用新人,推出新打法,经过几年苦战,终于重新崛起,数度辉煌。 为什么乒乓球队年轻的接班人都能获得成功?蔡振华说:“中国乒乓球队几代人打下的江山,我们去继承,感到很神圣。”这种神圣感转化为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自觉地去继承发扬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他说前几任主教练对他有很深刻的影响,徐寅生的超前思维、宽阔胸怀,李富荣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许绍发的敢想敢闯、工作魄力等等,是他学习的榜样,是治队的法宝。 中国乒乓球队重视党的建设,是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当年贺龙元帅指示乒乓球队,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政治骨干,做到又红又专,并亲自过问傅其芳的入党问题。傅其芳从香港归来,献身于祖国的乒乓球事业,率男队连续参加三届世乒赛,成绩突出,是杰出的领军人物。但当时受“左”的影响,他由于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复杂,入不了党。贺龙元帅对此提出严肃批评:“他历史复杂难道还有我复杂?你们不介绍他入党,我和荣高棠介绍。”后来终于解决了傅其芳的入党问题,也留下了狠抓党的建设的好传统。 乒乓球队从老领队张钧汉、孙叶青、沈积长、姚振绪等,到现任领队黄彪,都注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尽管他们有的不是运动员出身,但能深入实际,逐渐了解和掌握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尽可能把自己变成内行,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比较深入扎实。他们尤其重视思想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近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男女队历任主教练和主力队员都是党员,现在的孔令辉、刘国梁、王楠、李菊等也都先后入党。在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战斗中,乒乓球队很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跨进新世纪,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大球时代,比赛规则也相继作出了重大改革。面对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乒乓球队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几代乒乓人创造的业绩和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实施新的奥运争光计划,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